浅谈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与我国经济环境一同在飞速发展。当前社会如何能够将工商管理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是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针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社会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以此来创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不足,包括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进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管理,在我国某些地方,工商管理机关采用一法两制的制度,对外严格、对内宽容,严重破坏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整体性;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工商管理人才缺乏,主要是工商管理中高级的人才缺乏。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理念脱离现实。
现阶段,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办学理念脱离现实的问题。诸多的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都是采用模版化的形式,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管理人才的,但是校方并没有说明真实的办学理念,随着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的工作岗位在企业的中层或者基层工作,导致很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准确。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工商管理作为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包括会计、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工商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专业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重叠的部分,导致了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只注重表面,学生无法学习到专业的知识,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能力,在毕业后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针对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学校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课程安排上的表面化教学,缺少对工商管理课程的重点教学,课程设置上缺乏专业性。与此同时,针对工商管理课程和课时的设置都太高。学校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上,课程设置多达40多门课,3500多课时,虽然现在缩减到了2600课时,但是工商管理课程的课程并没有减少。
3.实践能力差。
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实习和实践培养很少,实践教学板块不足,导致了学生很少接触社会的机会,缺乏专业的实践能力,妨碍了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的老师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与社会实践脱节更加严重。并且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需要从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员工,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差,基本的办公操作技能也不具备,并且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员工都缺乏创新,缺少主见。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用工需求越来越高,并且需要上岗就能直接操作的员工。对于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会让这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
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要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需要提高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不科学,会造成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准确,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并且校方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的制定上要面向社会的需求,立足于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基础进行转变办学理念,与时俱进,设置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设置个性化、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培养全方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
2.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上,以就业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特色教学,加大工商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实行学生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可以针对其他专业进行跨专业的选修。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互动式教学,增加工商管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工商管理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运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更加实际生动的讲解所教的课程;互动教学,采用教师和学生都主动授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所学的课程内容;情景模拟教学,课堂现场模拟有关工商管理课程的活动,增加互动性;研讨式教学,即开展讨论会等形式。与此同时,适当的减少专业课的比重,增加一些人文社会相关的课程;对工商管理的具体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精选必修课,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增加实践教学。
针对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增加教学实践的环节。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工商管理实践操作的课程,例如实践课和模拟大赛等形式。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基地。根据学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建立实习基地,并采用灵活实习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实习方向,并配有专业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期应在半年以上,实习基地和学校达成长期合作,通过专业的实习,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增强社会的适应性,提高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建立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通过建立实验室,加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水平,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教学的课程力度和课程内容,不要形同虚设、资源浪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室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场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做实验的形式,加深理解和巩固。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大赛,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大赛中磨练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师资力量。工商管理教学的老师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将自己的课程与时俱进的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会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进一步提升,才不会误人子弟。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和校外著名的企业家合作,经常聘请他们到学校授课或开讲座,同时也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学校的实践导师,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工商管理体制存在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也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办学理念脱离现实、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针对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探讨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娜曼,曹文献,周启良.产业转移与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新论[J].中国人才.2013年06期.
[2]薛敏.浅谈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3期.
浅谈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国内企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保障企业顺利、稳定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在新经济常态下,如何强化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工商管理工作概况出发,全面剖析其在现代企业转型中的影响,以期为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实践给予重要指导。
关键词:工商管理 企业转型 影响
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转型和升级战略落实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一个保障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给予诸多积极影响,但一直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有着错误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基于新经济常态下,工商管理如何在企业转型中有序开展,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工商管理工作概况
1.工作内容。
工商管理职能部门是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服务的重要单位,是通过行政、法律等方式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具体而言,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1)拟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以有效监督企业、组织依法合规地进行登记、注册及经营,以质检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2)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应根据合同、商标等有着法律效力文件要求,对市场主体权益进行有效维护,且还需要为社会组织、企业的经营给予必要的服务和指导。(3)工商管理有效执法,对于破坏市场秩序、稳定,或滥用市场支配权等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以维护市场良好的运行环境,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实现市场的健康发展。
2.基本特点。
工商管理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目标为基础,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为企业给予管理和监督。该管理工作有着鲜明的特性,即程序性、综合性、系统性。具体而言,工商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且是一个统一的、全面的管理过程,同时,其主要通过行政和经济方式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经营的合法权益,实现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配置管理的统一。此外,工商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来开展工作,有着鲜明的程序性,和市场不存在隶属关系,仅仅是对市场上的各类主题进行有效监督及管理。
二、工商管理给企业转型带来的影响
1.优化企业竞争。
当前,国内企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在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必然会使各类企业受到整个市场环境影响,进而进入到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就直接增加了各类企业竞争的激烈度。从此种竞争状况看,一方面能够为现代企业在转型中得到充分发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但另一面会引起企业间不良竞争,对市场稳定性和发展秩序带来很大破坏,进而使企业发展进入不良市场环境。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基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市场各类企业的合法权限予以明确和规定,进而为企业在转型中实行多样化经营和管理,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给予必要依据,将其思想理念和市场行为约束在正确领域内,以有效降低因企业经营者对法律法规缺乏认识,或恶意破坏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发生频率,确保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为市场上各类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确保企业间的公平合理竞争。此外,工商部门可听过依法打击市场非法竞争行为,进而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以实现对一些存在不良竞争想法或有违法操作的企业给予及时的警告,同时还可为合法经营企业给予必要的利益保障,如此有助于转型阶段的市场秩序的稳定、顺畅。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权益限定,对不良竞争行为的打击惩处,并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给予政策扶持及保护,可让各类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建立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
2.给予企业科学指导。
在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背景下,各类企业会主动或被动进入到转型中,都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或外部管理出现混乱,如此不但使地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风险发生频率得以提升。同时,对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带来极大破坏,使得市场发展进入不利状态,最终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影响,且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工商政策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可在市场全面调研基础上,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各类因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工商管理政策和制度,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能够顺利、稳定的走过转型关。比如: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人资管理,为各类企业提供学习型组织建立管理、弹性管理及外包服务管理等方面培训,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人资管理需要及形式。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可对市场各类企业开展必要的宏观调控,能适当利用相关政策制度参与到企业竞争活动中,可不断强化对企业开展合法经营、竞争的引导,进而有效保证市场各类竞争主体在落实竞争、经营等活动中对相关政策、制度的遵循,确保各类行为和活动被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此,不但可保证转型期的市场秩序,还可让各类企业的减少对工商政策的担忧,使企业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新机遇经营和发展中,以帮助国内企业全面进步和发展。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转型中的特定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优势,以使此类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中,逐步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看起,实现各行业转型中的有序发展。譬如,工商管理部门可制定和农业生产设备研发制造相关的扶持政策,有效的引导机械制造企业逐步向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行业靠近。
3.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开展经营活动时,通常会由于面临诸多问题而很难实现发展上的突破,进而影响到转型进度,但是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此类企业给予全面的、系统的服务,能够为转型企业的发展给予保障及支持,从而帮助这些企业顺利解决和突破各类问题及限制,顺利完成转型,稳定发展。一是工商管理部门应从现阶段市场发展实际和社会环境出发,全面整合各行业、各类企业的生产及发展资料,为企业的转型明确一个科学方向,帮助那些无法及时找准转型方向的企业给予正确、科学指引,此种影响主要反映在对那些未找准转型方向的中小型企业的工商服务上。另外,还可把自身收集的各类专业信息、市场数据给予那些缺乏必要的资料、数据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得到必要的理论支持。二是工商管理部门可对国内外市场中取得转型成功的行业、企业及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并有效收集其转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经验,及转型成功企业发展过程中落实的具有创新新、预见的实践方法,再统一、规范的提供给面临转型的各类企业,能够有效帮助这些企业在转型中,少走弯路,实现我国各类企业转型效率和水平提升。且可有效整合和保存转型过程中各行业、企业的数据计资料,为企业的后续生产、经营及管理,给予高质量、全面的信息的参考,进而实现我国企业健康、稳定、有序的转型。三是工商管理部门可在各类问题、处理经验及成功方法整合中,积极发现现阶段工商管理工作及相关政策制度中的不足,再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改进,进一步推进工商管理政策的健全和完善,确保现行工商政策能够有效应对转型阶段发展中的各种需求,还可有效提高国家政策制度的完整性。如此可为转型中的企业创造更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转型发展中充分利用好工商政策,最终达成政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市场运行给予必要的服务和管理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转型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今天,必须重视工商管理,认识到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健全制度,以实现企业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红,杨桂莲.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14(6):159-162
[2]王一丹.企业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价值和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14):124-126
[3]乔瑞中,石颖.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9(14):217-219.
浅谈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技能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专业存在办学定位不清和特色缺乏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以教育教学实践化、产学研合作、有效教学管理为主要路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技术本科教育;工商管理;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推进,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的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的本科院校都开设有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数以万计。在大量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不清,特色缺乏的共性问题。[1]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其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应以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点突出应用型特色。这既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明确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内涵,树立技术本科教育理念
技能型人才目标定位和应用型特色反映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类型、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其要求是在遵循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规律的同时突出实践技能,强调的是应用,注重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自身应用能力。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之上,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指的是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能够成为面向行业基层、企业实践的经营管理人才。
1、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表明,21世纪教育应围绕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发展四个方面培养人。即就是对人的培养应注重身心、智力、审美感、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实际当中工商企业里也需要这样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才能。依据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现状,结合西方国家的全人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
(1)处世和为人的知识技能。
人类社会群聚的特征决定个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适应社会,对于为人、处世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体验就成为本科教育必须提升的能力之一。比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这就反映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备一定沟通交际能力的要求。有关的调查显示,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只占成功因素的15%—20%,其余的80%—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的今天,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具备沟通和合作能力。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就是指对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积累的知识,具体来说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大类,专业知识是成为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首要条件。专业知识就是指对核心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专业特长,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基础知识是对核心知识在方向、层次、序列等方面的扩展,二者是一个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
(3)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又可以称作是从业能力,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样也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工商管理人才专业基本技能就是指从业者在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之上,熟悉工商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够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分析解决工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问题。而综合专业技能就是指从业能力之外的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重视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专业基本技能主要表现为:调查笔记和司法文书制作、企业经营、诊断的方法和程序、会计报表的制作和分析。综合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开展活动或者参加各类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2、创新教育思想,树立技术本科教育新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技术本科教育作为当前一种新教育理念,其核心本质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其根源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管理层次要求和职能需要。企业由高到低的管理层次和由一般到具体的职能要求,决定了企业人才结构为下窄、中宽、上窄的菱形结构。因此,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定位于技术本科教育,就是在瞄准企业人才菱形结构的下窄部分。着力培养的是企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或者职能部门领导人员的后备力量。技术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来说就是技术本科教育和传统科学教育同级而不同类,所谓同类就是指二者都是属于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本科教育,所谓不同类就是指二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师资素质、办学体制和生源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二、优化专业设置,突出专业课程体系的应用方向
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本质归根到底就是选取什么领域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专业和课程是一定标准和要求下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反映。把这种系统化、体系化的不同知识融于教育教学之中便会形成不同课程。课程与课程的组合形成课程体系,不同的课程体系对应不同的专业,相似的专业构成学科,这就是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核心是知识。[3]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去,应充分挖掘知识的效用和价值。
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满足社会对不同职业的需要。专业最早是源于社会上一般职业所对应的专业性职业。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职业,其共性表现为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专业的设置应体现社会职业的需要和知识应用的价值。所以,社会职业的需求就成为专业设置的先决条件,随社会职业的变化而设置相应的专业,这既反映了专业的社会效用和知识的价值,又有利于学校围绕特定领域的知识开展教育教学。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树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在专业的设置上应结合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地方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实际来选择。同时,再加上工商管理学科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向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成为优化专业设置的必然选择。同时对所开设的专业还要进行专业评估,提升专业建设规范。并为专业的建设指明方向,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措施提出明确意见。通过本科专业认证,构建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标准。
2、以应用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应用性是技术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所包含的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核心的体现,自然要遵循应用性的办学目标,突出应用为本的特色,表现在模块设计、结构优化、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课程模块设计应多样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块至少应该包括四大平台和两大教学环节,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综合素质教育课平台和理论课程教学、实践和实验两大教学环节。在专业课平台上还可以细化为专业和专业方向两个层次,具体课程可以分为任选课和限选课模块。课程平台和教学环节都应该设置有专门的实践课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二是优化课程结构,使得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搭配合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注重通过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选择来满足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注重课程结构的变通性,实现固有和特有课程的相互协调,建立和完善课程选修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课程评价注重发展性,从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效果三个维度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课程的目标和行业职业标准入手,设置具体开设课程。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评价课程实施技术整合的能力,结合技术本科教育的特征,从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多元参与评价课程效果。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1、教育教学实践化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教育教学实践化是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体现,也是技术本科教育的起码要求。重实践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综合化。理论教学实践化要求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方法。给予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机会,比如企业挂职锻炼,积累经验。那么教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会自然地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提前体验到理论知识对日后职业的帮助,以及将来工作的真实情景,这也就是实现了从讲授知识为主到体验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有利于学生从职业的角度理解知识,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综合化强调多种实践教学项目有利整合,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系统。比如大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突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完善和扩充。扩大覆盖面使所有专业学生都能接受实践训练,优化项目和案例满足学生需求,合理安排实践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保证教学效果。
2、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组织形式
产学研结合是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的综合优势,其核心实质是促进创新需要的生产要素有效组合。产学研是教育、科研和生产一体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观念、制度、培养方法上的新思路。将教育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院系应成立“产学研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题研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根据产学合作单位和产学研专家的意见、建议及时修订培养计划,更新教学内容。[4]以合作共建单位为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保障。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校企、校地融合模式教育教学新机制。
3、有效教学管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有效教学管理就是发挥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职能,对内部资源进行配置和运作实现其三大基本任务:培养专业人员、发展知识和服务社会。[5]其具体是指对专业的计划、对课程的组织和对学时、学分的控制。从知识、课程、专业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专业是一定的知识体系及课程体系的反映,说到底就是指人才培养计划。对专业的计划就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其实质就是围绕核心知识结构,构筑专业具体的符合客观需要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明确的课程开设计划,并通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设施等要素的相互结合来完善计划。对课程的组织主要表现为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逻辑关系辨别和结构安排。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一是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一致,从职业的需要去匹配相应的课程教学。二是尊重认识的基本规律,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展开备教课程。通常是按一般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的顺序先后展开。对学时和学分的控制主要是以总学时数和学分数来实现对专业课程的总量控制,达到课程模块的动态平衡。同时再辅助于合理的必修和选修制度,使总量可以在课程模块之间合理配置。这既满足了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的最低要求,又提供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选修课程)。所以每个课程模块之中,都应该有一定的选修课程,鼓励教师发挥潜力多开设选修课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同时激发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杨忠泰.崇术重用服务地方一般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院系办学目标定位的思考与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8(1)104-107.
[2]胡健等.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3-145.
[3]汤智.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依据的哲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6)18-20.
[4]赵康.论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设计[J].教育研究,2000(10)21-26.
[5]蒋新华.以“三轮驱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9.23.
[6]范怡红等.西班牙第斯大学的内部教学质量管理[J].复旦教育论坛,2011(4)75-79.
有关浅谈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浅谈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2.工商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3.浅议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关于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浅谈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6.有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7.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