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科学发展的散文

2017-02-21

聪明的人思考问题总是符合时势的发展方向,而愚蠢的人则是背着义理而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科学发展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科学发展的散文:凝心聚力科学发展

——六论东城办事处在盖州“加速晋级升位、实现率先崛起”建设中的勇于担当

东城办事处主任李勇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骨干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凝心聚力,科学发展,为加速东城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主力会战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而进行的竭尽全力的殊死决斗。东城办事处,作为全市发展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冲刺全国县域百强,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晋级升位,实现率先崛起”建设就是一场决定东城乃至盖州发展大局的主力会战,凝心聚力,科学发展,不能拼搏,就不可能取胜。

凝心聚力,科学发展。拼搏,是东城办事处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者所发出的最为可敬的肢体语言,将在未来漫漫征途上搭建起跨越险阻的桥梁,通达卓越的阶梯。只有让气场内的每一个分子都与拼搏产生化学反应,东城办事处气场才能强壮,才能为盖州跨越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氧气,才能让勇于担当成为盖州建设者的共识。

凝心聚力,科学发展。拼搏为先,东城办事处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勇于去追求。没有追求,拼搏何以有依托?没有追求,就等同甘于平庸,工作的目标,工作的标准将随之降低,避难事以图安逸将成为一种习惯。对于当前相对有限的发展资源和要素,东城办事处各级干部怀有寸土必争的决心,用“增加一亩地不嫌少,得到万顷田不嫌多”的境界来抓项目,抓投资,以尽可能多地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投资引入东城,谋取发展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各种挑战,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做到在攻坚面前不颓废,困难面前不腿软,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观,时刻激励自己多谋事、多干事,挑重担、担重任,求实效、务长远。

凝心聚力,科学发展。拼搏为先,东城办事处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勇于去争先。不敢争先,拼搏何以有参照?对标一流、奋勇争先是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工作要求。如此,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发展先机。具体而言,就是要拉高坐标求突破,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审视自我,在更高的参照系中拉高发展标杆,面对盖州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在经济建设上“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良好态势,全市率先的“占位意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作。

东城办事处主任李勇说:“时刻要学习先进求超越,把学习的过程变成高点定位工作目标的过程,变成提高工作绩效、赶超先进的过程。同时,要逆势上扬中求转变。当前是盖州发展压力最大的时期,也是加快转型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要善于把压力转化为上进拼搏的动力和奋发有为的动力,以实现加快转型、弯道超车、抢占下一轮优势”。

凝心聚力,科学发展。拼搏为先,东城办事处各级领导干部勇于去奉献。不能奉献,拼搏何以成自觉?“五加二”、“白加黑”,奉献就是书写加号的笔。“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东城办事处党委、各级干部时刻把奉献当作贯穿生命始终的坚守,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用于支持自己时刻拼搏在为群众谋利益的第一线上。

的确,拼搏了,或许会有轰轰烈烈,会得到崇高的荣誉,但在大多数时候,拼搏,都只能在默默无闻中进行着,虽然不会为太多的人知晓,甚至会遭到冷眼和非议,但只要领导干部能把分管的工作和区域当成奉献的舞台,对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完美,对每一个挑战都不言放弃,就能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并得到群众和组织的认可。

描写科学发展的散文:浅议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最核心的理论价值莫过于科学发展观,这是通篇文字反复阐述和强调的关键词。其实这个词的出现是本世纪初,人们从肤浅到深入接受或许要归功于近几年人性化与理性化践行的成果。享受实惠最明显的是基层民众,而且这种思路正在积极推进,这种改革措施既可看的见又可心神领会,故从上到下反映如此强烈。

科学是个统称的名词,包涵所有的领域。这恰恰与唯物辩证法活的灵魂相对应,既是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又是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提起唯物辩证法人们并不陌生,近一个世纪以来多少先辈在它的指引下探索中国的出路。从“十月革命”传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运用,几乎都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成了试金石。这不能不说是理论发展的巨大贡献。然而,中国为什么一直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而不断偏离方向?这不是人民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应该属于理论与实践不能统筹严重脱节的问题。我们从解放30年和改革30年一对照就会明白:土地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了一倍,曾经是百分之14的耕地养活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统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特别要提的是民生保障性工程全覆盖、自然环境进一步改善,这是人人能够感受到的巨大成就感。这就是事实,这种效果不是空谈可以解决的。

今天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今后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这种抉择是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总结出来的智慧。是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探索发展主题的。发展这个理念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硬道理,关键是用什么方法和态度,站在谁的立场去实践一系列措施和纲领,这种观念不单单是认识上的提升,关键是所有领域在科学发展的统筹下得到认可和检验,不仅在物质领域,在精神领域同样接受检阅,对每个人的言行同样适用。它所涵盖的内容是博大透明和意义深远的。这是一项伟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可以说比任何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更具示范性。它的主流意识,是符合发展规律、适用发展规律、顺应发展方向的世界性话题。

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中国几千年一直寻找的难题,这是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之后最丰富详实的发展理念,不仅适用于中国的未来,对世界同样有指导作用。我们一路走来,几乎每个时代的关键词都会另我们怦然心动、满怀希望,可时过境迁,曾经拥戴过的又被另一种关键词所取代。但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不是词本身受到冷遇,而是人的思维在转变过程中结构需要调整,需要更接近的思想指导具体行为。比如改革初期,邓小平曾经提出“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试点先行“深圳特区”,仅仅十年中国人的观念就适应了改革的大潮,大发展带来大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进一步明确党在改革开放中的位置与作用,及时地控制了自由主义思潮泛滥严重影响改革深入的不利局面,为拨乱反正及时澄清一些混淆问题作出了贡献。胡锦涛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创新,而且一直按照这一观念处理国内外事务。我们还清醒地记忆“2003年非典”中国采取了人性化、科学化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2008汶川特大地震”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喜一忧同时到来时,党中央作出了“生命高于一切”人性主张,全民救灾,仅仅3年一个崭新的汶川走进世界,全世界都伸出了大拇指赞许。3年前党中央又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如今的城乡面貌优美漂亮。每个政策都顺民情合民意,人们已经从切实的利益中领悟出科学发展观的巨大作用来,人们的拥护和爱戴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有句台词“镜子是神秘的,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人民只相信事实。

科学发展观实施起来还要面临诸多难题,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新旧交替的思维撞击问题,何况偌大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了。不过党自然决定这面旗帜不动摇,说明党的胸襟可以海纳百川的,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

描写科学发展的散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全省年生产总值已超过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跃升至全国前五位,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财政总收入达近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逾万元。我省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的同时,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开始了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同时应当看到,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省不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发展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产业层次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经济开放度低,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等。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文化发展方面,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相对不足;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快,规模不大;文化发展活力不够,文化产品、服务档次和质量还与近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存在差距;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能力尚不强劲。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原崛起的瓶颈。

当前,我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五年来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到,要把河南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准则,立足省情,抢抓机遇,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中原崛起的实施,中心城市带动、东引西进、开放带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文化强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无一不是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结果,无一不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我省发展的道路上,在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所谓“统领”,一个是统一,一个是引领。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原崛起,就是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行动引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来;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内全面发展的中原崛起。

首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是要以发展观念的转变为基础。我省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多,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相比缺乏创造财富的激情和意识,陈旧的观念是影响中原崛起的首要障碍。所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条条框框,彻底突破小农意识和封闭思想。必须由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由封闭型思维方式转向开放型思维方式,由狭隘的排斥型思维方式转向包容型的思维方式,由官本位的思维方式转向民本位、商本位,人本位的思维方式转变。要明确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五个统筹,坚持科教优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要把中部崛起的立足点放到自身上,放到依靠内力和民力上,放到营造发展的和谐环境上,放到营造内生的自主发展机制上。要把中原崛起的实践建立在全面、持续、可协调的科学发展基础上,通过观念的更新,进而形成中部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物质保障。

其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是要以实“两个跨越”为关键点。一是要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要进一步做大经济规模,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达到大而强、富而美的统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到优势区域、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中,科学配置,合理安排,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不是过多地依靠资源和能源消耗,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切实增加核心竞争力,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多下工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原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二是要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步伐,走文化强之路。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大工夫,推动我们的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面向市场、进入市场、占领市场。要按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要求,加快发展我们的优势文化产业,占领文化竞争的制高点,赢得市场,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中原影视产业基地,中原报业产业基地,中原出版产业基地,中原娱乐产业基地,民间曲艺武术基地等等,培育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生产出一大批文化产品的精品力作,扩大河南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

尤其要加大优势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把沉睡、埋藏在丰厚文化资源中的“金山银山”充分发掘出来,因地制宜,继承创新,推出重大文化项目,打造强势文化品牌,使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产业优势。要着力于人才兴文,尽快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文化人才得以涌现,让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催生出新的文化名人与文化大家,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实现“两个跨域”,必将带动农业、教育等其他相对薄弱环节的发展,必将为中原崛起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和文化环境。第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是要以构建和谐中原为核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一个执政理念,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作为中原崛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判定中原崛起成果的重要标志。切实解决好就业难、上学难、看病贵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问题;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中原建设搞得好,就必然为我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文保障。第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是要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落脚点。我省的广大党员始终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核心主体。

要把这项关乎9700万河南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永葆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和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曾经多次强调:“中原崛起不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改变面貌、创造实绩、结出硕果。”以改变作风,真抓实干推进党的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原崛起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徐光春同志说过,“对河南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强不息,加快发展,以发展赢得尊重,以发展造福人民,以发展促进崛起。”这正是强调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切实树立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为尽快实现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