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两篇读书笔记

2016-12-20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由此可见,巴金是我国现在作家协会上具有较高价值的作家。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巴金短文两篇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巴金短文两篇读书笔记(一):

《谈读书》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巴金短文两篇读书笔记((二):

《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一、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一是驳论.两篇文章可以作比较阅读.

二、《谈读书》一文,应加强诵读,力求熟读成诵.课文是浅近的文言,在阅读中也许会遇到语言障碍,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扫除语言障碍.课文中名言警句较多,应指导学生摘录下来,并学会运用.

三、《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除本文外,较有名的还有水天同、吕同六、何新等人译文,可找来供学生比较阅读.如果有的学生英文水平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来,与几种译文对照阅读.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运用的一些奥妙.

四、《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不妨指导学生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五、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学生对于这个话题,一定会有自己的经验教训可谈.应指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酸甜苦辣阅读这两篇文章,力争在读书和做人方面获得较多的启示.

六、《不求甚解》主张的是道家的读书法,此外还有儒家的读书法,应该说这两家各有长短.这方面争鸣较多,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作一番探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