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篇1
浅淡理论教学与高职素质教育
摘 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个性特长健康发展.有创新精神和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现代化公民。现今高职生是一群整体素质不高的学生群体,本文从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来提高高职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理论教学 高职 素质教育
那么在理论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在这几年的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应利用多种形式,课内外结合抓准时机,见缝插针,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和现代科学的巨大成就,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时候就在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针进行海上航行,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在科学的许多领域取得迅猛发展,如在能源.高尖端的科学研究.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均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件件生动的事例,一个个确凿的数据,一条条鼓舞人心的信息,无不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火,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而且也产生了强烈使命感,激励他们决心学好知识,将来更好建设祖国.为国争光。
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阶段以后总有一种自卑感,觉得前途渺茫,没有什么奋斗目标,意志消沉,从而丧失了进取心,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人的智力悬殊不大,你们的头脑并不笨,智力并不低,别人能学会的,你们一定能学会,最多比别人多花些精力,高职生能比同龄人提前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也是学不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常将自然科学史上许多刻苦攻关的科学家的事迹融汇到知识教学中。
二、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教,正是为了以后不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可以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尤其是离开学校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自学较容易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1、会读书
教师在讲述每一节课内容之前,应先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内容概要,使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心中有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讲“绪论”时,除按课本要求讲解外,还介绍本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安排顺序等,使学生对理论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告诉同学在今后阅读科技书籍时,首先要浏览目录和阅读序言,以便了解该书的全貌,从而确定攻读方向和时间安排,以提高读书效率。
2、会定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如果事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就可能失败,在学习过程中,制订缜密科学的学习计划对一个人学习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学习有计划并能认真执行计划的学生,知道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以将对整个学习计划有怎样的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非常明确,用不着浪费时间去想下一步要做什么,按照科学计划行事,可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到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学习的时候能安心学习,该锻炼的时候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3、常做实验
经常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动手制做一些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教具,用这些教具进行演示,既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很有好处,经常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小实验,不仅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的欲望,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步形成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素质。
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讲好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在呈现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资料,并制造认知的不协调,“不确定是动机的根源,”先创设激“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思起于疑,“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
2、适当转换角色
转换师生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复习阶段让学生出试卷,事先定好格式和内容,要求有答案和评分标准,并留给充足的时间,一般一周左右,学生出的试卷要先交给老师审阅合格后,再让学生们交换做这些试卷,做谁的试卷就让谁批改讲解。由于在“自考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掌握着考与评的自主权,因此思维十分活跃,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形成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变成了主动求知.解疑者。通过出试卷,学生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评试卷,学生可以了解考试中自身容易出现的错误,并从中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加以注意,带着问题在评卷中学习,这样学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尤其是一些优秀的答卷,会给评卷人及其他同学更大地启发和帮助;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四、结束语
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要全面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素质较差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相信,也要让学生们相信,他们个个都能成才,要设法营造合适的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带着愉快轻松的情绪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授课方式,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第三,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要善于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篇2
论述高校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
【摘要】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高校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现代教学,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但目前各高校中还没有将教育技术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没有利用好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教育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育技术
一、高校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定位有所偏差,理论实践脱节。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和促进学习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和归宿。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才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也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两个基本要素,是服务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随着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出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深刻影响到高校和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为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各高校设立电教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独立的辅助教学机构;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媒体的使用,摒弃以自我为中心教学过程,改变授课的方式和方法,但有一些教师错误的将多媒体教学当作学习过程中锦上添花的辅助品,抛弃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理论指导,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
(二)满足现代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仅用粉笔授课的传统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但多媒体教学仅是更换板书内容的呈现方式,没有实质性变化,这是多媒体教学下的现状。现代教学不仅仅对多媒体选择具有要求,而且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教师应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用更换知识内容呈现方式的办法进行粗放式教学,要用精雕细琢的课程质量来满足现代教学,教育技术恰恰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高校教师要学习掌握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的能力,满足现代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投资效益不足,统筹、规划、协调能力差。
各高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网络化校园,建立具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技术性管理的现代化校园,达到用技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网络资源和项目管理是教育技术管理管理的核心部分,它具有现代化、开放性、广泛性、开拓性等特点,不仅追求设备齐全和技术先进,并利用已有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考核依据。但目前各高校教学设备投入过于不足,更新缓慢,资源更新和利用率低下,统筹、规划、协调能力差,与高效率和高效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要求不符,存在整体投资大见效小的问题,没有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高校教育技术改革
(一)调整“教学结构”,改换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是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去呈现;选择恰当的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已“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积极接受教学内容,快乐主动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人才。目前高校采用的多媒体教学,仅是书本知识的搬家,并没有有效结合现在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结构,没有针对不同课程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教学中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换力道还不够,即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够。因此高校教学要调整“教学结构”,改换教学方法。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高校即具有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责,又具有科研的职责,如何培养21世纪的创新性人才是高校思考的问题。在现在形势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都是提高教育技术能力,适应现代化教学,培养人才的需要。这几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与传统教学相比,其教师的工作量加倍。
三、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培养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不是课堂内容的搬运工,是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师,所以高校要建设雄厚师资力量,培养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够达到现在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是高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基础力量,必须让每个老师具有铜铠铁甲,才能打胜培养优秀人才的大仗。
(二)转换教学主体,权衡课时量与科研量,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出发点和落实点是培养高质量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人才,这是教育目标,也是高校教师的职责和努力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摒弃自我为中心的独角戏,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和主角。课时量和科研量是高校职称评审两个重要因素,课时量只是数量,高质量课程却无法做到百分百监管和衡量;科研量更容易量化和实现,消耗掉老师大量精力。高质量的课程和科研量在职称评审的天平上失去了平衡,也违背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初衷和需求。所以高校要权衡课时量和科研量,通过长效的高质量的课程向培养现代新型人才要成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来武装教师技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向社会人才需求交答卷。
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人才,需要提高教师在课程中应用教育技术能力、转换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制定更符合实际需要的职称评审制度,提高高校教育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解决教育技术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处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长远有效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雍潜.普通高校电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