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考的散文作品推荐

2017-06-17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好习惯可以保证他们不成为坏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思考的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有关思考的散文作品推荐:一个人的思考

仿佛就是这样,在茫茫人海呆的久了,在沧桑巨变的世界走的多了,烦躁就像止不住的沙暴那样,企图把仅存的一点平静埋葬。可能是过于怀念那些早已逝去的时光,也似乎是因为受到眼前喧嚣的侵扰而感到的疲惫,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象,去往一块清净之地,让一缕安宁的芬芳,把心中的所有压抑的气息吹散。

生活可以是一片绿叶,时刻在一黑一白相交的河流上漂泊,零碎琐事似乎是一阵一阵或大或小的风,吹过了,留下什么创伤,刮过了,又印上了那些痕迹,有的一直铭记,有的早已淡忘,想要留住的终是昙花一现,想要得到的却多是苦涩的回忆。时间和每一个人开着并不友善的玩笑,芸芸众生,你从我的眼前飘走,我亦从你的身边路过,多时不去深思,有时,偶尔的停留,可能有一份意外的惊喜,也有可能是一段抹之不去的伤痕。

每当空闲的日子来到身旁,便喜欢独自坐于桌前,轻赏一盆淡雅的芳花,慢品一杯清香的绿茶,在轻柔的花香与丝丝热气中,仔细的回味,回味那些躲在记忆里各个时期的片段,慢慢的思考,思考春日里的一阵抚过脸的暖风,夏天中与细雨相拥的绿叶,秋夜里卧在苍穹里的半个月亮,冬季里漫天飞舞的雪花。

并非想把孤独当做自己的伴侣,只是感觉沉默可以在某些时刻让自己的心不会被空洞完全占据,偶尔,在万籁俱寂的子夜,仰望满天星斗,会不知不觉把精神放松,又不时生出几分茫然,轻叹岁月地越行越远,又多少有些仇恨它的残忍无情。

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已然是一种天大的幸福,一生的万千经历遭遇又是一种磨练。朋友可交百千,但是知己寥寥,尘世变幻,某个时刻,某个地方,某种方式,牵得一手,年轻时的花前月下,相思深念,苍老时白发垂脸,对坐慢语,似是短梦一场。

光阴荏苒,人心渐变,聚散离合,感慨能有多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又令身心疲倦,人活一辈,面对诸多,有得有失,万事如同过眼云烟,稍停即逝。

年华宁静,来去匆匆,青春已是不在,漠视的东西最终会给自己最无情的报复,待到惜情生起,心有恋意,一切早是化作尘埃而散,追求幸福,又向往淡泊,生死相连,如若是长短不一的戏剧,哭着走进去,跌撞磕碰,泥泞陷阱,爱恨离别,喜怒哀乐,不过是生活的一个个片段,待到岁月的微笑露出,所有都被撕成粉碎。

窗外,夜色茫茫,一棵残树正在与风呢喃悄语,片片白雪尽情舞蹈,又是这样一个夜晚,没有温柔的月光,但有人落雪的陪伴,又是这样一个时刻,只有幽静始终陪伴自己,思久过去,又观片刻现在,只觉是期间仿佛流星划空,残风拂地,只剩下无奈地回首。

墙上的钟带动着日月,日月又牵动着世界向前迈步。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刻,旧的一日便已让光阴埋入了泥土。不愿回忆的往事总是像淅淅沥沥的秋面那般,一直在心间下个不停,有些东西离自己越来越远,又有些东西离自己越来越近。没有永恒,只有不止不息的循环,浩瀚宇宙,自然流逝,几十年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走过一程,是叶枯花凋般微不足道。

今天的夜还在与雪缠绵,明日来敲门时,又只是几乎一瞬,便与自己告别,日夜匆忙之间,质疑过什么,留恋过什么,悔恨过什么,都不过是人生路途上片片冰霜。

雪,依旧在无声无息地下着,像数不尽的白色的蝴蝶,在茫茫夜色中,随意飞落……

有关思考的散文作品推荐:思考之累

“思考不是不好,许多伟大的成就与发现都来自思考,但思考不会让人幸福,不会使人宁静,不会使人自由,不会使人解脱,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都悲观不乐的原因”,当我从书中看到人家写出这样的话时,不得不击节称叹,这和我想的一模一样,难怪我那么有兴趣读此人的书。

我虽写过些许文字,但不认为是思考所致,而是情绪、性情所致,心理所想,就一气写成,过上几天,回头看自己写的文字,错字、别字以及语法不通之处很多,但在当时就是快快的把自己大脑里的东西倾注到文字上,若是酝酿文章,不是我的性格,我一般不会处心积虑的写文章或与人交往。

我喜欢自然,风与雨,雷与电,霜与雪,我皆以开放的心态对之,我喜欢登山,站在峰峦顶上任风吹起头发,吹起衣角,当然风也吹来了一身轻松,一份好心情,极目远眺,峰峦叠翠,莺歌燕舞;我当然也喜欢雨,潺潺小雨落在脸颊上,亲切柔和,如同一双温柔手,温暖而又贴心,倘若滂沱大雨,我也不逃避,张开双臂,与天地同在;我亦喜欢雷与电,通过窗户看过去,巨大的天幕下,闪电的光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炙白而干脆,接着,你就等着清脆的雷声传至耳边,那雷声让你期待又让你有些恐惧;霜与雪,给北方萧瑟的大地披上一件干净的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遇到的,我们应该珍惜,感受这种美,有时候会觉得人心如镜,我们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停留童年、少年、青年,那时候我们的心如此明镜,能照映出童年以及学生时代的种种美好,而毕业后呢,镜子上或许多了些尘埃,而因生活工作的繁忙、劳累、功利,慢慢的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了,其实不是生活不够美好,而是“心镜”有了尘埃,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正如俚语所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这点来说,我是认同的,记得神秀的那首词吗?“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尽管神秀和尚的慧根没有六祖慧能的高,但我觉得这才是修行所在,花园如果不修,杂草丛生,人心若是不修呢?不能和慧能师傅比,那是天生慧根,对我等凡众,还是静思一下为好,至少也得让自己快乐一些吧,如果你感觉有些累或不快乐,那的确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羁绊太多了,顾虑这个,顾虑那个,到头来,压垮了自己,索性放空一些,随遇而安,率性生活。

美好的人生应该是“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我想人与人的交往也应该如此,有着合宜的距离,就如同我们去一个偌大的公园,倘若人迹稀少,你会感觉到寥落或孤单或恐惧,倘若人与你走的太近,你又觉得破坏了景致和心情,他(她)就在合宜的距离上,他(她)装点了你的梦,也装点了你的风景。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迎面赶来,但在地球40亿人口中,我们能相遇岂不是一件值得珍惜的缘分呢?在我们的人生组成中,人是不缺少的,我们为何不给我自己一个美好的记忆呢?当你面对时,何必那么多的想法思考?转念之间,也许就错过了,你千万次的回眸或许看到的永远就是背影,佛说“活在当下”!

我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过多的思考,让我们被思考所累,当然,也不能不思考,但最终还是面对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该笑的时候不忍着,该哭的时候也不藏着,风风雨雨皆有味~

有关思考的散文作品推荐:得与失的思考

生命的旅程之中,经常会遇到得与失的抉择;生活之中,得与失使人深感纠结的事情比比皆是。其实,人无论做什么事、干什么都难以回避得与失现实的纠结,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只是在权宜得失之时,能理智、合理、合适地做出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得与失的抉择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同时存在于生活的每时每刻,可以说无时无处不在,我们无法回避,只能面对、直面生活。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况且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回避,只能抉择。选择了就不必为之烦恼,患得患失;世间两全其美的事情少之又少,多少人都渴望事事都能两全其美,可实际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就不必为之纠结、徘徊,为之苦恼、耿耿于怀。选择一个必然要放弃另一个,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释怀,更是一种境界。

得到了不必为之欣喜若狂,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能为他人所理解,但不能长久停留于这种欣喜之中;失去了,不必为之懊恼,懊恼是对自己生命的摧残和折磨,长时间地困顿于其中,不能自拔,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愈陷愈深,或许为之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

经常听有人说:“吃亏是福!”但在利益的唆使下,有几个人能大度地做到这一点,“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让皆为利而往。”有多少人在利益的神使鬼差之下,在无法抵挡住利益的诱惑,一次又一次的践踏道德底线;有多少人为了利益而斤斤计较,逡巡在利益周围,无视道德、法律的存在,走向人生的末路。

“吃亏是福!”表面上看是失去了,从另一个角度再看,却因之得到了心灵的安宁,良心的籍慰,精神上得到快乐,享受了生活的乐趣。当自己的付出远远小于收获时反而物质上得到许多,却难以抵挡精神上的折磨;当付出大于回报时,有时会让人感觉到有点吃亏,然而精神缺失安然、安详地。

得与失其实就是一种平衡,雷同于福与祸,得到了一方面就意味着失去另一方面,福尽则祸至,祸尽则福到;要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努力维持在中间地带,也就是中,中则正,正则中;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得与失,福与祸;凡事只要做到合适、平和即可,过分地苛求得与失权衡,会使人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状态。

得与失如同摆钟在摇摆,福尽则祸至,祸退则福来,顺其自然,不过分贪求、不自大,看淡成败,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未形,感觉盈余之时就放手,充足之时就放弃,不因得而喜,不因失而悲,按照选定的路径去做,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任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得与失取决于人的自身,有时候有失或者说有舍才会有得,舍与得取决于人的心态,换个角度去思考,得也许会变为失,失也许会演变为得,时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

得与失是人生一种特殊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艺术,有时候从表面上看有些事情是失去了,然而换回的却是一种心灵的平和,也是一种幸福所在;有时候,从表面上看是得到了,自身却陷入到某种心理劣势,。生活之中,经常会遇到失去了物质或者说物质上不合算,却换取了精神上的超额快乐,有时候微小的付出,却意外地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就是日常所说得占便宜,人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透支。

得与失就在一念之间,无论结果如何,不必为之懊恼,过分的计较得失,选择了就能为之后悔、埋怨、自责,生活之中,错误的抉择在所难免,有时也是无法挽回,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不必再为之刻骨铭心,彻底放弃为一种明智的抉择,没必要为之抱残守缺,为自己套上精神枷锁。

人之所以渴望得到更多,那是由于每个人内心深处支配欲和征服欲驱使的结果,还有自尊心和虚荣心的不断膨胀的结果。得到的越多,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人的羡慕眼光,在大庭广众之下会拥有一点流光溢彩,而内心深处,未必是快乐的,不一定是别人想象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此,许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回归自然、选择了归隐、选择了爱心活动、选择了田园风光……竭尽全力地寻找快乐的生活。

生活就应该简单,把繁杂的生活琐事进行简单的归拢,生活中的事情虽然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不过是“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打理好自己的事,不要去管别人的事,上天的事我们操心也改变不了。简单地生活,快乐地生活,虽然简单不一定最美,但最美却总是简单。

猜你感兴趣:

1.最新的思考人生哲理散文

2.有关哲理的散文精选赏析

3.关于生活思考的散文

4.关于人生的散文

5.关于反思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