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从人类 历史 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
浅论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论文 关键词: 科学 哲学 宗教 共生 互动
论文摘要: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从人类 历史 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 现代 社会里科学的机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炸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类文明的森林里放葵共处、彼此互动。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古代,科学、哲学与宗教是混纯一体的,科学被包容在作为知识总汇的哲学之中,哲学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宗教的蟀女,科学、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到了近代,首先是科学呈现出独立分化的特点,继而宗教也渐失其统治地位,然而在这个时期,人们为独立分化的成就所鼓舞,鲜有人去思考三者之间关系。在当代,科学、哲学与宗教在分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整合趋势,许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各自领域的专业问题,单纯依靠三者之一是很难解决的。由此,科学、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成为人们关注的 热点之一。
一、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
要对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作准确的界说是很困难的。就哲学和宗教的概念而言,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一直是各自领域争论的热点。我国传统的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哲学的定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这个定义有其合理性,但争议较大。人们试图将哲学定义为“对各种人类 经验的反思”或“对人类最为关心的那些问题的理性的、方法的和系统的思考。”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这是罗素对于科学与哲学及宗教的理解。对哲学的研究对象,中外哲学家都曾作过一些回答,只不过见仁见智,互有歧义。总体来说,哲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即西方学者所说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和认识论。不同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哲学研究的对象与界域也随之改变。哲学概念的界说是同人的生存一同扩展和改变的。
对宗教概念的界说也是如此,在人类文明诸多领域中,宗教是最具神奇色彩的。一方面,宗教独具超凡的神性特征。另一方面,宗教又充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关于宗教,传统的观点认为:“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一种事物要成为宗教至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一套道义伦理规则;(2)有自己崇拜对象和崇拜仪式;(3)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
而对于科学是什么,人们的见解虽不相同,但总体来说争议并不大。在现代较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对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是科学共同体采取经验理性的方法而获得的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的 规律 性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二、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共生
其实,无论科学、哲学还是宗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希克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只有两个进路:一是自然主义的;一是宗教的。无神论,人道主义,科学主义属于自然主义的进路;世界各大宗教属于宗教的进路。在人类的早期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生产经验的积累便是早期的科学。“物理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对肉眼可见的天体运行一类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追溯到人们用来增进自己生活的安全和舒适的粗笨器具的发明。同样,生物科学也一样是从动植物的观察和外科开始的。可见科学的产生源于人类初期生产 实践的需要。然而,生产力的低下与自然力的强大.使早期的人类不得不对种种神秘的自然现象产生原始的恐怖与崇拜。面对自然界种种无法解释的神异表现,他们只好归之于诡裔的精灵的主宰,并希望能通过对神灵的恭顺的表示来求得神的庇护,于是就崇拜起神灵来。“巫术,占星术和宗教必须一并加以研究,虽然它们在历史上和科学的确切关系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还不得知然而原始的巫术却是失败的较多。失望的信徒们很可能不再相信人可以控制自然,而且转而去讨好荒野中的捉摸不定的精灵—神或魔鬼—,希望这些精灵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就过渡到某种形式的原始宗教。“有些人类学家认为,巫术一方面直接导致宗教,另一方面又直接导致科学,但是,弗雷泽却以为,巫术,宗教和科学是按这样的先后次序出现的。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原始人把可以用经验科学和观察或传说加以处理的简单现象和他们所无法理解或控制的神秘不可估计的变化,明确区别开来。前者引向科学,后者导致巫术、神话和祭祀。
然而在古代,首先对生产的经验知识加以理性考察的,能够探索其各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则是爱奥尼亚哲学家。据说把丈量土地的经验规则变成一门科学—几何学的创始者是米利都的哲学家泰勒斯和塞莫斯的毕达哥拉斯,这些自然哲学家在物质中寻找实在,渐渐创立了基本原素的学说。可见,虽然我们不能准确地考证哲学、科学与宗教的产生孰先孰后,实质上也没必要,然而三者之间从产生起便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人类历史的纵向角度来看,可以认为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三、历史上科学、哲学与宗教的互动
古代希腊,一方面,古希腊哲学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古希腊哲学又为后来基督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基督教教义完全是在古代希腊哲学的影响下创立的。而哲学和科学之间,正如恩格斯所说,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希腊哲学最初源于古老的宗教祭仪, 发展 到一定阶段后,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的现实问题,“希腊人被自己的心灵迷住了”,而“认识你自己”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旨。人们对于纯理论的兴趣就过渡到后来的“哲学”。而哲学更倾向于自然科学,“由智者派和苏格拉底开始,至柏拉图主义达于顶峰。他们试图从这样的哲学中去创造新的宗教以代替已经过时的旧的宗教。”然而在中世纪,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强大并占统治地位,留给哲学的最多不过是一脾女的地位,“一个科学地奠定、发展和捍卫教义的脾女的地位。同时,哲学也因此与神学在方法上对立起来,因为神学依靠神灵的启示宣教的东西却被哲学利用人类知识去获取、去阐述。“哲学与神学在方法上的对立逐渐发展到本质上的对立。哲学逐步由阐述、捍卫教义过渡到对教义进行批判,最后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由于中世纪宗教的独尊地位,使哲学、科学都严重萎缩,尤其是科学几乎陷于停滞。爱德华·格兰特指出:“科学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中世纪创造了一种智力背景使自然科学才作为严肃的学科发展了起来。它提供了观念和方式,对这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是由于中世纪漫长的酝酿才使其发生得以可能。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宗教的抑制和扼杀,科学与哲学这两颗小树原本会长得更茁壮些。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直到临死前才敢拿出来出版却依然遭禁,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布鲁诺被烧死在火刑架上……,宗教在一切科学可能会危及其统治基础的地方都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可是,抑制与扼杀只能延缓科学的发展,却无法最终阻挡科学前进的步伐。
即使在中世纪,科学的发展仍然对宗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在这里,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上的物种之一的人类也不再是万物的至尊,(圣经)的基本观点受到了质疑。牛顿力学的提出再一次对宗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 机械论的宇宙观。牛顿学说逐渐被视为是在许多方面都排除了上帝的必要。宇宙被视为自我控制、自我运转的机械装置,它不需要上帝的千预。太阳系最初是怎么运动的?牛顿的回答—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这个回答客观上使上帝的位置下降了,在物理科学中请出了上帝。今天所称的“自然神论”就是受到了牛顿学说的影响。生物科学领域里出现了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对那种传统的基督教观点形成挑战,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生命其特征及其行为都源于神的创造。而且,对于人是上帝创造的顶点,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享有特别的恩典,它也形成了质疑。达尔文把宗教彻底从自然科学中驱赶出来,科学的世界观全面替代宗教的世界观和哲学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当然, 科学 的 发展 给 哲学 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古希腊处于萌芽阶段的科学决定了那个时期以本体论为主的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牛顿力学的发展促使了中世纪形而上学的 机械的宇宙观的形成,“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因为那时在所有 自然 科学中达到了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而且只有刚体(天上的和地上的)力学,简言之,即重量的力学。在这时期,哲学仍作为包罗万象的科学一般,哲学是普遍的科学,各门具体学科仅是其分支。而自然科学是在近代经过一次次“阵痛”逐渐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逐步壮大并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哲学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其领域便几乎缩小到只限于对自身的批判活动了,各门具体学科逐渐获得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在 现代 社会,由于科学的强大与独立,使传统哲学终结了,哲学变成了海德格尔所说的“面向思的事情”。哲学只有关注,也不得不关注自己时代的科学才有生命力。尽管如此,哲学与科学之间却仍然关系密切。首先,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对各门具体学科起着引导作用。恩格斯曾以深遂的科学洞察力明确指出,当自然科学的发展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证材料,不能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某一问题做出解答的时候,必须借助于哲学思维的方法来解答,必须从哲学的层面来回答。在近代后期哲学的自然领域出现了预见、预言、假说、学说等很多形式,像恩格斯对原子可分的预见,康德关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原始星云假说,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赖尔的地质渐变学说等就是例证。在近代的自然科学领域中,这种以预见、预言、假说、学说等形式出现的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答更具普遍性。所有这些在本质上是对科学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是从哲学层面上解答的答案。然而,科学问题的哲学解答以后,还必须通过未来的科学 实践的研究、验证。
科学的独立化决不意味着哲学和科学的“彻底分裂”。而是在某种意义上为哲学和科学建立新的关系奠定基础,使科学与哲学在近代的分化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综合,出现了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的双向互动趋势。一方面,自近代后期以来.尤其是现代,科学研究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已经达到相当复杂的程度,必须借助于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另一方面,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只是一个“空架子”,高度抽象的哲学理论需要具体科学的填充和验证。哲学只有关注那些在科学研究领域不能从科学层面用科学方法来解答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时,哲学的生命力才能够表现出来,而且哲学也只有在解答这些问题时,科学所提供的事实材料才能成为哲学加工、概括和 总结 的对象,才能将之有机地而不是机械地容纳到哲学体系中来。
四、现代社会的科学、哲学与宗教
现代社会,与中世纪的宗教的极度膨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学的极端繁荣与强大。科学创造了或正创造着一个个奇迹,科学为人们创造着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科学带给人们的实际的好处使科学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左右着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科学左右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与国际关系,科学被奉为我们人体器官的延伸,“它(指科学)都是构成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完整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伸向 环境索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身体器官。科学以其对人类的独特贡献使之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现代社会的真正的统治者。
然而,科学的发达是否意味着宗教的消解与哲学的死亡?恰恰相反,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机和精神恐慌。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宏观上看,高科技造成的军备竞赛引起了 政治 危机,各种各样的能源、生态和环境危机……等等。从微观上看,高度现代化所带来的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普遍处于焦虑状态,激烈竞争引起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强大的社会建制造成的个人的渺小感与无价值感……等等。科学在带给人们幸福的同时也给人们送来了恐怖与罪恶。“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困难本身似乎就是这种社会进步所造成的。科学所带来的新生产方法引起失业和生产过剩,丝毫不能帮助解救贫困。这种贫困状态现在和以往一样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同时,把科学 应用于实际上所创造出来的武器使战争变得更为迫近而可怕,使个人的安全几乎降低到毫无保障的程度,而这种安全却是文明的主要成就之一。雅斯贝尔斯在(存在与超越)中说,科学的意义和必要性不能为它自身的结构所证明。科学不是自足的。科学的努力经常陷入无限循环。发达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取得了巨大的 历史 进步,另一方面又使人类为这种进步付出了许多代价。弗罗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中感叹:在现代社会,由子人失去了他在一个封闭中的固定地位,他也就失去了他生活的意义,其结果是,他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目的感到怀疑。······一种他人无价值和无可救药的感觉压倒了他。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人一个无边无际而危险的世界。新的自由带来不安、无权力、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因此.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被奉为人体自身器官的延伸,成为人们日益依赖的生存方式,然而要消除人们对未来科学的怀疑并重新确立科学的意义与必要性并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本身。就个人来说,纵有万贯家财.纵有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上的沟通,心灵除了孤独还是孤独,精神除了荒芜还是荒芜。科学的局限使它遭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者的激烈批判。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的本质是相同的,他认为技术参与了决定人与世界的关系,参与到现实的建立中,技术把人“会集”到技术展现中使人仅从有用性、功能性角度理解自然物,会集起来的强求由人类的活动引发却不是由人类决定。美国后现代主义神学家大卫·格里芬指出科学无法摆脱集团利益,“科学不是真理的不偏不倚的仲裁者,它不能无视相互斗争的社会力量,科学是一个相当偏私的参与者,利用自己的地位使某些社会、政治和 经济 力量合法,而使另一些力量非法。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科讨论了科学与权力的关系,他说科学是与权力一同产生的,科学施行权力而权力也能产生知识。
后现代主义者对科学的批判并非没有根据,科学研究“是什么?怎么样?”科学关注“真”而不关注“为什么?应该怎样?”即科学忽视了对“善”和“美”的关注。然而人类的天性是要追求“真、善、美”,要“诗意的安居”。科学关注“真”,为我们创造物质的天堂、然而仅有物质的生活是苍白而缺乏灵性的,是冰冷而残酷的.是没有色彩的。要建构人类赖之存活的“意义性”的精神家园,消除科学带来的种种危机和个体生命的虚无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哲学与宗教的功用,哲学与宗教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现代的哲学是面向思的事情,那么最后的哲学是通达人的心灵的哲学。科学越发达,宗教也会越发达,也越离不开哲学的“思”。科学、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 联系的,是相互作用,彼此不可缺少的,是永恒的共生与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