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绘学术论文范文
数字化测绘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与模拟白纸测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编整理了数字测绘学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数字测绘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数字化测绘的应用
摘要:数字化成图是建立信息系统平台重要的数据来源手段。数字测图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原图数据采集等。本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字化测绘编码 技术
引言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渗透,信息化测绘仪器特别是集测角、量边和部分数据自动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型全站仪的出现,促进了地形测绘朝着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测绘行业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使测量的成果不仅有绘在纸上的地形图,还有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基础信息,即数字地图.是GIS的子系统.它将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应用发展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一、数字化测绘的现状
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广泛使用,数字化测绘已成为生产大比例尺地形、地籍图的主要途径。目前大比例尺地形、地籍图的数据包括数据采集信息、数据编码、连接信息等重要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
由于空间数据的来源不同,采集的仪器和方法不同,目前有如下三种方法:
(1)、野外数据采集: 用于没有底图的地区,用全站仪、GPS等仪器实地测量,精度最高,费用也高。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法:A、全野外数字测图:全野外数据采集设备是全站仪加电子手簿或电子平板配以相应的采集和编辑软件,作业分为编码和无码两种方法。数字化测绘记录设备以电子手簿为主。还可采用电子平板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即利用电子平板(便携机)在野外进行碎部点展绘成图。B、空间定位测量:GPS自其建立以来,因其方便快捷和较高的精度,迅速在各个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野外测绘的实施方式,并成为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在许多应用型GIS中都得到了应用,如车载导航系统。测距交会确定点位是卫星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测距后方交会原理,可由三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出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三个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
(2)、航片数据采集:以航空像片作数据源,用解析测图仪或立体量测仪采集地形特征点。遥感影像(航空、卫星)数据是GIS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源,通过遥感影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大面积的、综合的各种专题信息,航天遥感影像还可以取得周期性的资料,这些都为GIS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每种遥感影像都有其自身的成像规律、变形规律,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影像的纠正、影像的分辨率、影像的解译特征等方面的问题。
(3)、底图数据采集: 以旧的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数字化采集数据。A、手扶跟踪数字化:早期,地图数字化所采用的工具是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这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使用者在电磁感应板上移动游标到图件的指定位置,按动相应的按钮时,电磁感应板周围的多路开关等线路可以检测出最大信号的位置,从而得到该点的坐标值。这种方式数字化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数字化精度与作业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所以目前已基本上不再采用。B、扫描矢量化:根据地图幅面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扫描仪,对纸质地图扫描生成栅格图像。然后在经过几何纠正之后,即可进行矢量化。常使用GIS软件如MapInfo、Arc/Info、GeoStar、Super Map等对扫描所获取的栅格数据进行屏幕跟踪矢量化并对矢量化结果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
2、数据编码
野外数据采集仅用全站仪或RTK(即动态GPS测量)测定碎部点的位置(坐标)是不能满足计算机自动成图要求的,还必须将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和地物属性信息(地物类别等)记录下来.一般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信息和连接信息,这种有一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物要素编码(或称地物特征码、地物属性码、地物代码)、连接关系码(或连接点号、连接序号、连接线型)、面状地物填充码等.
3、连接信息
连接信息可分解为连接点和连接线型.当测点是独立地物时,只要用地形编码来表明它的属性,即知道这个地物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如果测的是一个线状地物,这时需要明确本测点与哪个点相连,以什么线型相连,才能形成一个地物.所谓线型是指直线、曲线或圆弧等.在EPSW中规定:1为直线;2为曲线;3为圆弧;空为独立点.EPS文件格式又被称为带有预视图象的PS格式,它是由一个PostScript语言的文本文件和一个(可选)低分辨率的由PICT或TIFF格式描述的代表像组成。EPS文件虽然采用矢量描述的方法,但亦可容纳点阵图像,只是它并非将点阵图像转换为矢量描述,而是将所有像素数据整体以象素文件的描述方式保存。而对于针对象素图像的组版剪裁和输出控制参数,如轮廓曲线的参数,加网参数和网点形状,图象和色块的颜色设备特征文件(Profile)等,都用PostScript语言方式另行保存。EPS文件是目前桌面印前系统普遍使用的通用交换格式当中的一种综合格式。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和工程图测绘,历来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利用传统的方法工作存在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功率低等缺点。
随着测量仪器向一机多能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借鉴电子平板测量系统产生了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站为自动跟踪式全站仪,测站无人操作,在镜站遥控开机测量,全站仪自动跟踪,自动照准,自动记录,及时获取观测成果,使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更趋于现实。未来的测图软件和软件运行平台的集成度将大大提高,用户只要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自动测图软件中,根据自身需要就可制成出符合意愿的地图来,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新型全站仪已被用于多种测量工作,掌上电脑和全站仪的结合或者全站仪自身功能的不断完善,并随着全站仪无反射镜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精度达到测量标准要求,那么,测量工作就只需要携带一台新型全站仪和一个三脚架,而操作员也只需一人,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大比例尺测图系统将没有全站仪和三脚架,只是在操作员的工作帽上安装GPS接收器以及激光发射和接收器,用于测距和测角,眼前配备小巧的照准镜,手中拿着带握柄的掌上电脑处理数据、显示土系,腰上带着的无线数据传输器则可以将测得到数据实时传回测量中心,测量中心则收集各个测区的测量数据,生成整体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库。
三、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可为提供数字产品奠定基础,并提高了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随着数字工程的深入发展技术的不断成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是测绘单位科技创新的任务的方向,也是提高测绘单位自身实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地形测量后,实行一体化作业,大大减轻了室外作业的强度,缩短了成图周期。不仅减轻劳动强度,而且不会损失观测精度,与传统白纸测图相比,全数字地形测图不仅仅是方法的改进,更是技术本质上的飞跃。
数字测绘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数字测绘应用技术初探
摘要:当今是一个数字时代,一些数字化工程也开始提出,比如一些GPS、RS、GISA、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一些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测量方法的高效化与科学化。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着重阐述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 数字测绘技术 工程测量 房产测绘 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数字化测绘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与模拟白纸测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了自动化数字化测图使野外测量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软盘。数字化测图自动化的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率少,成图精确、美观、规范。
(二)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了数字化用软盘提供的数字地图,可以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可以自动提取点位坐标、两点距离、方位以及地块面积等;通过接口,数字地图可以传输给工程CAD使用;可供建立各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1 工程测量[1]的概况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领域。
工程测量学科[2]是一门应用学科, 是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2 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 数字测绘技术
现代的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数字化工程的启动,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相应进一步延伸,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的描述。
(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及时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3)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2.2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绘界,人们把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测量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和图纸,并及时与之配合和进行指挥,任何工程建设都无法进展和完成。测量工作中的小小失误,都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较大偏差,甚至造成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重视工程测量的关键作用,应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提高工程测量水平在目前形势下就显得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和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已经告别了传统的人工测绘技术,而采用现代数字技术来实现工程测量。面向21世纪,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2.3 数字测绘技术在房地产测绘中的应用
房地产测绘是专业测绘中一个很具有特点的分支。它测定的特定范围是房屋以及房屋相关的土地,也就是说,房地产测绘就是运用测绘仪器、测绘测绘技术、测绘手段来测定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现状、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
3 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测绘领域,工程测量的数字化测绘软件的研发将进一步深化,将出现功能齐全、效率更高、使用更加灵活的软件系统。一方面数字测绘技术[5]与GIS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数字信息的采集通过数据转换直接进入数据库,实现一测多用,数据共享,将实现全球数据更新和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另一面数字测绘技术与工程设计施工相结合的软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将会有更新、更快的发展,为勘测、设计、施工建立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以及工程测绘,是工程测量以及城市测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对于传统的成图方法,就需要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以及艰苦的野外工作,另外还有大工作量的室内数据的处理以及绘图。缺点就是成图的时间长,产品也比较单一,对于现代的城市建设以及工程的建设不能够满足其要求,随着一些仪器以及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渐形成了数据采集、处理、以及编辑的自动的测图系统。
(一)原图的数字化
数字化地形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范的应用,但是其完成还需要一定的人力、时间、以及物力,所以说,当一个地区在用到数字地形图的时候,如果是受到时间的限制或者是因为经费有困难,这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即原图数字化。原图的数字化利用地形图,再简单的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字化仪、绘图仪以及数字化的软件等,这样就可以进行开展工作了,而且能够获得数字化成果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其工作方法一般是包括两种:扫描的矢量化、手扶跟踪数字化。其中扫描的矢量化精度以及效率比较高。
(二)地面的数字测图
目前来说,运应用最多的应该就是地面数字测图这种技术了,被称之为内业以及外业的一体化的数字测图。这种方法有着很多优点,其精确度之高已经得到了公认。在进行测图之时,只要是采取的措施科学合理,重要的地物相对于控制点的精度来说,就可以将其控制在5厘米之内。
(三)在数字地球中的发展应用
目前来说,数字化地球还没有一种较为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对于各个方面的定义综合性的来说,可以定义如下:将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的全方面的信息,进行集合、加载,将其放置于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之中,对于这些信息所采用的数字形式要存储于一定的服务器,对于任何的个人或者是机构来说,只要获得了权限,就能够运用网络访问信息,这样即使是足不出户,也能够获取相应的信息,达到一种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
21世纪,仪器在不断改进更新,计算机在迅速地升级,面对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测绘人员要随时调整思路,奋力打造现代测绘,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也将更加成熟,测量精度也将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 贺丽娟,曹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西北水电,2002。
[2]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测绘通报,2000(1)。
[3] 宁津生,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2007(02)。
[4] 黄自立,陈成斌,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前景[J],地理空间信息,2004(5)。
[5] 秦珂,浅析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