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坚持创业致富事迹

2017-03-24

创业就是为了找到成功的机遇,但成功并非易事。看看那些女人创业的事迹,感受她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她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女人坚持创业致富事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女人坚持创业致富事迹一

烟台80后女生胆大心细的家政创业故事

女孩名字叫韩韶燕,来自山东烟台,是一个标准的80后姑娘,她既不娇气也不怕吃苦,选择了“伺候人”的家政保洁服务,成立了喜乐家政保洁有限公司 。

十几米高的倾斜铁架子敢爬上去清洁;二十层楼的玻璃敢内外都清洁;为酒店打扫卫生时将床和柜子都搬开,清理出下面的脏物;怕玻璃上结冰擦不干净,冬天主动询问业主家里是否有暖气……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个“伺候人”的行业,但韩韶燕却“伺候”出了名堂。在韩韶燕眼中,干家政就四个字:胆大心细!凭着这四字秘诀,这位80后姑娘在烟台家政保洁界已经小有名气,拥有数十名专业保洁员,而且还成为烟台养老帮扶中心指定的家务服务公司。

行业调查

一名保洁员“许配”三五家

“哎,大姐,怎么又是你?”前段时间,市民刘先生曾通过一家家政公司找到一名保洁员 ,到家里打扫卫生。最近,他又拨打另一家家政公司的电话,希望再找别的保洁员来试试。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他联系的是不同的家政公司,但最终来的是同一名保洁员。

烟台的家政保洁市场亟待规范 。为了节省开支 ,烟台的家政保洁公司很少有自己固定的员工,一般与保洁员都是“ 口头协议”:如果我公司揽到活儿,就打电话联系你来干活。一名保洁员“许配”三五家公司的情况很正常也很普遍。

但这样做对市民和保洁员都是不利的。对市民来说,如果对保洁员不满意,或者事后发现问题,很难找到这名保洁员,维权存在困难。而没有公司的管理和约束,保洁员可能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不负责等问题。另外,对保洁员而言,维权同样是难题。如果出现工伤,最终可能也是“三不管”。

初入行

给老板找保洁员,发现商机做家政

韩韶燕出生于1982年,毕业后,她曾经到单位工作过,也曾做过小生意,但最终都觉得不太适合自己。2008年,韩韶燕给当时的老板找家政保洁员,为老板家里做保洁。当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偶然为老板服务竟然会开启她人生的新篇章。

她找到一位做家政服务的大姐。“大姐,您说我能不能成立个家政保洁公司,如果能联系到活儿的话,您帮我联系人咱们一起干?”在与大姐聊天的过程中,韩韶燕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在大姐的鼓励下,韩韶燕毅然决定进入家政行业。

学技术

以为擦玻璃简单,谁知学了整三天

谁没擦过玻璃?谁不会擦玻璃?在一般人眼中,擦玻璃是非常简单的活儿,刚入行时的韩韶燕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擦玻璃是最难的,如果玻璃能擦好,这个家政保洁员基本上就是合格的。现在我们招保洁员,一般先问会不会擦玻璃。”韩韶燕凭着一股子闯劲入了行,但对专业技术还是一知半解。她当时想从最简单的开始学,没想到这个在她眼中很简单的擦玻璃,她学了整整三天。

“擦玻璃有玻璃清洁器,看起来很简单,现在好多顾客都自己买了玻璃清洁器,还有专门的学习视频,可最后基本上都扔在家里闲置了,还得请专业家政人员来擦玻璃。”韩韶燕告诉记者,玻璃清洁器中间有块磁铁,吸在玻璃两侧,想用玻璃清洁器把玻璃擦干净需要巧劲儿。劲儿大了玻璃清洁器就分开了,从玻璃上掉下来。劲儿小了玻璃又擦不干净,一道一道的,看上去花里胡哨的。如果是楼层较高的客户家,还要用加长杆才能把窗户的外面擦干净。经过认真的学习,韩韶燕很快就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

重人才

看人拎小桶去搭话,技术好就想招

在很多人眼中,保洁和人才两个词似乎不搭界,但对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优秀的保洁人才十分难得。

“首先你得有平常心才能干好保洁工作,毕竟很多人是戴着有色眼镜看这个行业的,如果过不了心里这关,活儿肯定干不好。另外,保洁其实也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干好的,我学擦玻璃就用了三天。”韩韶燕说,对她来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优秀的保洁员招到自己麾下。

“现在都成职业病了 ,在公交车站或者车上,一看到拎个小桶,里面还有个玻璃清洁器的,我肯定会主动上前搭话,问大姐是不是干保洁的。如果技术好的话就问人家愿不愿意到我们公司来。”对于吸纳人才 ,韩韶燕想尽了办法,走在街上,眼睛经常会不自觉地在人群中搜索拎着水桶的人。

“因为当时业务不熟练,只带了一瓶清洗剂,没有买专门去油污的产品,那次确实做得不够完美。”人才匮乏曾经让韩韶燕十分苦恼。有一次,她接到一个清洗地毯的工作,但当时没有合适的专业清洁地毯的工人,她就亲自上阵。地毯大部分地方都清洗得很干净,但在角上有一块油污却怎么也清理不掉。虽然客户没有纠缠这个问题,但韩韶燕却觉得“不得劲”。

因为这次地毯事件,韩韶燕决定再次亲自上阵,去其他家“偷师学艺”。她主动打电话给其它家政公司 ,表示想干保洁工作,可以来当学徒,如果有清洗地板等工作可以联系她。“清洗地板的活儿不是每天都能接到,只能等机会慢慢学习。”韩韶燕告诉记者,“卧底”一个多月,她终于学会了清洗地板。

新发展

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专为老年人做保洁

“能参与到政府的社会服务项目中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荣誉。合同已经签了,据说今年四月份就正式开始工作了。至于服务内容也不是统一的,得根据老人的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韩韶燕现在的QQ签名是“今年运气不错呀”。运气好在哪里?韩韶燕向记者透露,她的喜乐家政保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烟台养老帮扶中心指定的一家家务服务公司,政府出资专门为80岁以上的老人做保洁。

“今年我们已经开始为一家汽车4S店服务,另外一家小区正在洽谈!”另外,今年还有一件运气不错的事情,她的事业已经从家政保洁扩大到了物业管理服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物业管理将成为她事业新的出发点,这离韩韶燕的“家政梦”又近了一点。

服务理念

不管有啥要求,都得干到客户满意

“其实干我们这个行业什么样的客户都会碰到,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很受打击,客户怎么这么不理解我们。但后来逐渐想明白了,客户付了钱,肯定希望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有个别顾客要求特别高很正常 。”韩韶燕现在对员工的要求是,无论客户有什么样的要求,都要一直干到客户满意为止;如果觉得与客户沟通不顺畅,不准与客户争吵,可以马上给她打电话。

“玻璃清洁器上有块海绵,主要是浸水后用来打湿玻璃的,并不是用来清洁的。那块海绵是固定在玻璃清洁器上面的,拿不下来,想完全把海绵清洗干净基本不可能。无论你洗几遍,可能一使劲还是能洗出灰来。我们的要求是擦完的玻璃像没有玻璃一样 ,但对玻璃清洁器的海绵没有要求。”韩韶燕回忆,一位大姐到客户家擦玻璃,这位客户觉得,虽然玻璃看起来很干净,但玻璃清洁器海绵里的水还是混浊的,必须要擦到海绵也是干净的才行。

“活儿你已经干了这么多了,那就再擦几遍吧,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大姐给韩韶燕打电话,哭着说这次干活的钱不要了,玻璃也不擦了。但在韩韶燕的开导下,大姐想通了。随后,韩韶燕又给客户打电话,解释其中的原因。后来,大姐又把玻璃擦了三遍,客户满意了,大姐也顺利拿到了报酬。

胆大心细干家政

胆大

十几米高的架子,也得徒手爬上去

“干我们这行一定要胆大心细!”在采访过程中,韩韶燕多次提到“胆大心细”这四个字。她觉得能从一名门外汉到今天的行业中坚力量,这四个字是她成功的动力。探出身子擦十五楼的玻璃,清洗八十米高大楼的玻璃幕墙……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爬到三五米的高度就会觉得害怕,但对家政保洁员来说,哪怕是一百米,他们也要工作,而保证他们安全的经常只是一根绳子和吊板。

韩韶燕告诉记者,她曾经接到一个活儿,到一家工厂去打扫车间卫生。去了之后,她发现车间的屋顶非常高,车间内部有很多大型的金属架子。在保洁过程中,工厂临时要求把架子上的灰尘也清理一下。“里面全是架子 ,我们根本没办法搭脚手架,只能徒手爬上去。另外那个架子很窄,容不下两只脚并排放在一起,看着保洁员往上爬,人逐渐变成了一个黑点,说实话,站在下面看都害怕。”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保洁员还是爬到了十几米的架子上坚持工作。

心细

卫生间五步“开荒”,注重细节才能赢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学习到了一个新名词“开荒保洁”,这是保洁行业特有的名词,一般是指新房装修(粉刷)后的第一次保洁。“其实床底下、柜子下都是最藏灰的地方,但如果不搬开的话,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些地方。”韩韶燕特别重视细节,在给宾馆、酒店等“开荒”的时候,她坚持把所有的床和柜子都搬开,把下面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首先得看卫生间顶子的材质,根据不同的材质用不同的清洁方法打扫;用清洁球或是板刷清洗卫生间的墙壁;用毛巾清洁卫生间的洁具,用不锈钢清洗液对各种龙头、管件进行清洁;用洗地机对地面进行最后清洁,尤其是地面边角,用清洁球和刀片对洗地机洗不到的角落进行针对性地除污、去除水泥渍。最后,再用干毛巾把水龙头等管件擦拭一遍……”一提起卫生间如何“开荒”,韩韶燕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细节,让人惊叹于她的心细。

“如果不心细,弄的还不如人家顾客自己清理的,那还要保洁干什么?”对于这些普通人看起来有些烦琐的过程,韩韶燕觉得这才是她的家政保洁公司能脱颖而出的绝招。

敬业

西北风把手吹麻,也得擦干净玻璃

对于家政保洁员来说,能在室内擦玻璃是十分幸福的,而被吊在数十米高空忍受西北风的辛苦却是常人无法忍受的。

“南面和大楼内部的玻璃都是人家自己清理,留给我们的只有北侧的一些外墙玻璃。”去年冬天,韩韶燕接到了一个新大楼清理外墙玻璃的活儿。大楼外墙采用了喷浆的工艺,一些浆液喷到了玻璃上。“用戗刀干铲不行,弄不下来。用稀料后喷浆软化了,但又变得像胶带,黏在戗刀上,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浆液的厂家给了韩韶燕一些稀料,但效果并不理想。韩韶燕和员工们最终决定用水冲洗试试,没想到效果特别好。零下10℃的气温,呼啸的西北风,还要喷洒凉水,很快大家的手都被西北风吹麻了,但最终玻璃被擦得干干净净。也许被他们这种不怕吃苦和认真的精神感动,很多企业都成了他们的固定客户。

女人坚持创业致富事迹二

一个50岁创业的女人故事

两次创业,杜莹亲历了中国新药研发环境的改变,而50岁的她也正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力量之一。

“有必要再创业吗?”杜莹问自己。不是没有成功过。2002年,50岁的她创建了和记黄埔医药(Hutchison MediPharma),2011年50岁的她离开时,这家新药公司已有5个在研药物,并创造了本土多个第一:第一个把化学药拿到国外做二期;

第一个把植物药做到了全球三期临床;

第一个去澳大利亚做一期临床;

第一个把早期研发成果转让给全球大药厂;

第一个向全球大药厂转让候选药物,总金额1亿多美元,创本土当时最高纪录……

在男性主导的医药创业圈里,这位女性创业家几乎赢得了所有同行的尊重,“能干”、“有本事”是50岁的她经常被贴上的标签。

不是没有诱惑,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50岁的她已50岁,这是大部分女性准备退休的年纪。50岁的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的那个才10岁,50岁的她也希望多些时间给孩子。在50岁的她的成长中,父亲曾为了50岁的她们放弃某段仕途。孩子们的照片摆放在50岁的她办公桌后的书架上,并排的是和黄时期的一些照片及荣誉证书。

“你还想要什么?你最想要什么?”杜莹接着问自己。

“中国非常需要好的企业家和创业家,而我的热情以及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在于做企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回来。”

2014年1月,再鼎医药(Zai Lab)正式成立。顾名思义,再来一次,再次问鼎。

两次创业大不同

“第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还是有蛮大区别的。”杜莹说。

成立一年多时间,再鼎医药用于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创新药物ZL-2102已在澳大利亚开始一期临床,同时在国内也开始申请一期临床。中国是呼吸道疾病大国,目前尚无好的药物可以治疗。

这一药物是再鼎医药从赛诺菲公司引进的,同时引进的还有另一个呼吸道药物,再鼎拥有它们的全球专利。再鼎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国际性的新药研发企业,成立初期,采用了对外合作的模式。之前,再鼎还与百时施贵宝开展了合作,引进了一个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该药物已在三期临床中,再鼎拥有亚太地区专利。

“第二次创业,基点不一样了。”杜莹说。相较第一次创业,全球医药研发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医药研发环境、人才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再鼎采用了不同于第一次创业时的模式。

“不像以前那样大部分都要自建,过去十年,中国建立了CRO资源。以前如果哪部分没有的话,在外面找都觉得不可靠。”杜莹说。和黄成立时,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RO产业才刚起步,现在再鼎与包括药明康德在内的多家CRO公司合作。

利用CRO资源,使公司的运营更为高效、灵活。“一个看起来很小的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不想进行一个项目,只要裁减对外服务需求,而不用裁员,这对员工也比较好。”杜说。再鼎医药现有20多名员工,办公地点在上海张江的一栋别墅里。隔壁那栋别墅里是一家生物医药风投基金。

创办再鼎前,杜莹曾做过两年风投,是红杉资本的合伙人,投资医疗健康行业。创办再鼎后,50岁的她接受了启明创投、凯鹏华盈、红杉资本和泰福资本等基金的投资。

拿到投资,再鼎团队很快组建完毕。而第一次创业时,“招人是很大的瓶颈,那时候大家还没有看到中国的发展方向”。杜莹为和黄招来的第一个人是曾为50岁的她工作过的人,第一批人也大多出于辉瑞。

一年一年,人才吸引逐渐变得容易,和黄在成长,中国新药生态也在变好,引来了更多的海归。那些年间,杜莹等人也常作为国内创新药的代表活跃在海外相关的行业会议中,为50岁的她赢来了更多朋友及信任。

再鼎医药首席运营官巫荟博士就是2005年时在美国认识杜莹的,当时做风投的巫荟在台下听杜莹做创业报告,被杜感染。后来,巫一直很关注杜,巫的一些朋友也加入到杜的公司中,杜巫两人的生活、事业开始有了交集。

“50岁的她的个性是希望开创些什么,大家走到一起,是因为50岁的她能给大家一个梦想。”巫荟说,“还有50岁的她很大度,愿意跟大家分享,认可每个人在专业领域的优点,给一定的自主权。小事放手,大事掌舵,沿着蓝图带大家向目标驶去。”

“我在制药领域至少做了二十五年了。”杜莹说,“有很多经验,国内国外大家也都知道,有这个信任。大家愿意一起奋斗,一起打造中国最好的企业。”

杜莹的领导力

不同于李革、鲁先平等人,杜莹回国的最初目的不是创业,而是帮助李嘉诚旗下的和黄集团寻找一个并购标的。猎头找到50岁的她时,50岁的她正在美国辉瑞公司全球战略收购部工作,主管全球代谢类疾病项目转让及相关兼并收购。

一番调研后,杜莹认为和黄的原计划并不可行,以当时的国内水平,通过并购走向国际化是很困难的。50岁的她写了一个建议:自建研发中心,成立公司。由此,杜开始了有和黄支持的创业路,是和黄唯一的创始人。

从职业生涯第一天起,杜莹就展现出一种主动的特质。这种特质不仅帮助了和黄的创建,也使得和黄在成长中不断影响新药产业政策,让后来者受益。

第一次去辉瑞面试,50岁的她被责问:“谁叫你来的?”杜莹博士毕业于辛辛那提大学,而当时辉瑞只招聘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加入辉瑞后,杜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人力资源这种招聘不合理:以来自中国的学生为例,很多优秀的留学生并没有机会进入盟校……50岁的她的建议最终被采纳,50岁的她也因此参与了一些招聘。

在辉瑞做第一个项目时,50岁的她发现项目小组开会不合理,主动提议改变开会流程。在大公司里,通常都有明确的层级,辉瑞也是。但这个刚来的博士,别人眼中的小姑娘,逐渐凭借一个个行动及其影响力,成为了这个项目小组的领导。

“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位置低,就不愿去做这个事,或是觉得做了别人也不会搭理你。但我只要参与了这个事,只要看到有问题,就不会因为我的位置低而不去改变现状。”杜莹回忆那段日子称,有一位领导的话对50岁的她后来有很大启发。“领导力决定位置。你有多大的领导力就能做到多大的位置。”

对50岁的她影响深远的父亲也常对50岁的她说“领导力是天生的”。“其他才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训练,但领导力是天生的。领导力就是你要有一种感染力,你要有决断力。”杜的父亲曾在政府工作,一度管理当地的大型企业。

所以,当50岁的她的邻居李革感叹“创业家就是创业家,不是创业家永远不要把他改成创业家”时,杜莹深感认同:有些人适合创业,有些人不适合。领导力是一个创业者的重要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天生的。

“领导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我常常跟大家讲,你要永远记得,你可以选择被动地等待,也可以主动地去参与、去影响。”杜说。

新药是一个受政策严格监管的行业,而现行的监管政策还很滞后,不利于新药产业发展。过去十几年,杜莹也在积极影响政府的创新政策:“怎么样认定高新产业,怎么样加速新药审批,我们这一批人和政府花了很多时间沟通,交流成本也很高。”从张江园区、浦东新区到上海市政府,杜莹逐层扩大这种影响力。“‘十二五’的时候,我也参与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是审评委员,而且还是规划组的成员之一。”

和黄也是第一家走“绿色通道”的新药公司。2008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开始施行,鼓励对创新药实行“快速审批”和“特殊审批”政策。同期SFDA向社会公布的《药品注册特殊审批程序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四类创制的新药、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可以进入这样的“绿色通道”。

“在绿色通道这件事上,政府是非常开放的,跟我们协调。我们在摸索,政府也在摸索,我们把觉得好的方案提给它。”杜说。他们的摸索对于后来者有很多可借鉴。

只是这个曾经为解决新药审评难、审评慢的绿色通道,随着中国新药申报数量的快速增长,再次变慢。在新药审评上,还存在诸多挑战。

“第一次是铺路,这次在铺过的路上再走一遍,希望该跑的地方可以跑起来,不要每走一步都在铺路。”

“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政府对我们很支持,但是我们希望政策更加国际化、更加透明化,使我们的时间花在更需要我们做的事情上。”杜说,如果政策不变,依然会有很高的沟通成本,他们希望能够将时间精力用于自己更擅长的新药开发上。

爬山不止

十几年间,杜莹也有过想退缩的时候。比如生第二个孩子时,50岁的她已是高龄产妇,但孩子出生一个月后50岁的她已在FDA开会。一家大药厂向50岁的她发出邀请,可以住在美国管亚太,很有诱惑力。对比之下,当时的国内新药研发前景还不明朗,50岁的她的好几个朋友正在关公司。杜莹最终没走,理由之一是不久前50岁的她刚从辉瑞又招了三个人……

十几年间,50岁的她也见过很多朋友经历低谷,包括李革。药明康德上市后,一年时间,股价从四十块暴跌到四块。但现在,李革已经带领药明康德建成一体化研发平台。

“大家能够最后走出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杜说。

两次创业间,杜莹投资了贝达医药等多家明星公司,也将一家公司成功地带到台湾上市,有着不错的投资业绩。但50岁的她却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非常需要好的企业家和创业家,才能真正把(医药)生态链建立起来。在当下,要真正有影响力,还是要做好企业。”

在药明康德宣布私有化不久后,杜莹和李革在一次聊天时也说起“人生是否有必要再来一次”这个话题。在杜看来:“我们走得早一步,年纪不算很大,爬到了山顶,人生不可能停在那儿。”

“我经历过繁华,也享受达到顶点。但爬山不只是为了到达顶点,过程更重要。我希望人生每走一步,宽度都在增加,这既是一种自我实现,也给社会创造了价值。”杜莹说。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女人坚持创业致富事迹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