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

2017-02-2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其工作内容产生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一: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工作

编者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强调指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新认识、新成绩、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目前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如何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若干工作;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04-03

记者:王司长好。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王定华:我们要落实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生动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以中小学生为本,以学生心理为本。

第一,要坚持以中小学生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实效性。要以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二,要坚持以学生心理为本。学生身心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不仅要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究,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以学生心理为本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心理学的普遍原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记者:我们深知王司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独到的认识。根据您的研究和思考,能否就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阐释一下您的观点。

王定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有的认为,“心育”应该是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平行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育”就是“育心”,“育心”才能“育德”,有德才具备形成高尚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基础。我认为,德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狭义的德育,可与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不管用广义的或狭义的概念,都不能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许多是心理上出现的偏差,而不一定是道德品质缺失。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主流的社会思想和道德精神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为首。为了把德育的社会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必然要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而在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发展中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心理结构发展是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德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密不可分,不顾学生心理需求的德育必然是徒劳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心态,或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或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引导或抚慰的活动。它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而开展的教育,是提高或改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它所要预防或解决的是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长,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将德育目标转化为道德思想和品格行为。

记者:教育部1999年颁发了第一个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即《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迄今已十年,请王司长谈谈对这十年发展历程的认识和对下一阶段的发展预测。

王定华:就全国来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美国学校心理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前八十多年中,美国学校心理学一直处于探索、混乱期,近几十年才渐渐进入了比较规范有序的时期,有了细致、完善的学校心理学理论与操作体系。在我国,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实际上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而自教育部1999年发布第一个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算起,时间更短。因此,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的问题。不过,也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

根据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的目标建设要求,2009~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逐步进入一个逐步普及的阶段。可以预见,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将得到加强, 包括师资人数增多, 培训课程逐渐规范, 专业训练逐渐严格;学术研究将迅速进展, 政府投入增长, 科学研讨增加, 成果不断涌现;开展工作的途径方法将更加多样独特, 心理咨询室、网上咨询、校园环境、学科渗透、活动课、心理委员、心理剧、心理互助社团等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下面这个表, 大家可以看一看。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记者:王司长对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一语中的。那么,请您再谈谈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王定华: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未来人才则是现在就读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这些孩子看上去衣食无忧,理应快乐幸福,但是在学习压力、网络信息、精神危机等面前,部分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的现象。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潮、风气、行为时常沉渣泛滥,网络、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色情、凶杀、抢劫、黑社会等内容一直未能根除,打击不力时还有蔓延的趋势。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好奇心浓、模仿力强,法制意识淡漠,自控能力较低,对是非善恶美丑缺乏辨别,易受社会上不良人群和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暴力色情文化容易激起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从而可能采用粗暴、极端手段解决纷争,导致在校园内外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现象。一些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班主任因工作不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未能提前开展有效的教育疏导。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少数优秀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陶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出现其他心理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开展综合治理。但是,教育工作者不能怨天尤人,而应有所作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记者:您刚才提到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我知道您曾长期在美国工作,也出版过两部关于美国教育的著作,可否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中小学这方面的情况。

王定华:近年来,随着美国就业压力增大、离婚率上升及学校课程加深等,美国学生犯罪、行为不端、离家出走、精神疾病、厌学逃学等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联邦教育部拨专款资助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科研项目。纽约、犹他、俄亥俄、田纳西等州教育厅每年督导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全美90%以上中小学校开展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或常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担当此任,或雇用受过职业训练的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评估、诊断和干预。“9・11事件”后,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一个特别调查小组就“9・11事件”的心理打击和影响对纽约市中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纽约市4~12年级的学生当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人至少患有一种恐怖袭击综合症。这些症状包括过于紧张、害怕、焦虑、情绪低落、害怕分离、喜用动作表达焦虑和紧张,以及因为过度害怕而袭击他人等。这些情况在距离世贸中心较近的学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纽约市将这一调查结果送到华盛顿,请联邦政府开处方。2003年,联邦精神健康服务中心拨专款用于纽约市中小学生“9・11事件”所造成心理影响的康复计划。2008年,我再访美国时注意到,多年对伊拉克的战争让美国许多儿童少年难以理解,疑虑、困惑、烦躁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地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便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家长一道设法让学生平静下来,安心读书学习。看来,美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确实是重视的。

记者:王司长多次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效。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开展哪些切实有效的工作?

王定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贵有长效。要建立健全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校园和谐的育心氛围。只有建立了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才能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2009年我司将指导开展四项工作。一是请各省对本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请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三是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抽样对部分省份的教育行政及科研部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状况调查;四是委托一些单位或专家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项目。

其次,专业引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荟萃了国内一批一流的心理学专家。他们德高望重,学术精湛,是今后指导开展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这些专家往往事务很多,非常繁忙,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机制,调动他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专家的作用。当然,这个委员会也需要吸纳一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中青年同志,以对基层学校及时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导。此外,我们欢迎全国其他心理学专家也踊跃投身到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业中来,为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贡献聪明才智,付出辛勤劳动。

再次,总结经验,培育典型,适时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真正的成果来自基层。我们要尊重基层教研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首创精神。注意发现好的典型,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在合适的时间,召开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星罗棋布的局面。

记者:我们在多种场合听王司长讲过,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需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您认为各基层教育部门应该在哪些方面切实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王定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搞好,需要发挥各地、各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此,我只是宏观地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人力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的问题。

第二,各地中小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尊重科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要以为青少年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实践,认真探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切合性。要为专业教师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空间,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专职或兼职岗位,让心理健康教育为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愿做”的问题。

第三,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把这项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不断提高专业修养,注重对学生关注问题的研究,让咨询辅导走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对专职教师要进行专业提升培训,对兼职教师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使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掌握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切实化解心理危机,引领心理发展。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会做”的问题。

第四,要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特殊需要,把握关键环节,采取相应措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教导;对于受到汶川地震影响的学生们,要持续给予关注,根据需要提供合理的心理援助;对于存在心理疾患或行为偏差的学生、工读学校的学生、有暴力倾向的少年,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法制教育。也就是要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真做”的问题。

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实效,贵有长效。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在服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上出高招、见实效。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切实抓紧抓好。我深信,心理健康教育有用有效。

心理健康教育方兴未艾,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繁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是对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描述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性问题,并针对其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问题带来的后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完善,在农村中小学中的问题就更加严重,尤其是在贫困不发达的农村。即使有心理学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任职,也都是被安排教授其他的学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每400名学生就配备一名心理学教师。而在中国,根据国情要求每个学校安排至少一名心理教师,但这都无法实现。

1.1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目前,城市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匮乏, 专兼职教师一般为1-2名,而农村中小学更是严重匮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是缺乏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大多数的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无法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侧面放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包括教材建设及设施建设。在农村中小学中,该设备的匮乏程度严重。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甚至远远不足。这就无法满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

1.1.3 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

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过多的了解,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干什么的,更不要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它的作用了。这样就无法使人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就无法进行。

从以上三点看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不仅仅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连基本的问题都尚未解决。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1.2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一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 经济方面问题

经济是基础,各项事业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而乡镇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尤其农村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还无法使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前提的。

1.2.2教师名额。

在中小学一般都有一定的正规教师名额,数量有限。学校更倾向于将这些名额分配给上其他科目的教师,认为这些教师是学校不可或缺的,而心理教师则是占用了名额,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宁愿放弃心理健康教育而满足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

1.2.3 思想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落后的思想就决定了无法有先进的行动,即使国家有要求,但是无法深入人心,行动力自然迟缓。在乡镇农村,人们的观念依然陈旧,无法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定学生的素质。学习好就已经是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了,而是否有心理问题都是以后的事。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在乡镇农村发展起来。

1.2.4 对心理的看法。

人们对心理的认识已经渐渐深入人心了,很多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但这种认识更多的来自电视和网络,很少有人真正的接触到它。电视和网络带来的认识又是片面的,无法使人们真正的看到心理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作用是渐渐积累才能显现出来,人们不能很直观的看到它的作用。这就使人们的真正认识大打折扣。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发展。

这些原因的综合因素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发展,当然还有很多因素,原因复杂多样。但这些主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导致的结果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学校教育向上发展的标志。而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提高,那么学校从整体上就无法提高。这就影响学校的发展。

其次,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些是直接相连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都是基础,基础打好,学习才有可能提高。但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严重问题,使得学生的整体身心素质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学习成绩也不如发达城市的学生。

最后,导致生源外流。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基本,没有学生,学校就不能开设。学校有希望有更多的好学生来到学校,尤其是中学,好学生代表学习基础好,发展更容易。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反之学生希望到好的学校去,给自己一个好的学习机会。继而由于农村的中小学本身发展不利,导致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还有学习非常优异的学生都寻求好的学校,那些好的学校接受好的学生,学校自然越办越好。反之本地学校,由于恶性循环,学校越办越差。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政府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地方的发展少不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应该针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包括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更加顺利。并且不用担心经济上所带来的困扰。所以相应的政府应该给与一定的支持,使学校面临的种种问题等到解决。

3.2 转变教育观念

这里的转变教育观念意味着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3.3 改革与完善教育评估的内容与办法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学校,还是学校考核教师、教师评定学生,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评定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这直接导致过分重视智育,不重“心”育。因此,取消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改革和完善目前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是普及和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4 加强师资建设

要想办好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政策来吸引心理教师。例如提高教师工资,保证在农村中小学教课的老师的生活质量。还应分配给心理老师一些硬性的教师名额。

3.5 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中小学校的要求,建设这里需要的基础设施。教材建设也是必要的,并且根据当地特点进行教材建设,而不是直接利用现有教材。还要有硬件设施的建设,让学生有相应的活动场所。

3.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更是如此。现在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做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明显增多,但农村的研究还是匮乏。因此,今后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国兴. (2012)心理健康教育新论[J].河北人民出版社.

[2]赵红,李桂萍. (2004)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的发展趋势[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03

[3]郭少华,叶媛秀,张梅龙.( 2007)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13

[4]朱海霞,朱德全. (2007)浅谈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1

[5]张东红. (2006)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十年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2.中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3.中小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论文

4.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论文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