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有效治疗方法
气胸怎么治疗?很多患者对气胸不了解,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气胸有效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气胸的病因:
根据有无原发疾病,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两种类型。
原发性气胸又称特发性气胸。它是指肺部常规X线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好发于青年人,特别是男性瘦长者。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这种气胸占自发性气胸首位,而国内则以继发性气胸为主。
本病发生原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胸膜下微小泡 (bleb)和肺大疱(bulla)的破裂所致。根据对特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是以胸膜下非特异性炎症性瘢痕为基础,即细支气管周围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脏层胸膜和胸膜下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而成瘢痕,可使邻近的肺泡壁弹性降低导致肺泡破裂,在胸膜下形成肺大疱。细支气管本身的非特异性炎症起着单向活瓣作用,从而使间质或肺泡产生气肿性改变而形成肺大疱。
某些学者认为肺组织的先天性发育不全是肺大疱形成的原因。即由于弹力纤维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弹性低下,肺泡壁扩张形成大泡而破裂。Marfan综合征(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缺乏疾病)好发自发性气胸即是典型的例子。国外有家族性自发性气胸报道,宫氏报道725例自发性气胸中有11例家族史,木村报道同胞兄弟同时发生自发性气胸,可能意味着遗传因素的存在。
气胸有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氧疗以及酌情镇痛、镇静、止咳、通便等以祛除诱因。体弱、营养状态欠佳者适当给予支持治疗。对住院治疗的患者都应该给予高流量吸氧,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可以降低胸膜毛细血管气体总压力,使胸膜毛细血管压与胸腔内压的压力差增加,从而促进胸腔气体的吸收;此外还可以提高血中PO2,使氮分压(PN)下降,从而增加胸膜腔与血液间的PN差,促使胸膜腔内的氮气向血液转递(氮-氧交换),促进肺复张。自发性气胸患者每24 h气体吸收率为半胸气体容量的1.25%~2.2%,肺压缩15%者需要8~12天才能完全复张,进行高流量吸氧可使气胸的吸收速度增加4倍。但要注意氧中毒的发生,避免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具体方法,氧流量为10 L/min,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1.症状轻微的原发性气胸
对症状轻微的闭合性小量自发性气胸患者只需保守治疗。气胸量小于15%的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即可,期间发生持续漏气的几率很低。并且,单纯观察的气胸病例的复发率低于行胸腔穿刺干预者。
2.症状轻微的继发性气胸
对于小量(< 1 cm)继发性气胸或者没有临床症状的孤立性肺尖部气胸患者可考虑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建议住院观察。
3.症状性原发性或者继发性气胸
这些患者不适合保守治疗,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抽气或者胸腔插管引流。小量气胸(< 2 cm)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可能提示为张力性气胸。
排气疗法:
1.单纯抽气
小孔导管(14-16G)抽气与大孔径(>20F)的胸腔引流管的治疗效果相当,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减轻疼痛评分并缩短住院天数。
对继发性气胸进行单纯抽气治疗后应该收入院观察24 h以上,如果病情无好转就需要进行插管引流。单纯抽气对于大量继发性气胸(≥2 cm),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的失败率高,且复发率也高,开始就应该考虑插管引流。同时要对肺基础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统计学分析表明单纯抽气治疗的成功率为30%-80%。如果抽气的总量在2.5L以上,则考虑存在持续漏气而肺复张的可能性较小,此时应选择小导管插管引流。
对原发性气胸初次单纯抽气复张失败的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第2次抽气复张。失败后再考虑进行小导管插管引流。
2.肋间插管引流
视情况采用小胸导管(13F)或较大的导管插管引流。有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小胸导管(13F)治疗气胸的成功率低,并建议采用较大的导管,然而后来的研究结果并不与此相符,认为较小口径的胸导管效果更好,目前尚未推荐为首选治疗,这还需要更多的经验。与大口径胸导管引流系统相比,采用小口径胸导管引流系统的平均引流时间为2天至4天不等。这些研究均未发现导管阻塞的问题。通过小导管内置套管系统仍可进行化学性胸膜固定术。若出现胸腔积液和大漏气且超过小导管的引流能力时,那么采用小导管很容易失败,而选择较大的导管则比较有利。
胸膜内局部注射麻醉剂(20~25 ml 1%利多卡因即200~250 mg)可明显减轻疼痛且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也不影响化学胸膜固定剂的应用。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夹管可以提高成功率或者预防复发。无论拔管前是否夹管,24 h肺复张的成功率几乎相同。但许多医生仍然主张拔管前夹管以在床旁直接观察有无小量漏气。夹管数小时后应该进行胸部X线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小量或者间歇的漏气,从而避免再次插管。
3. 胸腔负压引流
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常规首选胸腔引流。胸片提示持续漏气、气胸复张不完全或者完全不复张应采用肋间负压引流。持续漏气常常被定义为插管48 h后从肋间导管持续逸出气泡。正常人吸气时胸膜内压力为-8 cmH2O,而呼气时为-3.4 cmH2O。肋间插管引流时各种因素对胸膜腔负压产生影响。鉴于这些生理因素的差异,有人认为,对于所有复张缓慢的气胸患者都应该采用-10~20 cmH2O的负压引流系统,因为该系统以15~20 L/min的气流量增加负压。
胸腔插管后过早采用负压引流,尤其是对已经发病数天的原发性气胸患者,可能会诱发复张后肺水肿,应该避免。大多数复张后肺水肿并没有在胸片上发现肺水肿的表现,但复张后肺水肿的发生率高达14%,较大量的原发性气胸且年轻患者(<30岁)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在治疗大量气胸的年轻患者时尤其要小心,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不宜马上进行负压引流。
内科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原发性与继发性气胸的复发率都很高,可以通过将各种硬化剂注入胸膜腔以减少复发率。化学性药物注入胸腔后产生无菌性胸膜炎症引起胸膜粘连。在过去10年中,人们对许多硬化剂进行了研究。目前推荐四环素作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治疗的一线硬化剂。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作为硬化剂已经应用于动物模型的研究。
与单独采用胸导管引流的气胸患者相比,通过胸导管注入500 mg四环素实际上并不能显著降低气胸的复发率。改为注入1500 mg四环素后气胸的复发率明显下降而没有出现明显的合并症。因此,该剂量可作为内科胸膜固定术的常规剂量。若四环素胸膜固定术失败仍可采用滑石粉进行药物性和外科性胸膜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