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国文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在激励着我国创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高中语文课本中引入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学习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范畴,也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有更深入的认知,并且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想要让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有更好的了解,教师要丰富这些作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要让学生对于这些作品后的文化内涵有更好的理解与认知。这才是外国文学作品在教学时的一个核心目标,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一个方法所在。
一、丰富作品的教学形式
外国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十分多样,不同的文本有不一样的教学侧重点。教师要深入剖析这些文本的特点,并且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形式。有的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电影,教师便可以让大家来欣赏这些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与视野来展开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对于那些情节非常丰富且故事性很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将故事演绎出来。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师要结合作品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并且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化解学生在文本理解上的障碍。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给学生们介绍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于作品后的文化内涵形成更好的认知。这些都会提升文本的教学成效,并且能够让多文化背景下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效率更高。《老人与海》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教材,然而,如果没有深入的教学引导,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文本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由于课本《老人与海》是节选,又属于自读课文,很多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都十分马虎。这部作品被拍成了一部很好的电影,教师可以将这部电影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到课本选文部分时将演员对白设成无声,让学生来念台词,专业演员在荧幕上表演,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桑地亚哥这一形象的认识和荧幕中演员的动作为其配音(包括画外音)。这种形式让学生大呼“过瘾”,这个过程让学生领会到这样看似单一的形象和场景背后所隐含的人物坚强的意志,也领悟到“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一名言的内涵。丰富作品的教学形式才能够让学生从多途径、多角度加深对于作品的领会与认知,这也是让学生能够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感悟的教学模式所在。
二、鼓励学生编排课本剧
课本中有很多戏剧类的教学作品,也有一些刻画了典型人物形象的文本。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作品编排成课本剧,这会让学生更进一步走进文章所刻画的人物中,进而让学生对于人物的特征有更深入的领会。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课本剧的编排,对于人物的设置、台词的安排与设计以及如何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这首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走入文本中。同时,这也会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领会。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因为学生对别里科夫很有兴趣,认为他的代表性的动作和性格特点很适合舞台剧表演,便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以别里科夫为主角的舞台剧。学生们在演出及观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别里科夫的认识,挖掘出了他身上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弱点,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编排课本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更深入的感受。
三、加强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对话
加强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也是让学生对于跨文化能够有更深入的感知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作品中想要探讨的主题或者表达的情感很可能会有相似性,然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中是如何深刻地揭露这种主题,这确实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反映出文化差异的教学过程所在。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入阅读文本中,并且要透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比较来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这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将会很有帮助。在讲授《哈姆莱特》时,当学生为作品悲惨的结局所震撼时,笔者顺势提问:《窦娥冤》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中外悲剧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一问题提出后,笔者又引导学生们查阅了其他一些中西方悲剧题材作品,如《俄狄浦斯王》、《赵氏孤儿》。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文化中以儒道释三家为重,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教中的“轮回”的思想决定了中国文化对大毁灭的拒绝;而西方悲剧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的人本精神和自由观念在戏剧中便化为人与命运的冲突。这是中西方文化在处理悲剧作品时会产生明显差异的根源所在,透过对于这一问题的挖掘也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化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这才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的收获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教师要丰富作品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观看作品翻拍的电影,也可以让学生将作品编排成课本剧,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走入文本中。加强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这会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化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二:外国文学中跨文化交际研究
最早使用“东方”与“西方”称谓的是古代闪米特人。他们生活在亚洲西部,是今天以色列民族和巴勒斯坦民族的共同祖先。最早的东西方划分依据就是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在今天看来,东方和西方的划分,在政治、经济、制图学和文化学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按人类文化学的一般划分,将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和黑非洲文化称为世界五大文化区的话,则除基督教文化区属于“西方”之外,其余都属于“东方”。事实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不仅历史悠久,其内部大都存在自身文化的多元和丰富,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是此起彼伏、重叠交叉。
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背景下一门新兴学科,在中文中亦可译为“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流”等。“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1]目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界。
2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
德国学者马勒茨克提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准备是了解不同文化的感知方式、时空观、思维方式、语言特征、价值观、行为模式、社会规范和物质文化差异等,而人们都认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则是一些“定型观念”和主观偏见。定型观念和偏见都是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多数定型观念中有符合事实的部分,也有不符合的部分,不符合事实的部分就可以说是“偏见”。“歧视”是偏见的行为倾向,包括群体歧视、文化歧视、民族歧视和种族歧视。定型观念和偏见是局限、懒惰和误解的产物,它们对跨文化交际是十分有害。美国学者拉里A•萨默瓦把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总结为:刻板印象、偏见、种族歧视、权力、文化冲击以及种族优越感。
3外国文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体现
目前,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也是相互对视的不同文明间交流日益增多、碰撞频有发生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碰撞产生了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而这些歧视和偏见也存在于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中,这也影响了读者对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理解的客观性。例如,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存在对非西班牙文化的歧视,莎士比亚在其最后一部浪漫传奇剧《暴风雨》中充满了“白人沙文主义”的观点等等。在其他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欧里庇特斯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倪索斯,具有“东方”和“他者”的两面性。在作品中“,东方被幻化成一个双面人:或专制、愚昧、落后,面目狰狞;或祥和、宁静、温润,淡定从容。妖魔化的东方作为反面的‘他者’来帮助西方确定自身文化的优越性(现代性、民主、平等);天使化的东方作为正面的‘他者’来平衡西方自身的文化缺陷(后现代性、动荡、不安),两者都同真实的东方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联,而只是西方出于自身的文化建构而塑造的‘他者’。”[2]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记录了一个理性、务实、冒险的时代,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也展示了作者对尽可能多的海外殖民地和跨国贸易的强烈憧憬。这些憧憬之中既有作者的个人偏见,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意识,还引发出许多跨文化交际与多元复杂理解的问题。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鲁德亚吉卜林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是一个英印双重身份的作家,这与他在印度出生成长是分不开的。在他的长篇小说《吉姆》中,体现出了“无根性”和“两栖性”的特点。一方面,他表现出对古老的印度文明的极度崇拜,但却鄙视印度在政治上的怯懦;另一方面,既表现出精神卓著、训练有素的英国殖民统治者,但又表现出了些手足无措、百般焦急的英国外派代表。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其小说《印度之行》中探询了在一个仍然充满各种偏见的社会里,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是否能够实现相互理解、接纳和联结的问题。小说中重点介绍了当时印度的三大宗教派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批判了在印度的英国人对当地印度居民的偏见,也揭示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彼此之间的歧视和偏见。此外,在其小说中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其他宗教和文化人群,呈现出了一个文化上具有极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印度社会。一方面,文化间的误解无处不在;另一方面,文化间的沟通和互惠更符合人们的普遍需求和真实愿望。所以,文化间的冲突和交流总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
4结语
如今,跨文化交往的频率在不断增加,而数量上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上的改善。这样的交往常常会加深已有的既定模式、偏见和自我文化意识。当然,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并非是意味着原谅,即使对一些异文化的东西理解了,也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价值标准。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加强培养跨文化交流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在交流中努力保持正面的态度,抱有好奇心和自信心,通晓不同的语言、民俗和集体偏好,承认并理解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之中。当然,在一个国家内部“,主导文化”或“主流文化”往往比其他“群体文化”对其社会成员更具有支配、强制作用。如“欧美裔文化”之于美国“,斯拉夫文化”之于俄国“、汉文化”之于中国等。那么,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就必须立足于其本国主导文化,而对于和“他者”文化的差异也要理解、接受和尊重,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去体会一部好作品。
外国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论文
2.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3.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大全
4.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5.探究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