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产区是哪里

2017-02-22

大红袍的产区位于我国武夷山地区,关于大红袍的茶区环境你了解多少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大红袍茶区环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大红袍茶区环境

茶区环境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印象大红袍”唱红了武夷山

由文化衍生出产品,需要怎样的具象,才能走入寻常百姓?文化品牌如何延伸,才能形成产业?“印象大红袍”自去年3月公演后,一直在努力探索与诠释。

22日,又是一个周末,在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剧场,前来武夷山旅游夜晚观看“印象大红袍”的游客络绎不绝,将近2000个座位的旋转观众席坐得满满的。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彬兴奋地说:“印象大红袍的推出,使武夷山旅游业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更使武夷山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印象大红袍”从创作编排之初,就坚持“源于生活、服务大众”的宗旨。六中全会强调文化惠民,公司吸取这一理念,进行二次创业。

2009年,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组建。这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文化旅游公司,由企业直接投资,直接走向市场。依托武夷山世遗品牌,印象大红袍艺术团风生水起,活力迸发,实现完全市场化。

据了解,“印象大红袍”目前共有300多名演职人员,90%为当地普通百姓,其中不乏茶农、保安员、餐厅服务员、茶艺小姐、厨师等。一场山水实景演出,不仅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也培养了一批“草根明星”。

如今,“印象大红袍”已成为武夷山的文化品牌。公演一年,创造演出380场、观众40万人次、门票收入近5000万元的佳绩。连续两年国庆黄金周,因游客爆满,艺术团每天加演到三场。据郑彬透露,去年,公司纳税近500万元,预计今年可超过600万元。

郑彬饶有兴致地展示了几款卡通人物:茶老板、竹林人、大王与玉女……这是公司的最新作品通过对“印象大红袍”经典角色的卡通化,塑造出具有特色的卡通形象。他们的目标是,进军动漫业,打造动画版“印象大红袍”,印制漫画书,开发卡通公仔、服饰、文具、家居用品等系列产品。

这些,离山水实景演出似乎有点远,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公演以来,公司用心打造品牌,在保证演出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品牌延伸。

大红袍茶的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名山胜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灵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