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

2017-06-19

1941年5月19日延安干部会上,毛泽东在所作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篇一

《浅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的基本历程》

摘要: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历程,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的基本过程。以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索,梳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缺乏思想路线引领的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的阶段和抗日战争时期正式确立的阶段。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程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30—0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光辉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并最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内曾先后出现了多次严重的“左”、右倾错误,这些错误给中国革命和党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而党当时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党内尚未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赋予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活的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简洁、最准确、最精辟的表述,它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要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一、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缺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革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高举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同一切腐朽的势力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开始的革命形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大革命的失败经验表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实践证明,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毛泽东十分强调以中国的具体革命斗争形势来确立党的政策。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基于当时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同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且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的相继发表,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这次会议指明了革命的新出路,但是却滋长了“左”倾情绪。

20世纪30年代初期,王明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什么中国的民主革命在开始的时候屡屡受挫?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缺乏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来引领全党,以至于犯了“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从而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斗争道路。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初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并没能在幼年即国民大革命时期自觉地提出来。因而,真正自觉地探寻思想路线,是始于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12月,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反对主观主义的唯心观念,认为如果对政治形势进行唯心的分析和对革命工作进行唯心的指导,那么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中提出了加以纠正的方法:第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第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第三是“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1]92所提出的这三条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思想的先声。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针对本本主义者照搬苏联、一切“拿本本来”[1]111的做法,鲜明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115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11—112,初步形成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116。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开始转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从1935年底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实践论》和《矛盾论》(1937年七八月间)、《论新阶段》(1938年11月)等著作先后发表。这些重要著作,都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动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科学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结果,它集中“剖析了主观主义尤其是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思想根源,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战争观和方法论,揭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基本战略和策略,这些都为全党进入抗日战争的新阶段作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由此,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清晰起来。

有关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篇二

《浅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摘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建国60年来,中国取得的一切举世瞩目成就: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一不是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关键词:形成与发展;内在关系;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26-02

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句中国古话进行了改造,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并把它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两个凡是”的阻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在过去的道路上徘徊。中国社会究竟向何处去?是彻底纠正过去的错误,开创一条新路,还是抱着过去的错误不放,继续走老路?这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重大抉择面前,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勇气重点抓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为我们党和国家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这一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其作了新的极为重要的补充和系统的阐述,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成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将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成为时代课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新论述,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为这一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面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实践过程中,他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不仅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而且把党的思想路线从理论层面全面推进到实践层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路线新的丰富和发展。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三者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

1.解放思想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提出的。

当时,在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影响下,思想僵化和半僵化,满脑袋条条框框,脑筋开动不起来。这种状况,根本不可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根本不可能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邓小平指出了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胡锦涛在2007年“6・25”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指出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2.实事求是是根本

“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思想解放,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这一科学说明的要旨在于指出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其他,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实事求是上。

3.与时俱进是目的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顺时应势,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和统一。解放思想无止境,实事求是要一贯,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与时俱进。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根本;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以与时俱进为总要求。客观世界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必须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它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都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都是因为违背或者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化的进程,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提出求真务实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这些都是在坚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9,364.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