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电影配乐TOP10

2016-12-02

2015 年电影总体来说真的烂到流泪,配乐这个部门还勉强算可以。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2015电影配乐TOP10。

2015电影配乐TOP10: 《蜜月杀机》

The Two Faces of January - Alberto Iglesias

作为Pedro Almodóvar和Julio Medem两位西班牙大导演的御用,Alberto Iglesias也自然成为我最喜欢的西班牙作曲家,从根植古典音乐并糅合了弗拉门戈和拉美元素的《对她说》开始就对大师五体投地,也因此认真地看掉了上 面提到两位导演与他合作的全部作品。

回到这张原声,像我在电影短评里写的,Alberto的配乐完完全全拯救了这个平庸的影片,快速的琴键敲击加上谜一般的提琴声赋予了电影张弛有度的节奏,如 果不计故事本身,在影院观感简直棒得没话说。我看到出片尾字幕的时候也惊讶了一下为什么大师会写这种奇怪的(烂)片,但仔细回想一下他过往的创作历程就可 以发现一切都有迹可寻。比如,在本片中为了制造悬念而采用了很多经典film noir的音乐写法,有很多音乐桥段甚至能让人想起希区柯克。这种风格可见于多年前的《不良教育》,当时他用了强烈宗教感的管弦乐与人声组合来表现挥之不 散的童年阴影,带领观众慢慢走进迷宫,触及黑暗的底端。本片表现心理活动和机场逃离的几首都是这种风格。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地中海传统音乐的加入,如夜 晚跳舞场景和土耳其大巴扎的段落。吸收各地风格本就是Alberto的强项,这也很容易让人想到此前他在《不朽的园丁》和《追风筝的人》中展示出的民族地 域元素。最喜欢的Main Title在片中多次变奏,每次出现都把剧情张力扩展到无穷大。

2015电影配乐TOP10:《爆裂鼓手》

Whiplash - Justin Hurwitz (and Tim Simonec)

如果简单来讲的话就是:听完,炸裂。

复杂一点来讲的话,这从头到尾充满几乎充满怒火(丧心病狂)的爵士乐几乎是这对疯魔师徒的写照,而且说这配乐是爵士其实并不太对,我感觉其实有点像把爵士乐 剥皮肢解了,通过强化和复制其中一个部位(鼓)而带来单调到近乎压倒性的梦魇感,从而让观众和男主一起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中穿插的几段稍微舒缓(没那 么变态)的,比如教练在pub演奏的那段main title reprise看上去没那么尖锐,但已经被前面情节吓怕的观众依然分分钟都感觉芒刺在背。炸裂的两首就不用多说了,Whiplash是第一轮炸裂,最后一 曲Caravan则是终极炸裂,能在看完电影后继续炸裂一周的那种炸裂。虽然前面两首都不是配乐Hurwitz的作品,但仍与影片相得益彰(真的,我在写 这句话时仍然深深怀疑这部电影里到底有没有什么是正常合适的)。配乐Hurwitz是导演在哈佛时的乐队成员之一,他们之前在导演处女作中也有过合作。一 个小花絮,在男主和妹子约会的披萨店背景,男主听出了背景音乐并称作者是1932年的Jackie Hill,这是编的,实际上那首是Hurwitz写的。导演下一部作品《爱乐之城》据说是个类似《雨中曲》的歌舞片,也是Hurwitz作曲,期待一下。

2015电影配乐TOP10:《鸟人》

Birdman - Antonio Sanchez

同样是鼓,在《鸟人》当中,就不是炸裂,而是一种(催命的)神经质和烦乱感。当然这只是一开始的感觉,习惯了每当Michael Keaton每一次迈开步子就接踵而至的鼓点,仿佛一种诡异的交流方式,在这部各个层面上来说都颇诡异的电影中似乎也可以被认为是寻常了。男主纷繁混杂的 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很大程度上也就如同这烦躁失序的鼓点,无处不在又难以摆脱。要说有什么能跟电影摄影一拼的话,恐怕就是即兴爵士鼓手Sanchez这独 特的配乐了。更准确地来说,两者更像是双螺旋,构建起了这部电影的DNA。这种无法捉摸的配乐方法也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观影体验,从头到尾都被无法踩准步 伐的悬空感包围,永远也不能得知下一步是飞上天际还是坠入深渊。说真的,这样随性的配乐要不是导演有超乎寻常的自信和驾驭能力,很容易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但至少我看来伊纳里图是成功了。

一点花絮:据说之前Sanchez曾经给过导演一个更为传统的鼓点配乐版本,但导演听了之后说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就由导演亲自读剧本并演示了男主角在 剧中的运动路程,而Sanchez在一旁即兴创作。随后他进一步加工了配乐,用混沌邋遢的声响替代了原始的清脆鼓声,造成一种老旧走音的感觉。在影片的一 些场景,比如时代广场那一幕,两人走上街头录了一些嘈杂的环境音,以期让观者得到更强大的临场感。

2015电影配乐TOP10:《布达佩斯大饭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 Alexandre Desplat

毫无疑问这张原声无论作为电影的一部分还是单独拿出来听都非常出色,但它相比于其他作品的出挑之处在于其旋律、风格和配器的繁复程度已经远远把过去一年的绝 大多数作品都甩在了身后。大饭店是导演Wes Anderson致敬Stefan Zweig笔下昔日欧洲的作品,德普拉先生的原声也很配合地糅合了涵盖几乎半个欧洲(尤其中东欧地区)的音乐元素,大量民间音乐的灵感使整部电影充满异域 风情和怀旧气息,当然他一贯擅长的古典宫廷风格也自然地与电影童话般的场景相契合。一开头就是瑞士约德尔演唱团体Öse Schuppel的一段简洁悠扬的吟唱,进入故事正题后,随着情节渐渐丰富,旋律亦变得饱满且层次分明,配器也逐渐复杂多变:俄国三角琴,管风琴,扬琴, 手铃等,散碎夹杂着格里高利圣咏和一些巧妙的声效——如火车汽笛,号角声,哨声等等,跟随俄罗斯套娃般层层展开的情节不断深入,挖掘出这个奇幻的梦想世界 中隐藏的趣味、惊险、浪漫和伤感。

Gustave 先生越狱以及Deputy Kovacs在美术馆被追击两段动作戏都拥有类似老派好莱坞配乐的感觉,而The Society of Crossed Keys则完美配合了电影中揭示神秘组织的奇妙剪辑。其实我最喜欢的一首Concerto For Lute And Plucked Strings I. Moderato并不是德普拉先生写的= =这一首可以说是Agatha的主题,在故事每一次出现Zero关于她的美好回忆时响起,比如随着老年Zero充满爱意的叙述骑着自行车沿着空无一人的街 道送点心的时候、以及两人坐在旋转木马上的特写镜头,轻快的旋律略带忧伤,在临近片尾知道Agatha的结局后再回想起来则更多了一层造化弄人的悲凉。

2015电影配乐TOP10:《穿裘皮的维纳斯》

La Vénus à la fourrure - Alexandre Desplat

严格来讲应该算2013年的,但我看得晚。这是波兰斯基和德普拉先生继《幽灵写手》和《杀戮》之后的第三次合作。不同寻常的是,德普拉先生选择把全片的配乐 作为一首长达37分钟的曲目放出,可以看出,他相当珍视这部配乐的整体性。当然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之前的《渴望的肉体》以及《我心遗忘的节奏》也 是同样的做法,后者发了双碟版,CD1是片中选用的钢琴曲,CD2是一首20多分钟的原声,非常震撼。

在本片中,他与导演一样在荒诞闹剧与戏剧化高潮的转变中小心把握着平衡。在暴风雨开场中响起的主旋律选择了用木管乐器和匈牙利扬琴加上低沉的打击乐器,构成 了极其怪诞的旋律,随后渐渐变成了肃穆的古典钢琴变奏。随着剧情推进和人物身份转换的发生,音乐也逐渐变得更为黑暗,带着一种诱惑的低沉温柔。结尾高潮到 来时则引入了类似中东音乐的元素,热情而迷离,在恐惧战栗的终点猛地回到风雨之中,主旋律再次响起,一个完美的轮回就这样完成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细小音效运用真是登峰造极,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

2015电影配乐TOP10:《机器纪元》

Autómata - Zacarías M. de la Riva

又是一个片子烂配乐救的实例,但说真的这次片子实在太烂,配乐也不见得能救得回来。

欣赏这张配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别出心裁的视角,对于机器人电影传统配乐的反叛。在《人工智能》和《我,机器人》这些电影里,机器人被塑造成一种力量无穷远 超人类的纯粹机械体,其精神因此无限接近上帝,所以配乐也常以气势宏大为主。Zacarias M. de la Riva的配乐却敏锐地抓住了机器人获得智能的转变过程加以发挥,并以一种宗教感强烈的风格来表达末日的无奈和无垠荒漠中的绝望。类似唱诗班的人声运用和 充满痛苦的弦乐,如同一曲压抑的人类安魂曲。

2015电影配乐TOP10:《辉夜姬物语》

かぐや姫の物語 - 久石譲

在 十分敷衍的《起风了》之后,久石让的这部返璞归真的作品,让人非常激动。抛开了宫崎骏电影里欧式的华丽风格,采用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日本传统配器,如同水墨 一般的清新雅致,充满了辉夜姬所追求的“人情味”。山间竹林、乡野趣味、孤寂大宅、夜晚飞奔、樱花满坡……只是靠听所有的画面就会朝你飞速扑过来,而时间 仿佛变成了液态,为永恒的愁绪让路。虽然从天上下来印度佛让我觉得天雷滚滚至今耿耿于怀,但那段音乐真是全片最佳,喧哗中透出死寂,绝望感顺着月色渐渐涨 满屏幕。在那时一切欢乐都是麻木的,唯有痛苦才是真实。

2015电影配乐TOP10:《盒子怪》

The Boxtrolls - Dario Marianelli

熟悉了跟Joe Wright合作的Dario古典的曲风,再来听这次别具一格的《盒子怪》,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是Dario首次尝试动画配乐,不得不说效果还挺不错 的。因为影片本身的cult设定,配乐也在卓别林式的戏谑旋律表象之中隐藏些许的焦躁不安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成分,让片中夜晚的街道充满了狄金森笔下那种 诗意的阴郁诡谲。酒馆钢琴,手风琴,口哨声等18世纪的街头元素亦得到充分挖掘,交织融合为一个异想天开又有点黑暗的幻想世界。

2015电影配乐TOP10:《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L'extravagant voyage du jeune et prodigieux T.S. Spivet - Denis Sanacore

首次为电影配乐就奉献出如此惊艳的作品,Sanacore的实力真是不容小觑。和故事的温馨恬淡一样,乡村风格的配乐从头到尾几乎只有干净的吉他声,听起来 就是暖色调的,让人无法不想到被和煦阳光包围的感觉,这种舍弃繁复配器而注重旋律的极简主义,与热内丰富的镜头语言相辅相成,十分合衬。大多曲目都沉静温 柔,少数欢乐明快,另有几段稍显忧伤沉重表现小T.S.回忆的曲目加入了提琴,但依然哀而不伤,如同孩童梗在心里的忧愁依然能等待一阵温暖的风来吹散,听 起来和《内布拉斯加》的某些段落感受相似。

2015电影配乐TOP10:《皮囊之下》

Under the Skin - Mica Levi

可 以算是年度最先锋/猎奇配乐之一了。如果单独当做音乐来确实很难听的话,那么你一定可以给它加上“先锋”“前卫”“实验”这样的字眼。Levi的配乐的确 如此,而且作为电影配乐,超水平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什么不呢?这整部电影都是妖艳鬼魅,肃杀迷离以及要划破皮肤般的凄绝,所以配乐自然也无须美好。 Alien Loop感觉是最有冲击力的一首,不断重复的旋律预告着即将降临的恐惧。我最喜欢的一首是Lonely Void,不配画面依然能够感受到被漫无目的吞噬的虚无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