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的成功背后

2016-11-12

杨澜的简介

生日:1968年生于北京

毕业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0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持人

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

1997年7月: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

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

目前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年杨澜找到的第一个位置就是《正大综艺》的舞台,杨澜的清纯形象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电视主持风格,掀起了一场属于杨澜的电视主持风暴。

1994年,从事电视主持仅4年的杨澜,就获得了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这是中国电视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在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心目中,杨澜不仅仅是当时最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杨澜在《正大综艺》的电视主持生涯正式开始了,搭档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所以杨澜在跟姜昆搭档的时候,就有了说相声的感觉。姜昆是个大名人,来正大主持节目首先就能保证节目的可看性。看过姜昆说相声的人都知道,这个人一开口就是包袱。

姜昆的语言风格始终离不开相声的定位,所以姜昆的主持诙谐幽默,包袱很多,时不时地抖搂出来一个,让现场的人都能笑出声来。而杨澜却以机敏、内秀、清晰、纯情为住。这样一来,两个人就形成了说相声不相声,说主持不主持的另一种风格。要在主持的时候适当的变化一下语言的比重,就能达到左右逢源的电视主持艺术效果。这是当时《正大综艺》风靡全国的原因之一。

姜昆对杨澜的评价是:“杨澜有主持天分,干电视这行干对了。”

一般做节目的时候,都是杨澜开始说一个话题,然后姜昆在后面补充,两个人一交一替把节目贯穿在一起。但有时候杨澜也会因为经验不足,出现一些小差错。比如,姜昆使用相声的语气和逻辑,在相声的角色里是逗哏,逗哏就需要有人来捧哏,而杨澜是一种正统的主持,根本不知道相声里捧哏和逗哏的语气差别。有时候杨澜一口气就把自己需要说的话来个竹筒倒豆子,自己先痛快了再说,一回头,才发现只顾自己抒情了,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应该给姜昆打个铺垫。说惯了相声的姜昆,没有了捧逗,包袱就出不来了,于是只能重来。但是,姜昆从来没有埋怨过杨澜,而是根据节目的需要,往往都是杨澜第一个开口说话,姜昆接着说下面的台词,这样一看,杨澜无意中就成了逗哏的角色,姜昆却成了捧哏的角色,杨澜不是在衬托姜昆,姜昆反而在帮衬杨澜。

姜昆离开《正大综艺》后,剧组决定请赵老师出马,与杨澜一起担任《正大综艺》的主持。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赵忠祥的主持风格是一种温文尔雅的儒家风范,说话抑扬顿挫,有条不紊是赵老师的风格。而杨澜又是走的纯情路线,好像跟赵忠祥的风格比较接近,这样的两个人好像在主持风格上缺少艺术的对比。当下就有人提出来了。但国际部的领导还是觉得应该尝试一下,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男主持人有了,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特别是杨澜,因为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大叔”做靠山,心里就更踏实了。出人意料的是,杨澜跟赵忠祥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良好态势。两个人的风格不但有变化,有对比,而且还在原来的风格上有新的创新。这两个人的声音,男的浑厚,女的纯净;这两个人的仪态,男的静穆,女的飘逸;这两个人的语速,男的舒展,女的精雅;这两个人的主持,男的庄重,女的轻盈,好像他们的黄金组合就是为了《正大综艺》才出现的。

《动物世界》的男声,出现在《正大综艺》的节目里,那种舒缓、浑厚、亲切的男中音,引带着观众进入电视画面。杨澜的声音轻快、真诚、灵秀、动感,把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串联在一起。他们的组合马上让全国的电视观众接受了,《正大综艺》又一次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合作以后,杨澜在赵老师这里学习到了很多,赵大叔对杨澜也很照顾。有一次,赵大叔对杨澜说:“主持人的语言功底至关重要,而语言功底的根本在于写作。有了好的笔头,才会有好的口才,思路的清晰,逻辑的严谨,都在文字里呈现出来。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能只靠念别人的稿子来主持,还要有自己的思想。”

杨澜对于主持,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杨澜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可以做到最好,跟杨澜的刻苦是分不开的。同时杨澜的学识和熟练的英语也让杨澜在搜集资料上占尽便宜。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杨澜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为了锻炼自己,尝试着自己写主持人的串词,为了让观众在主持人的“唠叨”中得到更多知识,也为了主持语言的趣味性,杨澜利用英语的优势在中文和英文资料里搜集大量的可读性强的资料,转换成可听性强的语言。

在与赵老师的合作中,杨澜知道了“唠嗑”一样的主持风格,会让整个现场的气氛达到一种和谐的返璞归真境界。这样的境界应该是一个主持人追求的,那种随意、交流里容纳了更多的真实情感。当然一个主持人还需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来做积淀,才能在电视的世界里如鱼得水。这也是赵老师对杨澜的忠告。杨澜说:“要确立一个主持人的形象,相貌气质固然重要,知识储备、头脑灵活固然关键,但最要紧的是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

杨澜个性独立,古道热肠,有种侠义心肠。在事业上,杨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让大家心服口服。但在内心深处,杨澜不是一个轻易就会满足的人。随着视野的开阔,社会经验的增加,杨澜越来越觉得自己知道得越多就有一种担心,电视的飞速发展让杨澜感觉到自己在4年的电视主持生涯里,虽然走到了顶峰,但却有种需要充实自己的潜意识一直在暗示着自己。就在这时,正大集团的总裁谢国民先生给了杨澜这个惊喜。谢国民先生对杨澜说:“杨澜啊,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

杨澜当时并没有认真,因为在聊天的时候谈,给任何人的感觉都是随便说说。所以,杨澜就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谢谢您,谢先生。不过,我要真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谢国民先生没有听出来杨澜的玩笑语气,还是很认真地对杨澜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杨澜这次听清楚了,意识到谢国民先生没有开玩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陡然上升到了一个决策的高度。

有些人注定是要随波逐流的,但有些人却是选择自己的命运。杨澜从到《正大综艺》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有天会离开,一个女主持人吃的是青春饭,总不能到无法站到台前的时候,再选择退路吧。杨澜不是那种人。杨澜说:“继续学习,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出国留学我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谢国民先生笑了说:“有想法就好,年轻人还是要有上进心的。我想你是因为学费的原因吧?你放心,我既然提出来了,当然学费由我赞助了。”杨澜平静地说:“感谢您,谢先生,我想知道,您需要我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要为您继续工作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文化的底蕴还是让杨澜很自然地想到了回报的问题。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时候很多单位送自己的工作人员进修,都是一个条件,学成回来几年之内不能跳槽。杨澜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换得学习的过程,所以,杨澜有此一问。谢先生笑着摇了摇手,说:“不用,你并不是我赞助的第一个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如果说回报,你有好的前途就是给我的最好回报。”

杨澜后来说:“我非常感谢他,因为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后来,杨澜在美国认识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吴征。应该说吴征不仅仅只是杨澜的丈夫,更多的时候两个人是知己、是有着共同追求的是战友。那时,到纽约不久,在靳羽西家中的一次宴会上,杨澜认识了在美国发展的吴征,当时吴征在美国从事的是国际电视和国际广告的发行工作。共同的兴趣爱好,又同为上海老乡,使得杨澜和吴征很快成了好朋友。在此后的继续交往中,他们发现两个人在好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杨澜眼中,吴征是一个有才华有魄力富有责任敢的男子汉,而在吴征看来,杨澜是一个温柔善良又有进取心的女人。于是吴征决定把杨澜作为他感情的归宿。水到渠成,有情人终成眷属。1995年10月27日,杨澜与吴征在交往一年后,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是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的,即不奢华也不轰动,仅有包括靳羽西、汪燕燕、费翔以及华纳高层、美国新闻署领导、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官员在内的四十人参加了婚礼,为这对新人举杯祝福!

2000年,杨澜和吴征创办了“阳光文化”,刚创办时,杨澜的身价曾一度暴涨到14亿港元。杨澜说:“我觉得爱情是一种气质上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或者互补。为什么喜欢他,说得太清楚了可能就不是了。就是觉得挺舒服,挺谈得来的,他父母也是做教师的,我们都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我们的背景、价值观比较相像,在我遇到的年轻人中,他也是很杰出的。而且他的性格很独特,他的见识与观点往往出人意料,我是比较循规蹈矩的人,他有的时候那种灵感火花的碰撞,想不到的点子,让我特别钦佩。1995年结婚到现在,我们结婚都16年了,我们都是希望过稳定家庭生活的人。我很相信家庭生活,不是那种对家庭生活抱有怀疑态度的人,我父母感情很好,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带大两个孩子白头偕老的生活下去。

如果说杨澜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出国深造在她的人生轨迹中具有转折意义,那其实还不如说改变自己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别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