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语文阅读题

2017-03-19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练习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 语文阅读题(一)

在山城义工组织的活动中,第一眼看到他,我就呆住了。

他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外科大夫,在整座城市里都赫赫有名。然而,两年前的一场车祸结束了这一切,现在的他,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可他在全体义工中是最开朗豁达的一个,脸上的笑容最亲切迷人,比阳光还要明亮温暖,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那样温柔朴素,直抵人心。用他的话说,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最能听得懂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心声。

原来,在人生遭遇重创的时候,他也曾经心灰意冷,希望一睡之后永不再醒来,甚至无数次萌生过自杀的念头。他常常望着自己修长而灵活的手指,心中充满了怨怼,为什么老天对我如此残忍无情?不能驰骋在手术台上,为什么还要我苟活于世?他终日眉头紧锁,唉声叹气,脸上是日复一日的阴云笼罩。

一天,正当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一位曾经的病人来看他。他感到很意外,病人早已康复,为什么还记着他呢?在谈话中,病人痛苦地向他诉说自己遭受到的挫折,公司破产,朋友背叛,家人责难,众人刻薄的嘲笑。这些不幸累积起来,像巨石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使他喘不过气来,现在的他痛苦不堪,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整个下午,两个人都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到最后,也搞不清楚谁在安慰谁。当这位病人离开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正温情脉脉地照射在他的身上。这是车祸之后他第一次感到阳光仍然如此明媚,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人并不仅仅是他一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有需要逾越的心理难关。

他说,他非常感激那位病人,因为他发现即使自己做不成优秀的外科大夫,但还是有能力帮助别人。那个下午,两人互为对方的心理治疗师,互为对方的生命天使,正是这个人才让他真正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走上了义工这条道路。

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外科大夫到现在的受人敬重的义工,他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最终摆脱了命运的阴霾,挣脱了自我的束缚,走出狭小的生活天地,去关注更为广阔的人生和命运,从帮助弱者的过程中,获得心灵永恒的安宁和平静。

当我们遭遇不幸,处在逆境中时,更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躲在角落里独自一人陷入忧伤愁闷,任绝望的蚕茧层层包裹我们的心。相反,一定要勇敢地走出去,面对外面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播撒爱和友善的雨露,在给予别人爱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能够获得强大的心灵力量。那时,我们就会发现,受益的不是他人,最大的受益者多半是自己。

让我们记住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帮助他人走出迷雾,给别人翅膀,你的生命也能飞翔。

(选自2014年3期《杂文选刊·下半月》)

1.选文的标题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2.“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句的表达效果。

(1)这些不幸累积起来,像巨石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使他喘不过气来,现在的他痛苦不堪,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2)当我们遭遇不幸,处在逆境中时,更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躲在角落里独自一人陷入忧伤愁闷,任绝望的蚕茧层层包裹我们的心。

4.有人认为,选文中主人公用第三人称“他”来表述不好,应点明真 实姓名,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初一 语文阅读题答案:

1.“给别人翅膀,你也能飞翔”妙用比喻,生动地揭示了“帮助别人,收益自己”的主题。2.五年前的一场车祸结束了“他”的外科医生生涯。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他”也曾经心灰意冷,在与一位曾经的病人的交谈中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逾越了心理难关。

3.(1)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巨大的心理压力,凸显了他的痛苦不堪。(2)“躲”富有表现力,把遭遇不幸、身处逆境时躲避起来独自悲伤的孤苦无助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蚕茧”是比喻的写法,生动地刻画出了绝望时的自闭心态。

4.不认同。因为“他”代指社会上的遭遇磨难挫折的一类人,这样写使文章更客观、更真实,突出了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初一 语文阅读题(二)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 ,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 2014年3月10日 《甘肃日报》,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选文写了家乡端阳节时的哪些风俗?

3.选文第④段加线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简析选文第⑦段“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字的表达效果。

5.阅读选文第⑧段,提出一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初一 语文阅读题答案:

1.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又有点封建迷信的妇女。

2.包粽子、吃粽子、用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3.对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的思念和惋惜。

4.“敲”具有动感,形象地刻画出妈妈的话对我思想认识上的重要的敲打作用。

5.问题:选文第⑧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抒发了对粽子、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