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
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固然体现在全篇文章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一个段落里,因为“段是篇的具体而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
引言
曾经在看英文版的一本名为《叙事心理学》的书时,读到这样一句:“When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say, I tell a story.”可见,通过“摆事实”、“讲故事”来“讲道理”是多么重要!
正文
1、“素质”:人、事物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定性;在人的生成、事物的构成中具有前提性、始基性和关键性的地位与作用。
例1:“素质”概念的植物隐喻:“根本”——植物生命的源泉。
例2:“素质”概念的建筑隐喻:“基础”——有足够的地面面积与埋置深度。
2、道德教育的失败在于方向错了,即践行的是“认知主义”的道德教育,而非以“道德感”为根本的教育。道德素质的“根”在“道德感”:羞耻感与荣誉感
例3: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是,某个班上竟然有孩子看不起母亲,他们都嫌母亲长得丑。班主任找来孩子的母亲的育儿日志,在班上读给孩子们听,同时不让孩子们知道谁的母亲,日志上写着母亲怀上孩子时,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有病不敢吃药等摧人泪下的“事迹”。班上孩子听了,都哭了。孩子的良知和羞耻感被唤醒了。
例4:有一次石中英老师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他看到一帮孩子在擦洗道路边上的护栏,听到其中一个学生叫苦连天:“真倒霉,又来干这事!”另外一个学生附和道:“不知道公交公司给了我们老师多少回扣呢?”显然,这样所谓的“做好事”并没有唤起孩子们的荣誉感。
3、科学素质:好奇心、求知欲、批判精神。
例5:化学老师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然后叫学生上台做重复实验,某学生上台后拿错了试管,因而没有预想的化学反应出现。老师叫学生“下去”,自己再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实,化学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寻没有化学反应的原因。
4、审美素质:美感,“忘我”的状态。
例6:音乐老师给学生上课,放贝多芬的《命运》,播放一段后,老师按下暂停键,给学生作分析,然后再听一段,再暂停,再分析……这样能养成审美能力吗?
5、人的素质:个性、社会性、类特性。
例7:亚里斯多德认为理性是人的类特性。亚氏认为,人的身上有三种灵魂:植物灵魂、动物灵魂(情感、欲望)、人的灵魂(理性)。
例8:疯子也讲“理性”。在火车上,有个疯子突然扑到对面坐的男子身上,使劲用牙咬男子的脖子,后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对面的男子刚才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其实,根本没有“瞪眼”那回事,但疯子在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作辩护。
6、教师的素质:太差。
例9:某实验小学某老师对学生不满就拆断学生的铅笔,结果,某小孩被老师拆断了好几支铅笔,家长对此意见极大。
例10:不是教育,是呵斥。有一次,石中英老师在某高中的政教处目睹了一幕:某学生犯了“错”,被政教处主任叫到办公室。那学生个子很高,主任狠狠地说:“只长个子,不长心眼。”学生低着头。“站直!”主任大叫一声。学生挺直了腰杆。“你知道错了吗?”“知道了”“你说错了怎么办?”“写检讨”“不少于1000字,叫你父母签上字再交来!你出去吧!”学生出去了。(他是不是期待挨了这顿批之后早点离开呢?)
7、学生的素质:太差。
例11:某大学百年校庆,总理要视察学生宿舍:一间男的,一间女的。学生宿舍臭气冲天,哪是人能进去了?更何况总理呢?马上挑选两间宿舍,快速打扫干净,就让总理看这两间宿舍吧!
例12:大学本科生毕业选题,不知道选什么题目,问老师写什么题目好。老师问他,你平时写过什么作业吗?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在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形成论文的选题。学生回答说不记得了。老师问他,你平时看过什么书?意图是希望学生在阅读和读书笔记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论题。学生说,好像没有看过什么书。
例13:研究生招生复试时,老师看到考生交上来的公开发表的论文,抽出其中引用的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叫考生解释一下,结果“露馅”了。问考生读过哪些名著,学生说《民主主义与教育》。老师问他第十章讲了什么问题,学生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