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青春正在被代表和被建构

2017-03-15

相关话题

正如国家和民族都是被建构的一样,###80后的青春正在被代表和被建构。一种强叙事压倒其他所有的弱叙事,而谁强谁就历史谁就是真相。

似乎是从《致青春》开始,国内影视圈近年开始流行青春校园片。目前正在上映的就不止一部。一一看过之后,我发现这些青春片有共同的主题和元素,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多角爱情故事、打架、喝酒、轻口黄段子、同学聚会,以及不可或缺的怀孕打胎剧情。

当80后开始集体怀旧,似乎标志着这个群体开始与自己曾经看不惯的现实握手言和 。精明的商人看中了这个巨大的市场,批量制造出可供集体意淫的文化产品,屡试不爽。目前看来,青春这块地还能结出数不清的票房果实。

当《致青春》面临苛刻的影评时,我的看法是何必对一部娱乐电影上纲上线,我的宽容部分源自个人对赵薇的偏爱。但是后来又看了几部同类型片子,我越来越觉得不对,难道这代人的青春就这么单薄无物,除了莫名其妙的荷尔蒙,就是莫名其妙的斗殴? 现在好了,还有每个人都应该读过的汪国真。

这样看来,80后一代的青春太乏味了,别说比不上文革出生一代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连上山下乡一代的“青春无悔”都比不上。一种解释是,80后赶上了好时候,没有动荡没有风波,只有风平浪静按部就班的小学、中学、大学。而青春片里展现的那些爱情和暴力,都属于蜜罐一代的无事生非。

我们都知道这种解释是多么自欺欺人。80后真的没有经历过历史风浪么? 80年代末的那件大事且不说,其他的事也足够波澜壮阔。计划生育的惨烈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即使未曾亲见也一定从家人口里听说过。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也想许多城镇青年共享的童年记忆。电视上某某功成员被抓捕的浩大场面,相信许多人也不会忘记。

但是这些历史景象在商业化的青春片里无一展现,连擦边球的暗示都没有。我固然不是苛求商业片导演做突破禁区的工作,只是想提醒大家,当这种商业青春叙事过于强势,在事实上我们的青春就被人代言了。

而我们能做的,当然不是愚蠢的抵制商业片,而是在被建构的商业青春叙事之外,自觉地书写自己的青春叙事。也并不是说只有跟大事件有关的记忆才值得书写,只是觉得市面上的青春故事完全没有土壤,你看不到时代也看不到人生,只有泡沫化的无病呻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