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旅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女性在旅行中,除按上述要求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之外,还要防护自己免遭凌辱和人身侵犯。在旅行中应时刻保持警惕,留心一切可能的危险人物,遭到险情要头脑冷静,沉着机智,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判断和决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子旅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供大家参考!
女子旅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旅行途中:
乘车时座位应选择在车厢中央或妇女多的位置,如果车上拥挤,可以利用手中皮包等物放在胸前作掩护。
旅行中不要轻易地接受对方的帮助,避免可能遭到心怀叵测的歹徒侵害。
夜间外出,切忌单人走在漆黑的街道上和让陌生人带路。夜间走路不要穿高跟鞋,应穿平底鞋或运动鞋,遇到险情行动方便。
旅馆内:
最好住在公司的协议宾馆或靠近市区的国营或合资旅馆,不要住私人旅社。
对房间的门、窗、锁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旅馆报告。
夜晚,对陌生男士的造访,决不可轻易开门。
夜深人静,万一歹徒破门而入,应迅速翻身下床,拉开电灯,根据双方力量、所处位置、四周环境等采取制服或呼救、周旋等方式寻机逃脱。
危险环境:
在小巷或偏僻地区遇到男士问路,要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谈话过多。如果发现有人跟踪,就要有所警惕,力图冷静,尽快摆脱,改走大道或有人的地方。
走在林间小道,突然从树丛中窜出坏人,应竭尽全力不要让坏人压倒,并设法大声呼救并逃跑。若被歹徒压倒,要坚决反抗,瞄准机会伤其要害器官。倘若遇到持刀歹徒就需要智斗。
如果不幸遇到抢劫事件,可以大声呼救以获得援救,并设法逃离现场去报警报案。但不要强硬抵抗,要明白有些时候“破财免灾”。
相关阅读:旅游的起源
最早旅游
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在旅行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古代即以存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旅行活动的兴起同样居世界前列,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览了大好河山。之后,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孔子讲学周游列国。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还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
中国古代“旅游”概念
早在殷周之际,人们已经开始注意旅行的类别,殷人和周人习用“旅”字,专指当时最活跃的一种旅行——商旅。《易经》中,专讲行商客贾的一卦就称为“旅”卦。“旅”字之所以用于商旅,一是“旅”本来就含有行走之意,二是“旅”常被古人假借为“庐”,与“庐”字相通的“旅”字便成了当时商业旅游的专称。
东周时期,旅行分类更加清楚,东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来的说法,以“旅”称商旅,以“征”称军旅,以“归”称婚旅,以“巡”称天子之旅,以“迁”称迁徙之旅,特别是他们用“旅”字为中国旅游史引进了现代“旅游”的概念。
“游”的字义是浮行于水中。人能像鱼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泳之游之”(《诗经·邶风·谷风》),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所以当时人们把那些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史记.孔子世家》:“优哉游哉,维以卒岁”)的旅行活动,如游猎、游览、游学等概称为“游”。“游”的提出,说明东周人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旅游范畴,能够把旅游与商旅、聘旅级行役(礼节性外交和长途公差)等功利性的旅游区别开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旅游从此进入了自觉的认识阶段。
有关“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六朝,齐梁时,沈约(公元441年-513年)《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用以专指个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览、游乐为主的旅行,以此区别于其他种种功利性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