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营销本科论文

2017-02-22

营销战略是企业全部营销工作的基石。市场营销要制定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场营销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市场营销本科论文范文一:认知视角下新“被XX”的语义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搜集语料,详细描述了新兴“被XX”构式的语义,并着重阐述了其语义主要是继承了古代汉语中“被”字语义用法,以求对新兴“被”字构式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论文关键词:认知视角,语义特征,“被XX”,概念化

 被字句新用法兴起于网络,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甚至有人戏虐称我们进入了 “被时代”.原有的语义规则不足以解释现有的语言现象,我们暂且不以一种语言规范者的立场来谈论是否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既然 “被”字句荣登2009年流行网络语言榜首,国内年度汉字,自然有其道理,我们还是来挖掘一下被字句的新意.

 王韦皓①从行为、结果和状态角度将“被”字式的意义分为八大类:施动行为受控非意愿(被捐款,被全勤,被鼓掌)、施动行为受控非本真(“被怀孕”,“被夺冠”,)、受动结果受控非意愿(被恋爱,被倒闭,“被统计”)、受动结果受控非本真(“被节省”,被增长,被特别是)、涉动结果受控非本真(被单身,“被网瘾”)、涉动结果受控非意愿(“被节日,”被潜规则,被矿难)、涉动状态受控非本真(“被小康”,“被慈善”)、涉动状态受控非意愿(被郁闷,被成熟,被幽默)。他在每一类语义里都给出大量例句,但我们说除了“行为意愿性”和“语义真假”外,它还有“被认定义”,“被不知不觉得处置了,处于不知情的状态”等意义。

 彭咏梅,甘于恩②将这种新兴的”被”加双音节动词格式称为 “被V双”. 他们认为“被V双'的准确含义是: 在主语不知情或非自愿、不真实的情况下, 非自主地,不能自控的遭遇某种期望的或者是不期望的(如“增长”、 “就业”、“省钱” ),甚至完全是纯客观现象(用水),但共性则是皆带有不真实性(故多数情况下加上引号). “被V双”在修辞上多带调侃意味。我们认为,新型被字结构的共性并非都带有不真实性,如:被高铁,被摩迪,被春运,被“桑拿”,“被下岗”,“被色情”,被高尔夫, “被相亲”,“被上楼”,“被展览”,“被落榜”,这些新兴被字结构都具有真实性,表达的都是既定事实。

 刘杰,邵静敏③认为,“被XX”语义是“强势一方主观认定某一属性并把此属性强加给弱势一方”,简单说“被XX”表达的语法意义就是“主观认定并强加于人”。她们认为'被XX”语义表达需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客观事实和语言事实.客观事实(如:被失踪)是肯定或否定,有或没有的问题,而语言事实类(被自愿)则是被说成什么。“被XX”具有较强的人为性,随意性和主观性,甚至于违背客观事实。

 陈文博⑥将新型“被+X”结构语义分析为三类:遭受义、被强迫义、被认定义。他认为,这三种意义都可在古汉语中找到渊源并一一对比,新型被字结构有更强的隐含的外力作用,因此“强加义”更凸显了。刘红妮⑦则强调了“被XX”新词的语义主观性,凸显“被迫性”

 王振来⑧将“被”字句语义发展历程简要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达不如意或受损( 约战国-今),第二阶段增加了“如意”的表达内涵( 约1919年- 今),第三阶段除了表达“ 消极义” 、“ 积极义” 之外,又增加了无奈或无助义, 且有嘲讽的意味( 2008 年- 今)。他赞同彭咏梅,甘于恩对于“被双”结构含义的界定,并认为其中的“调侃”改为“嘲讽”更合适。我们认为这二者都加上更能丰富,完美地定义“被X”结构的含义。

 这些研究对新兴“被XX”语义做出了描写和解释,对我们认识、理解并运用这种结构大有帮助,但这些描写,解释还不够完整,充分。

 二、 认知语言学基本思想

 (一)、兰盖克⑨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假设:

 (1) 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

 (2) 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句法( 和词法)在本质上跟词汇一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 系统;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

 (3) 基于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用来描写语义是不够用的,因为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无限度 的知识系统。一个词语的意义不仅是这个词语在人脑中形成的一个“情景”,而且是这一情景形成的具体方式,称为意象。

 (二)关于语言的意义:

 认知语法认为:意义就是概念化。广义上的概念化包括新生的和固有的概念、知觉、动觉、以及对于外在的直接的社会、语言和物理环境的认识。因为概念化就是认知处理过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多重类型的认知事件,这样的认知事件能够构成一个给定的心智体验。

 三、我们通过大量搜集语料,发现被XX构式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1.表面上看似做了XX或披着一层XX“外衣”,其实并没有XX或不是XX或没有达到XX的目的。

 (1)不能让农民“被培训” 宁夏新闻网 2009.12.09

 (2)走出“被调研”的围城(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1012.30

 (3)国产水果“被进口”,换身“洋装”贵几倍 广州市场洋水果多是山寨货南国早报 2011.05.18

 (4)商铺行情,仅仅只是“被”升温?南国早报 2011-04-08

 “被培训”就是“看起来参加了培训,而没有真正学习,培训,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被调研”意为“做调研的样子,模式,并没有真正调研”;“被进口”意即“披上进口的外衣充当进口产品,其实不是进口产品”;“被”升温是“看起来是升温了,其实只是表象”。

 “被”这个意思从何而来的呢?我们且来看一下 “被”的语义发展历程:《说文解字》中最初将“被”解释为“ 被, 寝衣也。”先秦作品中有大量记载,这是“被”最原始,最基本,最具体的用法;同时在先秦时名词“被”作“寝衣”讲的用法引申为名词“表面”和动词“覆盖”。我们来看一下“被”的语义演变历程:

 笲, 缁·被纁里,加于桥。(《仪礼·士昏礼》)

 “被”在这里为“表面”,对于新兴“被XX”结构的语义我们可以将“表面”引申为“表象为XX”,“看起来XX了”。

 2. 基础义:遭受,遭遇,约占所搜集例句的40%。

 (5) 动车不动了 上千乘客被“桑拿”《现代快报》 2010.08.13

 (6) 语文“被下岗”之后(金台随感)《人民日报》2010.03.01

 (7)“被落榜”考生有学可上了 (现代快报 2010.08.21)

 (8)绿化广场“被瘦身”引争议 《现代快报》 2010.03.14

 上述这11个例子均表示“遭受”,“遭遇”之义。(5)“被桑拿”时由于车内酷热,乘客被困车内,遭遇高温。(6)可理解为语文遭遇“下岗”事件,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其中四所不考语文。(7)“被落榜”考生遭遇落榜事件。(8)“被瘦身”指绿化广场遭遇建设停车场事件,面积缩小。

 以上诸例都含有“遭受”之意,我们且看以下“被”的语义发展历程:《说文解字》中最初将“被”解释为“ 被, 寝衣也。

”(9),先秦作品中有大量记载,这是“被”最原始,最基本,最具体的用法;同时在先秦时名词“被”作“寝衣”讲的用法引申为名词“表面”和动词“覆盖”(10,11);“被”作动词“覆盖”义讲再次延伸为“披”;战国时期,“被”作为“覆盖”义逐步虚化,发展为动词“施加”,“施及”义(12),最终产生了又一动词用法“遭受”,“蒙受”(13,14),这种用法很快就成为诸多义项中最常用的一种,在先秦乃至以后的文言作品中极其常见,举例如下:

 (9)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

 (10)乃祖吾离被苫盖。——《左传·襄公十四年》

 (11)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

 (12)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四海之外)。——《书·尧典》

 (13)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14)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上述(29)“八创”,(33)“冰雪”均是名词词组,沈家煊⑩认为,“从一个角度看,可以说汉语里名词和动词是不分的,因为动词也是名词;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说汉语里名词和动词又是分的,因为名词不都是动词。”我们可以看出此处两个名词词组也有动词的性质,可以算是名作动用,分别可以理解为“遭受了八处创伤”“遭遇了一场冰雪”。

 由此可见,新兴“被XX”构式表“遭受”的语义不是偶然的,凭空就出现的,而是有其渊源的。“被”在古汉语中表“遭受”,只是在近现代汉语中语义逐渐模糊,如今这一意义被再度提取出来,通过较新颖的“被XX”构式显示出较原来更强的外力致使作用,同时也表达了非本人意愿,出乎意料的由外力掌控的强加义。

 下列是表“遭受”义的语义表达式:

 被揭丑 “被清户” 被“扔鞋” 被夺权 一起被PS 被挤踩 被拍 被尘封 被玩“心跳” “被钓鱼” 被公诉 “被稀释” 被掉包 被泼粪 “被上调” “被贬值” “被消费” “被八卦” 被妖魔化 被“毁容” 被KO了 被涂鸦 “被监听” 被替考 “被搭售”“被色情”被立案 被斩首 “被商标” “被括弧” 被淘汰 被停职 “被拼车” “被迁移” “被绿罢” “被抛锚” “被套餐”被“潜规则” “被降温” “被抬轿” “被竣工” “被火锅了 被“张冠李戴” 被“敲警钟” 被“封门” 被免职 被控罪 被判刑 被“人肉” 被侵权 被劫车 “被瘦身” 被VIP “被议价” 被“剃头” 被泼漆

 3. “被动,待外力推动而动”(中华在线词典)

 (16)济南上班族喜欢“被运动”呼吁恢复广播体操 山东商报 2010-08-11

 (17)提素拒绝“被学习” 《人民铁道报》 2011.04.15

 4.身不由己,不由自主,由外界压力或环境影响致使而被动的做出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着重强调外力的作用。

 (18)2009年一直“被热闹”-刘翔:自己觉得20刚出头 都市晨刊 2009.12.30

 (19)土地政策收紧 别墅“被涨价” 北京青年报 2010.04.01

 (20)纳爱斯总裁庄启传: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提价”mrhzp.cn 美容化妆品网 2010-11-16

 (18)可以理解为“刘翔身不由己地热闹”;(19)别墅水涨船高,“不由自主地涨价”;(20)“被运动”指由外力推动形成运动大环境,在大环境里运动。

 5.受别人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使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中华在线词典),引申为被逼或被迫,不得不或不情愿义

 (21)阿检方高官“被退休”《现代快报》2010.08.30

 (22)格式合同让“被退房”人进退两难《北京青年报》2010.05.13

 (23)志愿者挤爆福利院 老人一天被服务5次

 (21)“被退休”意为“被逼迫做出退休的决定”;(22)“被退房”可以理解为“被迫退房”;(23)即为“被迫接受服务”;

 “被”的原始义为名词“被子”,被由名词发展为动词“遭受”义后进一步虚化,成为一个被动标记,用来引介动词的施事,表被动意义。范晓认为,“被字句句式的语用意义最概括的表述就是表示“被动”(或“受动”)态,就是强调客体事物的“被动性”(或“受动性”),强调该事物“受到”(某人或某物所发出的)某种动作情状或在某种动作作用下发生某种结果情状(变化、移动、损失等)。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被动句。如下列现代汉语典型被字句:

 (24)1921年因派会员杀驻地一名鱼肉乡里的恶霸而(somebody)被捕。

 (25)贺龙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最终于1969年6月9日,被(somebody)迫害致死。

 (57)我被(somebody)塞进了一辆警车,被送到了一个不知名的露天沙场。

 上述(55)中的“捕”的施事、“迫害”的施事“敌人”、“塞进”的施事“李四”都是具体的人或物或是一个权力机构,是具有外力的而且具有处置能力的,凸现出了被动意义。在表“遭受”义的基础上,被有“被动性”,受动性”,新型“被XX”可理解为:被+(施事)+强迫+动词(名词或形容词),意为“受到某种外力的强迫而去XX或处于某种XX状态”,缩减为“被迫XX”。相似用法有很多,如下:“被刷卡” “被运动” “被待岗” “被雷锋”“被请客” “被爱心” “被高铁” “被留级 ”- “被参与” “被信仰” 被咨询 “被送电视机” “被离婚” 被下架 “被住院” “被透明” “被自愿” “被入选” “被下课”“被上楼”“被撒谎” “被留学”“被低碳”“被埋单” “被看电影” “被从善” “被跑步” 被退市 “被站票” “被流亡” 被“摘牌” “被高铁” 被捐款 “被拍照” “被上学” “被相亲”等

 6.在不知不觉,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处置于某一种状态,含有被欺骗的意思。

 (26)规划方案被郑州抄袭南京福元社区“被出名”现代快报 2010.02.10

 (27)谁让我“被结婚”? 现代快报 2010.01.20

 (28) “被小三“后始知 男友身后潜伏着一个悲情女人 楚天金报 2009.12.31

 (29)物管费竟含查旅费汽车费 大沙头一楼盘业主“被同意“涨物管费 广州日报 2011.05.11

 相似用法如下:“被上网” “被通胀” “被代言” “被显摆” 被洗脑 被代表 “被毕业” “被吸毒”等。

 7.通常是不需要主动付出努力去做XX,便可收获XX的效果或由意外的出乎意料的收获,“被XX”构式有褒义色彩。

(30)看4D电影可以减肥?观众一直“被运动”南海网 //www.hinews.cn 2010-10-26

 (31)养生,潮人流行“被出汗”2010-04-30 现代快报

 (32)美元狂泻 非美货币被升值 现代快报2010.10.12

 (33)被让座 现代快报 2010.08.04

 (34)记者观察 市场“被井喷”后的危险乐观 京华时报 2009.`12.31

 (35)“素人”被点名,立马变“红人” 现代快报 2010.06.03

 (36)海通证券“被发财” 现代快报 2010.06.01

 “被运动”、“被出汗” 意为不必主动耗费体力就享受到了运动,锻炼身体的目的;“被升值”、“被井喷”、“被点名”、“被发财”、“被解决”等都表示事情有了出乎意料的收获或发展;“被让座”、“被复活”、“被3G”、“被求婚”、“被庆生”、“被减刑”表示谓词成分的语义对主语或对其他隐省成分有利。如在古汉语被有以下用法:

 (37)尝被君之厚德。 《楚辞》

 (38)举长则被其利者众,而德义之所见远。《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被”自古以来就不单纯表示不愉快义,它还表愉快义,具有褒义色彩的。

 8.被传言为,被谣传为,被强说成“XX”其实并没有“XX”,

 (39)余秋雨网上“被病故” 微博辟谣称只是小病 《新消息报》2010.05.28

 (40)金庸屡屡“被去世” 道德常常被忘却 新闻中心.人民网

 (41)愚人节前成龙“被死亡” 盘点“被死亡”的名人 南海网

 (42)张杰再度“被结婚” 《天天新报》 2011.04.06

 这一类用法的受事多为“名人、焦点人物”,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处置,并且被处置的这种状态作为消息继续流传。

 9.被主观认定为XX,其实并没有XX,含有被欺骗,被愚弄,的意味。

 (43)29岁父亲称“未婚爹” 六岁儿子户口被“已婚”《鹤城晚报》2011.04.13

 (44)“被精神病”式权利发威的最便捷方式 (现代快报 2010.10.31)

 (45)中国“被强大”了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08.12

 类似的用法有: “被艾滋” “被脑残” 被“二流” 被犯罪 被“正常” “被文盲” “被满意” “被面试” “被健康” 被67% “被萝莉” 被投毒 “被重症”

 古代汉语用法: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被:覆盖,这里犹言加在身上。不慈之伪名:不慈爱的虚假的恶名。不慈:不爱儿子。尧、舜传位于贤人,不传儿子,又传说尧曾杀长子考监明,所以战国时有人说他们不慈。《庄子·盗跖》篇曰:“尧不慈,舜不孝。”又曰:“尧 杀长子,舜流母弟。”这里可以充分说明“被”在古代汉语用法中已有类似用法。

 三、结语.

 通过大规模的搜集语料,结合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中“被”的典型用法,对新兴“被XX”结构的语义分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得出了如下结论:

 1.新兴“被XX”结构的语义并不是单纯的“主观认定加强贬义”或是完全表示“贬义”,我们通过大量实例证明:“被”在继承古汉语语义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延伸,但仍然具有表贬义、中性义和褒义的色彩。“被”的语义发展历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面(N) 表象,看起来像

 披着



 被(N,寝衣)





 遭受被动 被迫

 覆盖(V)



 受益,蒙受

 被传言,强说成



 被认定为

 不知不觉被处置

 2.新兴“被XX”结构的语义可以简要分为三种:遭受累、被迫类、主观加强贬义类、中性色彩(单纯表被动)、褒义类,其中遭受类占所收集例句的40%;被迫类(5、6)约占21%;褒义类约占5%;主观加强褒义类可以包括文中(1)、(7)、(9)、(10)、(11)约占所收集例句的31%.其中被迫义中的“被迫,不情愿”与“身不由己”义的区别是:后者比前者更能表示出动态的过程,挣扎的过程。

 3.“被XX”结构多见于报刊文章的标题,用于发表评论性话语,主观性较强。不管“被XX”结构表达何种语义,它的“主观认定加强义”与典型被字句相比都是较为凸显的,或贬义、褒义、中性或其它。

参考文献:

①王韦皓. “被”字式的语义变化 [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年第六期

②彭咏梅,甘于恩:“被V双”: 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中国语文。2010年第1期

③刘杰,邵敬敏 析一种新兴的主观强加性贬义格式——“被XX' 语言与翻译(汉文)2010年第1期(总第101期)

④姜建红,刘楚群.“被XX”族新词探析 [J] 汉字文化,2010年第1期

邵平和

刘红妮 “被XX”新词的多角度考察 [J]汉字文化,2010年第3期

⑦陈文博.汉语新型“被+X”结构的语义认知解读 [J]当代修辞学2010年第4期

王振来。“ 被xx” 的结构特点及语义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月第34卷第1期.

张明辉,谈新兴“被XX'的构式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笫8卷第4期

2010年l2月

曾丹,胡蝶:《流行结构“被X”的语义、语用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11年5月第3期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 第2期

关于市场营销本科论文范文二:语用规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内容摘要】:新闻信息的传播离不开新闻语言,准确地发出信息、充分地传递信息、正确地接受信息,均有赖于新闻语言。新闻信息传播对新闻语言有必要的要求,如准确、新鲜、通俗、简练、生动,归根结底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规范,否则其他要求就谈不上了。加强新闻语言规范是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环节;加强新闻语言规范是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新闻语言规范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虽然现在有些人对新闻语言规范话的意义还重视不够,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但不管从哪个层面上说,新闻语言的规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语言,新闻,规范

 一、新闻学与语言学的有机结合

 语言符号承载着信息,信息是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传媒语言具有现代性、广泛性的特点,新闻语言是新闻写作的规范化语言,具有简练、准确、通俗、朴实的特点。要使语言成为大众传播理想的工具,就必须了解语言特点并掌握其规律。新闻语言学就是对新闻语言的实体对象,运用新闻学和语言学已有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虽然新闻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确实存在并已存在较长的时间,新闻学和语言学作为成熟的学科有比较严密的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但严格的说,新闻语言学并没有成为一门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学科。但从现状和前景来看,新闻语言学已在迅速崛起并将成为一门有影响的学科。新闻语言学的建立是有深厚基础的,只不过现在尚处在系统化,科学化不够充分的阶段。

 但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在国内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来说,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已为数不少,涉及的领域涵盖新闻语言的各个方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李元授的《新闻信息概论》、郑远汉的《言语风格学》、林兴仁的《实用广播语体学》、巩衍杞、郑旷等人的《新闻修辞》、蓝鸿文、马向伍的《新闻语言分析》、谭细心的《广播电视语言分析》等等。国内新闻学期刊和语言学期刊也经常有新闻语言分析的专文登载,《视听界》杂志1990年初曾专门举办了“广播电视语言笔谈会”,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语言学方面的刊物如《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等也时常关注语言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国外新闻语言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限于种种条件介绍到国内的不多,只是通过零散的翻译述评使我们略见国外新闻语言学快速发展之斑。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尽快面向世界,加紧学术交流,促使新闻语言学的研究走向繁荣。

 二、语言的发展折射着社会和人们的意识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语言的发展折射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折射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变迁与进步。新词酷语之所以受到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的青睐,恰恰表明这样的语言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需求。

 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之所以别于以往,一个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其具有追新、追奇、追时尚和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势,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过去那种循规蹈矩、追求一律的状况被打破了,甚至连饮食、服饰也要求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样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比如,“很阳光”、“挺女人”、“非常现代”、“有售”等词的出现,而且,“大家都懂、都接受”,“各处都用开了”(张志公语)。总之,语言是全民创造的,也为全民所使用,当然要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心理要求和认知状态。当几十年、甚至百多年前的人所开创的汉语语法理论仍被学界视为一种万全不动的固定模式,因而是永不可破(只能遵循,不能改变;只能在原有基础上修订、补充,不能违背和创造)的时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正如需要改革开放一样需要语言以及语言法则的解放。这就是新词酷语流行的重要的时代基础。

 此外,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从未有过的色彩斑斓而又节奏快捷的氛围里,数码技术的实现,网络世界的开通,紧张的工作,放松的企望,这一切都使人们不仅要求以新奇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而且要求交际的符号越简便、越省时、越省力越好。于是,像“886”(英语“Goodbye”的谐音)、“200”(ZOO——动物园)、“GF”(Girlfriend——英语“女朋友”字母缩写)等数字的、网络的,以及字母缩写的语言符号涌现了。从传统语言规范的角度看来,这种千奇百怪的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确实是难于理解,甚至是不能容许的,但从置身于快节奏的竞争激烈时代的人们的角度看,这简洁的语言符号恰恰适应了他们生活的与心理的需求,扩大了他们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

 因此,我以为,新词酷语的流行固然鱼龙混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或许也是对传统语言规范中那些束缚人们语言表达的某些语言形式的一种反叛。因此,如何使新闻传播的发展及应用在既保障语言规范与纯洁的前提下推陈出新,以适应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需求,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

 三、语言的发展警醒新闻工作者反思

 语言交际是一种互动的行为,不仅是口头的、书面的互动,也是思维的、心理的互动;不仅有说话和书写的语法规范问题,也有受众的语法感觉问题。新闻工作者当然要做规范和标准化的工作,但这种规范、标准化的工作不仅是“纠正新闻用字、用语的混乱”(其实,有些未必是“混乱”,而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更重要的是为新产生的语言现象寻找其所以产生、存在,以及流行的理论依据;不仅要用已有的语言法则去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从新的语言现象中去归纳、概括、挖掘出新的语言法则,以不断丰富已步入了新的繁荣期的汉语语法理论。

 比如“很阳光”,它之所以不仅在现代年轻人的口语交际中,甚至在一些电视媒体主持人那里被频繁使用,我想大约有以下一些理由:1、“阳光”的特征是人们很熟悉的;2、这个事物的特征,例如它的“耀眼灿烂”,一定和讲话者与之相提并论的事物的某些方面(例如,一个人精神抖擞、光彩照人的状态)有可比性和共通性;3、“很阳光”这个短语,其语法构成虽然貌似残缺,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听者的思维来补充完整,而且合乎事理,不会发生误解,即,可以明确理解为:“(他站在那里)很(像)阳光(那样地灿烂夺目)”。再比如,毛泽东曾说过的名言“读点鲁迅”,倘若用已有的语法和逻辑规则衡量,同样是一个不通的短语。但是,在实际上没有任何人会误解为毛泽东是在让人们读“鲁迅”这个人,而是要人们“读点鲁迅(的作品)”。②很显然,上述括号中的内容,都是受众的思维所补充出来的。

 这种组合被称作“似缺实齐”,这是一种“新型的短语组合方式”。当然,这不是在创造新的语法规则。因为,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在21年前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了,他将这种能够将貌似残缺的特殊语句加以完整理解的能力称之为“语法感”,他指出:“语感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一个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③我想,不只是新闻工作者,一切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们,当面对汹涌席卷的新词酷语的洪流而感困惑、甚至忧虑的时候,重温先生的这些教导,都会大受裨益、思维顿开的。

 总之,汉语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时期。新词酷语,连同其组合都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与方式涌现。面对这样的大势,新闻工作者们不必忧虑,不该拒绝,不该总是追在后面大呼“不对,不对”,而应冲向前面,努力地学习它、研究它,为丰富先人开创的汉语语法理论宝库,为创造正走向强势的汉语的辉煌未来而奋斗!

 新闻信息的传播离不开新闻语言,准确地发出信息、充分地传递信息、正确地接受信息,均有赖于新闻语言。新闻信息传播对新闻语言有必要的要求,如准确、新鲜、通俗、简练、生动,归根结底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规范,否则其他要求就谈不上了。加强新闻语言规范是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环节;加强新闻语言规范是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新闻语言规范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虽然现在有些人对新闻语言规范话的意义还重视不够,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但不管从哪个层面上说,新闻语言的规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闻媒体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任重而道远,新闻人应该成为积极的宣传者、有力的执行者、全面的监督者。

 注 释:

 ①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吕叔湘全集》 第11卷 第154页

 ②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第54页

 ③李元授 白丁:新闻语言学[M].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参 考 资 料:

[1]李元授 白丁:新闻语言学[M].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童之侠:国际传播语言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版

[3]孟 建:新闻写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版

[4]俞香顺:传媒-语言-社会[M].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5]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关于市场营销本科论文相关文章:

1.2016市场营销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2.2016市场营销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3.关于市场营销的本科毕业论文

4.关于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精选

5.市场营销本科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