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要点复习

2016-11-10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要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要点复习(一)

阳辐射的意义: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2016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要点复习(二)

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区位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地理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2)自然因素变化: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而且人类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变化: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等。

(3)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a.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小麦和牧羊)

b.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c.优势:

①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小麦、牧羊、休耕轮作

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小麦忙季秋(播种)春(收割),冬季为小麦生长季节,而冬季是牧羊的忙季

③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灵活性、针对性强

d.限制性因素:灌溉--地处大分水岭背风坡

2016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要点复习(三)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

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