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2017-05-26

三分钟的时间很短,只能寥寥说几段话,那么我们该如何说好这三分钟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高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高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一:惨死的猫

“呼——呜——,呼——呜——”

皎洁的月光下,在彩釉瓷砖装修的楼梯上有两只对峙的猫,一上一下,不时从喉咙处发出怪声。

也许它们在争抢地盘。因为这里(楼梯对面的厨房),经常会有些熟肉;也许它们太好胜,谁也不愿给谁先让路;也许它们再交流彼此的“心声”……

“混蛋,还让不让睡啦!”随着户主的一声大骂,四只幽幽地发着棕黄色光的眼睛像闪电般闪了一下,紧接着便是受惊后的两声猫叫,几乎是同时叫出的,声音很小,好像从很远处传来的,但细细分辨,还是能辨别出来的。

这户人家为什么每晚都有猫光顾的原因,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

这户人家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小洋楼住着,比较富裕,恰好户主又是食肉主义者,不开素的。所以厨房里会经常有些肉类,熟的,很香。这不免会使那些吃馒头屑,喝剩饭长大的猫嘴馋,所以每晚都会有猫光顾此地。

当然户主是明白这点的,所以每晚睡之前都会仔细地检查一下,厨房的门是否关好了。

不幸的是,有一回,他忘记了检查,门没有关好。这可好,那馋猫终于“解放”了一回,它溜进厨房尽量不使自己的身体碰着锅碗瓢勺。

它成功了,终于把那条炖的香气直冒的大鲤鱼吃个精光,兴许是鱼的个头太大,猫的胃太小,装不了多少东西,它只吃了鱼肉,把鱼头、鱼骨、鱼尾完完整整地剩下了,甚至连一个牙印也懒得留,不过它到没有忘记把盘子上码的整齐的馒头印上标记,个个咬了一口,似乎是在表达对馒头的思情。

第二天,户主发现了那条只剩下鱼头、鱼骨、鱼尾的残鱼,安稳地躺在盘子上,冒着腥气。同时,也看到了那些被赋予猫的恩情的馒头,但他并没有发作,似乎早已料到了这种结果。

出奇的事发生了,户主狂改已往吃肉的习惯,从此吃起了素,一吃就是两个星期。

这一大大的改变,倒让猫有点不适应,连点肉香味也嗅不到半点。但那些猫似乎并不死心,仍就每晚光临一下此地,才安心地离去。

猫的不甘心应验了,户主好像吃厌了素食,这晚炖了一锅肉,自己吃了些,剩了些,放在厨房里,厨房的门没有关。这晚,把那猫可乐了个半死,但另一半它也没活成!

终于等到屋里的灯熄了,猫知道,户主睡了。一个轻跃便溜下了楼梯,就直奔主题。到了厨房才发现,除了一锅半温的肉汤和乘着几小块肉的碗放在那里,没有别的可吃的,猫好像并不开心,但还是把那几块自己苦等了两个星期的肉吃了,还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趣味,连碗里的肉汗也没放过,最后还不甘心,又把头伸进锅里的肉汁也没放过,最后还不甘心,又把头伸进锅里舔起了内汤,可是汤太腻了,它只舔了两口就放弃了。离开时,还心有不甘地往里瞄了两眼,才恋恋不舍地迈着小碎步晃走了,它上了楼梯正准备离开时,忽然嗅到了一股肉香,对,没错,是刚才的那个香味!

它兴奋地又是一跃而下,直朝厨房冲去,令它失望的是刚跑到半道儿肉味就没了,它断定香味肯定不是从厨房里传出的,但它还是进去看了看,仅有那一锅内汤和自己舔的倍儿亮的碗放在那里。

它沮丧地低着头,拖着懒散步子向楼梯晃去,它上了楼梯正准备离开时,又一股香味飘了过来,猫不时打了个激灵。它猛然抬起了头嗅起香味,想找到香味是从什么地方传出的,因为它知道厨房里已经没有肉了。

它小心翼翼地嗅着肉味,向肉味走去,它走的很慢,生怕自己走的太猛了,把肉味落在后面,就这样肉味一直把它带上了楼顶。

它发现了,那肉就在盘子里,很多,对,很多,就在盘子里。它发了疯一般,生怕自己慢了半步被同伴抢去,朝盘子扑过去了……

“咣啷”

“喵——喵——”声音越来越低。原来猫伴随着肉、盘子、板子和砖向楼下铺着石子的路上摔去,很不幸,猫的脑袋上插着一块盘子的碎块,后骨梁和尾巴被两块砖压个结实,四肢好像不能动了,一直在那里抖着,正在奄奄一息呢!

听到盘子破碎的声音,户主来不急开灯,拿着手电便冲向门外,到了外面他才发现,那只曾经毁了他早餐的该死的猫,快要死了,随着胸前的起伏幅度越来越小,户主晃了晃手中的手电,开心地大笑起来,并且大喊:“我做到了,该死的猫,见你爷爷去吧!”

原来,这是户主的一个计策,是一个筹划了很久的,一次成功的计策!

提醒一下,那乘着很多的肉的盘子正放在一片很薄的板子上,板子放在楼沿外,正好能乘住盘子和肉的重量,板子的另一端用砖块压在楼沿上,可怜的猫并没有发现,还以为是上帝在眷顾它呢,结果真被上帝带走了!

高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二:书香缕缕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喜欢读书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我喜欢读书。我享受着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读书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读书,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在细细的品味中,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只剩下了自己情感的跌宕起伏。

捧读《红楼梦》,“新仇旧恨知多少”,想起大观园,就会想起她的泪!她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将自己紧紧地掩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或许她悲,或许她倔,只肯环着一池灵动的池水,幽然飘落。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香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她悲叹落莫,啼洒血痕,她只道她的命运也如落花,错过了花期。她会咏叹,如今已葬花,他人笑痴;待到他年,又会有谁将己轻葬?沁芳闸的水,总是在流,那样柔缓,那样清澈,正如她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还泪,却经不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走了,留给大观园一个故事,留给宝玉一段伤悲,留给才子一声惊叹!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是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读书似茗,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我想起了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我想起了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浩浩江水边我想起了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

因为文化的深度,不会选择所谓的时髦;因为阵阵书香,才会选择细细品味!就像清茶,入口苦涩,回味却甘甜,因为那是跨越了时空留下的记忆。

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

高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三:茶语

一口一口地品啜“冰醇茉莉”,清新甘甜的气味的气味便氤氲开来,盈满整个口腔。

忽地在眼前展开一幅画卷,青山绿水,漫山新茶。汲取于此的一抔茶叶经历了怎样的波澜历程来到了我的面前?浓缩在了这仅仅罐装的500ML里面。

绿色一旦与水契合,便有了灵魂。在杯中上下翻腾灵动,扑鼻的香味便也由杯口悄然溢出,只需片刻,青绿摇曳,心便随着茶叶渐舒渐展。

来自高山,又被尖锐的目光精细挑选,这在山间在风日里长养的精灵。经过手掌与炙热的锅底的抚摸,躺在我手心的只是扁扁的一段一段,皱皱的纹路相互扭曲,缠绕它的是一路走来的艰辛磨难。然而无论外表怎样,那香气直直沁人心脾。

想若,那茶在山间呆久了,便也脱胎于土地,有了诗人的灵性。

想若,那茶如若生于古代,未必不可落得灿烂的女子品性。

娴静优雅的茶会在阳光浓烈的日子里,摆弄拾掇着自己的裙袍。阳光细碎地洒在她脸上,她微微眯着眼,笑着,浅浅满足地微笑着。这样的女子身在自然的怀抱,在风日里长养,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也必清明如水晶呵!

把手掌稍稍握紧,似乎还有些粉末掺杂其间,这些如尘埃似的东西一粒粒细细的黏在它们那些干缩的身躯上,在灯光下,甚至能折射出银亮的光线。这些茶叶放在手心几乎是感觉不到重量的,但是我怎么不会知道,那些需要它们承受一生的重量。

拳起双手,让每一枚茶叶顺着手心碰触到杯底,隐约听见被子里面清脆的回响,这是茶叶在杯中奏响了生命的乐章。像雨水的灵动,欢乐而骄傲的音符紧锣密鼓地踏着节奏蹦进杯中,随即切入废水迫不及待的呼呼喘气。

一壶沸腾的水,猛然间划破它们的宁静,茶叶便开始在杯子里一圈又一圈的轮回。一个个婀娜多姿,一个个摇曳生辉。纷繁舞动的叶子在透过玻璃壁向我们展示着它们的优雅,用羞涩裹挟住身体绽放楚楚动人,又或者去敞开胸怀,伸出双手托举中心的嫩叶,然后手舞足蹈。那些弯成不可思议的弧度,穿梭在缤纷的绿色中,交错有致,勾勒出繁华至极的华美光芒。

茶叶遇水,灵魂显现。

与之前躺在手心时作比,一动一静。当繁华缓缓隐没之后,杯中的世界又趋于最初的宁静。带着对万物对上帝上午虔诚信仰,茶叶开始向杯底游去,一层一层往上叠,越见稠密,不约而同。像极了在耶路撒冷哭墙前匍匐的信仰人群。

由宁静到繁华,再有繁华回归宁静。是茶叶脱离茶树,辗转烘制,遇水则灵,沉入杯底的诗篇啊!

如果,那茶就是女子,我愿给她取名“茉莉”。茉莉长于风日里,生于传统的茶乡小镇,生生世世都羁绊紧了茶。战火纷扰,被迫远走,离开亲人,机缘巧合,入得宫廷,一时荣华尽至。看惯罢,茉莉保持了茶乡女子特有的恬淡的秉性。

东方朔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之语,茉莉曾经生于青山,又颠沛流离,后又进入宫闱,现在想来,一切浮云过往,自是毫不介怀。而今的茉莉真是心静如山,悠然有古代贤者乘风归去的隐逸之风了。再次时隔多年,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家乡后,茉莉只身站在漫山的茶树前,多少细碎的日子在脑际幕幕呈现,那些旧的过往不正像极了她亲手泡制的——杯中茶。

我一直耿耿于怀那固定在500ML塑料瓶装的饮料茶,它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它应该把繁华绽放在那唇齿留香的杯盏中啊!

茶叶,它们的出身本就不平凡。栽种在高山之上,吸透了露水的清澈,汲取了迷雾的深邃,更是在白昼与黑夜,将光聚合,凝结成了适合采摘的一小片。这萃取自顶端的精华,被高温炙烤过,被废水冲泡过,却一直保持生命最原始的绿色,却一直让最浓郁的茶新弥漫。

品茶,品人生。

当我们最终尘埃落定,是不是恬淡从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