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
溧水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是国家重要影视基地和农业科技基地,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的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你喜欢!
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溧水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告别县级建制,开启了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新纪元;我们迎来战略新机遇,迈上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新征程。一年来,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溧水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工作全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以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撤县设区的良好开局,在现代化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亿元;财政收入55.2亿元,增长22.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4亿元,增长21.2%,税收占比达82.7%,增幅位居全省市县前列,收入质量和增速实现双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5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79元,分别增长11%和12%。继开发区之后,永阳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了新的跨越。
项目质量明显提升。主动顺应转型要求和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把项目质量作为提升经济质量的关键抓手。提升招商水平。强化主题招商,严把项目准入,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96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1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南京万辰生物科技、新时代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成功落户,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加快突破,形成集聚。加快项目推进。不断完善协调和推进机制,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办理服务,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年度189个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有力,开工率达97.4%、竣工投产率达60%,其中10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和形象进度在全市考核中位居前列。加强载体建设。开发区瞄准创成国家级开发区目标定位,聚力“拉框架、攻项目、增功能”,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和运行质量效益提升,综合排名列省级开发区第13位,比上年前移9位;宁溧高科技产业园坚持基础设施和招商选资并进,5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全面拉开,一批“两高两自”优质项目成功落户;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重点项目推进,初步拉开道路框架,完成投资6.3亿元,引进高科技农业项目9个,被认定为省现代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农业部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引进陈道明道格影视等30家品牌文化企业,园区文化企业总数达到50多家,被命名为全国影视拍摄外景基地。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优化调整为7.5:58:34.5,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突破、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业经济质量优化,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4.5%、33.6%;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26.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9%,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提升,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22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增长19.2%;物流业完成增加值34.7亿元,增长30%,航空物流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均保持30%以上增长,胭脂河天生桥遗址公园完成核心区规划、征地拆迁,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等项目建设,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实验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新引进浦发银行、中信证券、南京证券,金融机构总数达44家,全年各项存款余额256亿元,贷款余额218亿元,存贷比85%,新增存贷比12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效农业4.1万亩、设施农业2.14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0个、家庭农场130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达91%,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出台《科技创业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奖励办法》,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实现专利授权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5件,新增省市著名商标19件、名牌产品26个。加快科创载体建设,新增孵化器面积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9家,紫金(溧水)特别社区完成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企业研发园1万平方米标房建成运营、5.5万平方米中试厂房主体竣工,永阳科创社区被中国科协认定为海外高智人士创业基地;招才引智成效明显,全年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名、科技创业家2名、集聚“千人计划”人才5名。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深化六大综合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改革纵深发展。深化发展方式改革,聚焦创新型和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城南核心区高水平启动幸庄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招商选资等工作同步推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领域改革创新,出台《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实施意见》等规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要素保障改革,国资企业融资到账68亿元、授信40亿元,组织实施项目150多个,国资企业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全区功能板块建设、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发挥了突出作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全区工业项目亩均产出提高35%,清理低效利用土地40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80亩、土地增减挂钩1500亩、耕地占补平衡2000亩。深化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突出财权与事权匹配,出台对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开发区和各重点功能区政策倾斜,有力激发基层及各功能区内生增长动力;出台《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规划会战行动、城建提升计划,初步形成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
规划会战成效显著。组建区规划分局,完善规划编制开放式竞争比选工作机制,完成总规修编、美丽乡村规划、城南新区规划、新市镇城市设计等53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景观规划逐层深化的规划成果体系。全区上下规划意识显著提高,规划管理显著加强,区域发展空间更趋优化,规划在配置资源、培育产业、建设项目上发挥出重要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各重要功能板块成熟度,带动了一批高端项目进驻,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城镇能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宁杭高铁溧水站建成使用,溧马高速、省道340先导段、竹海大道建成通车,淳芜高速、宁高新通道、省道341先导段等重大交通工程加快推进,溧水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灌溉二期工程竣工,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柴山变建成投运,全区水利、电力保障能力有了新加强。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城南新区区划调整稳步实施,面积扩大到52平方公里,“五纵五横”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紧紧围绕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大老城改造力度,对最大城中村小西门片区进行整体征收改造,征收面积达8.45万平方米,加大老旧小区出新力度,累计出新24.2万平方米,开展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试点并取得较好成效。新市镇建设取得进展,各镇聚焦1-2平方公里新镇区,推进产业、人口、资源和公共服务集聚,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7亿元,引进了雅居乐等重大项目,发展带动力得到增强。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宁杭高铁溧水段两侧百米范围内景观化改造,启动竹溪园景观公园、中山河沿河环境整治及城区绿行系统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9万亩、城市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高速公路八大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溧水崭新城市门户形象;集中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工地扬尘污染,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强化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市下达环境约束性指标任务;投资32亿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水务一体化工程,年度完成投资15亿元,引江供水全线贯通,全区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明显提升;获得国家生态区荣誉称号。深入推进“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工作,完成动迁面积22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9.4万平方米,被市表彰为立功单位;良好工作成效,使溧水空间优势更加彰显,为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创造了必要条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公交一体化改造、智能交通一期工程建设,构建保洁网络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城市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等工作深度融合,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区重点项目38个,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全域覆盖,焦赞石、山凹村分别荣获市“水美乡村”、“十佳美丽乡村”称号,傅家边村被评为省最美乡村。
一年来,我们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5%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更大力度推进“民生改善十大体系”建设。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深化创业带动就业,出台《加快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展实施办法》,加大对大学生等群体创业扶持力度;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下。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路径,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帮扶,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1%;出台《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业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医疗保险与47家省市级医疗机构联网结算,将1.8万名各类被征地人员纳入城保体系,被征地人员实现即征即保、应保尽保,荣获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示范县称号。社会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建成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政策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对城乡70周岁以上非财政及社保基金供养的老年居民增发一次性养老补贴工作形成机制。突出抓好拆迁群众安置这一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全年开工建设安置房213万平方米,“五个优先”保障措施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合理供应、引导品质提升,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
社会事业协调提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引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工建设元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开发区实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异地新建等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度和整体水平在全市保持领先,创成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整合卫生资源,区口腔病防治院整体划转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有序推进;扎实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基层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新加强,群众健康建档率达82.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蒲塘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豹幽默艺术团获国家文化部表彰,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区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工商联、文联、残联、老龄委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广播电视、人口计生、民宗、台侨、档案、地方志、气象、人武等工作也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城乡“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全覆盖。深化平安溧水创建,推进城乡一体化巡防机制建设,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安全质量集中整治、环境专项集中整治、信访突出问题化解、行政执法大检查“迎亚青”四大专项行动,强化责任落实,推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化解和稳控一批矛盾纠纷,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作为。认真执行中央及省市有关作风建设及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大力开展“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执行能力”主题活动,对标找差、对标奋进,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充分尊重民意,政府班子成员带头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扎实开展建议提案办理“回头看”,办结率、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均为100%;高度重视舆情处置,建章立制确保群众有反映、件件有答复。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作为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资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的成绩是在溧水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我们深切感受到,溧水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依靠的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依靠的是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依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回顾过去一年,全区干群在许多艰巨复杂工作中所展现出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令人感动,全区人民为家乡今后更大发展所发挥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作用催人奋进,所有这些必将汇聚成推动溧水跨越赶超的强大正能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溧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溧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主要是:对照融入主城、打造副城新定位,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方式、城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对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新标准,在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对照新一轮综合改革新要求,在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篇2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承转之年,也是深度融入主城、打造南京副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前溧水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现代化政府管理格局、体系化制度保障“三大落差”。要更加注重打基础、利长远,以更长的时间尺度思考发展理念问题,既重视当前发展的“显绩”,更重视长远发展的“潜绩”,追求不留后遗症、不留遗憾、可持续的增长;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以更大的空间尺度思考发展定位问题,坚决打破梯度递减的郊县发展思维,实现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合理分工、有机融合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格局;要更加注重听民意、惠民生,以人为本诠释发展最终目的,围绕人的幸福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新型产业化、新型城镇化为主攻方向,突出以人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各项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确保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按照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安排,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是:(1)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2)结构性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8%。(3)调控性指标:新增就业人员中大学生占比提高5%以上;科技创业投资增长15%以上。(4)约束性指标:城镇化率达60%;单位GDP能耗下降6%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改革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全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激发转型创新的动力、凝聚跨越赶超的共识。按照区委《实施综合改革工程重点任务的意见》要求,政府将切实围绕“五区”示范,抓好既定40项改革任务的细化落实,确定路线图、时间表,科学制定各项具体改革任务实施方案,逐项组织推进实施,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能扎扎实实推进和完成,以改革的成效取信于民。
今年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创新型和服务型经济,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规划、土地等要素资源向服务业倾斜力度,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加快柘塘新城和高铁小镇建设,突出发展枢纽经济和离岸服务业,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商贸物流集聚地;建成天利广场一期工程、顾家欧亚达商业广场、康利商业广场和五洲星世纪商贸城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华东大世界、新时代五星级酒店等项目,提升城区服务业业态和功能;加快培育商务楼宇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研发和商务楼宇建设,促进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等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围绕轻轨S7线建设和城南新区CBD规划布局并启动招商,推动城市商业中心区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围绕打造长三角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和户外运动基地目标,启动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打造“溧水十景”和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加快推进胭脂河天生桥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营销和品牌推广,塑造溧水旅游新形象,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保持30%以上增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比亚迪、创维等龙头项目带动,突出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扎实推进“百企升级计划”,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升经营管理,实现转型升级,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综合运用规划、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继续加大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和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全年完成3000亩,引导低端产业有序退出。
突出功能板块建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功能板块建设,切实发挥集聚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核心作用。开发区要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功能提升,进一步强化集约理念和效益意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对标找差,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力争进入省级开发区10强。宁溧高科技产业园要按照打造溧水产业发展样板区定位,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项目10个、开工项目5个、竣工投产项目5个。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要瞄准进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行列、打造南京生物农业谷核心区目标,聚力产业化水平提升,新引进高科技农业项目10个,开工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共建大学科技园。幸庄科技产业园要致力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引领区,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5万平方米研发载体,努力在产业培育上取得突破。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要进一步加快核心区建设,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度和承载能力,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经济质效提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人才开发与产业融合,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加速培养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全年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29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名、集聚“千人计划”人才2名、培养高端人才团队1个。推动创新载体高效运营,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加快紫金(溧水)等科创载体、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风投等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领域,提升创新绩效,全年新增孵化器面积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0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个。优化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机制,继续严把项目准入,不断提升项目标准,着力在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行业前十强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确保新引进5亿元项目20个以上、千万美元项目5个以上;坚持科学考核导向,继续实施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全力推进年度18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竣工投产率达70%以上。优化就业结构,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城市经济等高端产业,完善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人才住房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大学生来溧就业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人口素质提升,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500家。
(二)突出以人为核心,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树立先进规划理念,切实将“人文、宜居、智慧、绿色、集约”理念有机植入城乡规划建设之中,更加突出主体功能区、高效混合用地、公交优先,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起点建设,更好彰显溧水生态底蕴和独特城市风貌,更好指引建设一个高端产业繁荣、城市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发达、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副城。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巩固和深化规划会战成果,全面加强各层次及各专项规划间的衔接,加快各类规划编制和成果深化,建立全面完善的规划成果库,以规划为先导加速融入主城、迈向现代化。严格规划执行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真正把规划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强化城镇功能提升。突出产城融合,推动城市、产业功能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城南新区要突出无想山城市中央公园和幸庄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成熟区域开发,推进新区由基础设施建设向完善城市功能阶段转变;老城区要以推进小西门城市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打造城市商贸中心,着力提升老城区商务商贸的发展能级;柘塘新城要依托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轻轨S7线站点综合开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空产业及与空港客流相匹配的高端商业业态,努力打造现代化空港经济新城;石湫要按照打造全市新市镇样板定位,深化与市场力量合作,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尽快树立标杆形象;东屏要以高铁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融入溧水主城步伐,提升城镇化水平;晶桥要以与开发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为契机,探索园镇互动发展新模式。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推进轻轨S7线、S1线建设摆在支撑溧水融入南京主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放在检验沿线各级各单位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角度来衡量,确保工程尽早开工、顺利推进;加快推进省道340、淳芜高速、宁高新通道建设,全面启动省道341建设,加快省道246北延工程建设,构建与南京主城对接的快速交通体系;优化区域内部交通,溧白公路、白袁公路建成通车,抢抓政策机遇,启动新一轮152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基本消除等外农村公路和农路危桥;完成水务一体化工程,启动石臼湖防洪能力提升一期工程、燃气一体化工程建设,完成110千伏白马变电站扩建等一批电力工程。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规划,加强慢行交通绿道等设施建设,科学设计各类交通间的无缝衔接,努力形成以轨道交通、城乡公交、公共自行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绿色出行方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理顺城市治理体制,成立城市治理委员会,构建大城管格局;推行城市治理标准化、网格化、数字化,实现城市管理标准、责任、监督全覆盖。
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以新市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着力推进新市镇建设,各镇要继续聚焦重点,加快打造镇域商业、服务和生活中心,推动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有序推进新社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划稳妥实施村庄撤并,加快打造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推动农民社区化集中居住,让更多农民分享城镇化红利。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城市反哺农村,探索国企与各镇合作新机制,积极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坚持点线面结合、滚动开发、善做善成,投资49亿元,实施项目70个,重点打造美丽乡村核心区和环山河片区,启动三叶园林、石头寨、枫香岭片区建设,力争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特色精品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关系,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2家;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达20.5%;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物农业,打造新的增长点,力争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在全省位次继续前移。
(三)突出生态安全底线,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持续稳定改善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科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等五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两纵两横”生态走廊和绿色屏障建设,实施“沿湖沿河环城环水”绿带建设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石臼湖生态湿地、环山河省级湿地公园及一批景观通道,新增造林0.5万亩、城市绿化30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率分别达34.4%、43.5%。严守生态红线,刚性管控生态功能保护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狠抓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支持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支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刚性落实、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9322”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城郊结合部及城中村片区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出新2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扩面,探索建立建管分开、管养分离、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的城乡综合管理养护新机制。更大力度打击违法建设,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实现新违建零增长、老违建尽快清,对违建管控不力的单位和地区,坚决启动行政问责。扎实推进城市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尽快实现城区到各镇主干道路亮化全覆盖;完善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治理环境突出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防治,加大灰霾治理力度,严格工业废气达标排放,深化扬尘管控、秸秆禁烧、黄标车淘汰、燃煤锅炉关停改造等工作,开展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切实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突出水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天生桥河、南门河等5条河流整治,加大沿线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整治,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污泥处置等设施建设,促进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观山工业集中区等生态修复工作,完成迴峰山等宕口治理工程。突出群众身边污染防治,加强对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环境热点问题的治理,完善投诉和快速执法响应机制,切实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突出民生优先,更大力度促进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提高最低缴费基数,加快城乡保障一体化。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进更高质量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鼓励全民创业提高经营性收入,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转移性收入,深化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财产性收入,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特别重视抓好低收入农户帮促解困,确保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制定社会养老机构布点规划,投入使用区社会福利中心,实施镇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工程,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事业、培育养老产业。加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确保安置房及其它保障性住房供地应保尽保,开工建设安置房150万平方米,用两年时间实现“房等人”目标;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提升建设品质,引导房地产业在推动农民进城、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高质量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开发区实验学校主体工程;支持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巩固深化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成果,着力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发展、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积极引进高校进驻,更好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区人民医院等级创建,加快推进区中医院、区精神病防治院建设,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提标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认真落实人口和计生政策,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促进人的现代化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启动体育公园提档升级工程,完善城乡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以推进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构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权责一致”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严格落实社区减负相关规定,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向村(居)倾斜力度,推动社区职能向综合服务转型,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平台、服务居民的阵地、和谐稳定的基础。深化“平安溧水”建设,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强化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做到打击犯罪有力、维护稳定有序。高度重视校车校园、企业生产、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地下管网、医院商场等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监管,完善事故隐患排查、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篇3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城建提升计划,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乡总体规划、无想山城市公园概念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供电设施布局规划等编制,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轻轨S7线试验段开工、S1线完成90%柱墩建设,S246北延、S341加快推进,淳芜高速溧水段、宁高新通道溧水段、溧白公路主体工程全线贯通,110千伏白马变增容工程竣工投运,有力支撑城市规模能级提升。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康利商业广场建成营运,建成无想山城市公园一期、陈沛河公园一期、竹溪园等工程,完成体育公园景观化改造,开工建设区影视文化中心、博物馆,建设市政道路29.2公里,新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9个、投放公共自行车450辆,更新公交车160辆,城区到各镇主干道路亮化实现全覆盖,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Piffle3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荣获市环境综合整治立功单位称号。深入推进动迁拆违,完成动迁174.6万平方米、拆违11.8万平方米,实施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27个,城市空间得到新拓展。大力开展治乱整破,出新老旧小区17个、面积91.8万平方米,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22条,村(居)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力整治交通秩序,“智能交通”工程整体建成投用,新建停车场12处,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组织志愿者4.5万人次参与交通引导,群众出行环境更加优良。
美丽乡村更显亮点。坚持旅游带动,投资18.9亿元,实施项目107个,镇与平台组建4家合资公司共建美丽乡村,重点片区进展顺利,傅家边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中型桥梁8座,疏浚整治河道21条,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万亩,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55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1%,荣获全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区称号。新市镇建设深入开展,各镇聚焦重点、加大投入,有序推进镇域商业、服务和生活中心建设,和凤镇镇北新区拉开框架,白马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305.86平方公里,实施生态建设八项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创建。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实施高速公路互通及主干道路沿线景观提升,新增造林1万亩、城市绿化20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34.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4%,环山河、东屏湖成功创建市级湿地公园。关停枫香岭采石场,实施白马廻峰山、晶桥小茅山等宕口生态修复。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天生桥河流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集中会战建设污水管网294.2公里,实施区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切实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扬尘控制率达100%,秸秆禁烧工作获省表彰,完成221台燃煤锅炉关停改造,关闭污染企业93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2%。
强化为民办实事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千方百计强保障、促和谐,切实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就业创业更加活跃,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297.8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222人、其中大学生占比达42.5%,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企业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与市同步调整,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医保实现同城联网结算,低保实现城乡同标,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至1630元;新开工安置房142.9万平方米、主体封顶82.8万平方米,建成其他保障性住房440套,改造农村危房22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