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

2016-11-04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善于在读书中思考,善于在实践中创新,培养读书的成就感。你会做读书手抄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的图片

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图一

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图二

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图三

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图四

关于读书的8k纸手抄报的资料

一、名人读书故事

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他的祖父母更穷。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来变成回龙山。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晚上,他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陈二爹的夸奖。

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虽然贫寒,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小仲揆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别省这点儿油了。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哥哥,是吧? 小仲揆说着,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实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二、读书名人名言

1)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2)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5) 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罗斯金

6)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8) 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9)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10)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三、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则

1.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3.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8k纸的手抄报

2.文明礼仪手抄报8k纸

3.读书节8k手抄报

4.安全教育手抄报8k纸

5.我爱读书手抄报8k

6.关于读书的手抄报4k纸

7.8k手抄报 传统文化

8.交通安全手抄报8k纸

9.8k纸环境日手抄报

10.8开纸的手抄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