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
相关话题
从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来看,无论试题难易,学生们的得分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阅读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的文章)要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的文章):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一、文章阅读策略:
(1)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2)边阅读边归纳。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
(3)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阅读题目,找出选择肢相对应的区域。划出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1A1B等字样,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5)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
(6)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即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选择题的解答方法(答题提示:选项和原文的严格对应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不在题干范围之内)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此三者是你选择正确答案的保证。)
1、词语理解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断句子正误,要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有些选项中的内容信息原文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所以要仔细判断。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3、信息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4、要点归纳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5、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选项的内容可能是原文中没有的,是根据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推断出来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二)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高考常考),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是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渲染:对其他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
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高考常考),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顺序: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一种叙述方式,作用是使文章层次清晰,眉目清楚。
插叙:指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其作用是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一直是一个受命题者青睐的设题角度,对这类问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不同修辞手法各自的作用,如: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揭示本质,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其中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为高考常考)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