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论文,有关学校学生管理论文

2017-03-08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论文篇一

《 浅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

【摘 要】社会上对民办高校认知力不高和现行招生体制的局限,使民办高校显示出了与公办高校明显不同的特点。这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惑,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学生做好服务,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 团队教育 就业服务

近20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历经艰难曲折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民办高校的管理仍然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如何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管理已经成为每所民办高校函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的自卑、不满心理。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大都因为高考不理想或学习成绩差而进入民办高校学习。因此,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形成一种对自己否定的态度。面对挫折时往往会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就会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消极的对待人生。

(二)学习的压力导致厌学情绪。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很难跟得上大学的正常教学。除此之外,为了将来就业,学生还不得不参加各种形式的等级资格考试。这使大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从而导致厌学甚至完全放弃学习的行为。

(三)对学校的管理不满而产生的厌校情绪。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大部分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较为严格。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经常拿自己跟公办学校学生比较,感觉自己不自由。一旦这种差异感不能得到有效地引导,就会产生极端的厌校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孤僻的性格。

二、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线队伍,辅导员在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就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重点。

(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建设。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辅导员的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实是,一方面学校大批招聘,另一方面纷纷走掉,使得辅导员流动过于频繁。从目前形势来看,学校方面并不担心招不到人,因为人才市场上高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如果学校因此就轻视现有人才那就大错特错了。学生管理工作有他的特殊性,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是要付出感情的。如果辅导员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但会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利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校的美誉度。因为,如果辅导员的经常更换会导致学生要经常适应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极易引发学生的厌恶心理。一旦学生感觉新辅导员不适应他们的口味,就会对新辅导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产生管不了或不想管的情况。这样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辞退或辞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一只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三)辅导员工作方法运用。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来自教师的尊重鼓励与关心是持久的动力与支柱。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可以经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而健康成长。而辅导员不轻易地漠视则会造成学生低落和消沉,一般在成年人看来很小的问题在学生心里往往会被放大,如果不能及时引起教师的注意,就有可能使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就此沉沦,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因此每个辅导员都应该注意与学生的交往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个性、良好的情绪去开展工作。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较散漫、调皮,对高中的严格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因此,这就需要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把握一个度,运用宽严相济的的方法来管理学生,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不仅自己的工作做不好,对学生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有时候辅导员适当的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较为轻松地心情来遵守学校的管理,会达到更好地效果。

(四)增强辅导员的服务意识。目前,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决定着学生就是学校的“上帝”。失去了这个“上帝”,学校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源泉。因此,辅导员应该树立一种意识:自己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指挥学生。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民办高校每个辅导员的工资都是学生发的。既然这样,那就应该考虑“别人给我发了工资,我有没有为他创造出价值?”所以辅导员应当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困难,并予以解决。

(五)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育。高校应当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活动加强能力训练,进行人格塑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适应社会。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活动方式要多样化,如举办体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集体活动最便于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传感效应,便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六)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社会认知度低。这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处于一定的劣势。这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有一种自卑和恐慌感。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训,不仅关乎学生的就业前途,对学校的知名度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七)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现代化企业科学与专业性含量加大,即便是像销售员、车间操作工等一些传统岗位的职业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公办高校所不能比拟的,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

(八)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加强对学生及辅导员的就业培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如:企业选择,工资待遇等都会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咨询。现实是,很多辅导员都是刚从校门出来,没有任何社会、企业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无能为力。因此,学校就业服务机构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在辅导员队伍中适当配备部分有丰富社会经验者,以达到更好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也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针对毕业班学生开设《劳动法》课程,使学生知道为自己维权的同时也应该明白对企业所负担的义务。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论文篇二

《 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的基本工作之一,其效率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民办高校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对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进行思考与研究,旨在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 实效性 提升

一、引言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总体来说实效性不强。要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需要优化学生管理队伍、转变学生管理观念、创新学生管理观念以及改善学生管理方法。

目前,已经有众多学者对该论题进行了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并未详细分析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原因,也没有系统的提出解决的对策。[1]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加强

从实际调查的结果分析,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数量就相对欠缺。具体地说,一名辅导员往往需要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对相关的行政工作负责。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数量较少,并不能针对学生开展全面的管理工作。

其次,虽然国家已经逐步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薪酬,但依旧没有相应的制度对辅导员的职位进行确认。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很难招收到具有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人才成为辅导员。换言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往往是应届毕业生,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

基于此,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并不足以应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也就无法取得较高的成效。

2.管理理念落后

不得不提的是,从某种程度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达不到私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程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以及高校给予的财政支撑。更进一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仍旧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导致管理的实效性相对较低。

例如,在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纯的说教模式进行管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对学生的说服力也相对较低。同时,民办高校也没有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工作,也没有针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进一步建设学生管理队伍

从根本上说,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人来完成,要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就必须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学生管理队伍。

一方面,高校需要对在职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开展定期的培训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等,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目的。同时,高校应该制定一定的考核及奖惩制度。例如,高校可以将培训后的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晋升的重要标准,并且会对考核不达标的职工进行惩处。基于此,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够被调动,才能够促使其认真面对培训,并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适当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待遇,并为其制定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前提下,高校才能够对外招收到具有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学生管理人才,才能够从招聘的角度优化学生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果。同时,这种对外招收的制度能够对在职人员进行更进一步的激励,能够带给其压迫感,促使其更加认真的面对培训,并主动的学习与提升。

2.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同时,民办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要利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才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民办高校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即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转变。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要尽量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才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够真正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管理的实效性。

其次,民办高校必须要对说教式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地说,民办高校应该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课程,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大学生更加合理的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并更有目的性的成长与发展。同时,这也是民主思想的一种体现。

更进一步说,民办高校应该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一方面,学生要求平等参与涉及自身利益事情的管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民主观念,彰显人文管理精神;另一方面,彻底改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以实现学生管理向“市场化”的转变,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等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和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最后,民办高校应该转变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理念,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辅导员的核心作用,同时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这种背景下,辅导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情况。[2]

基于此,辅导员才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更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才能够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的基本工作,决定了高校的运作效率。目前,民办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高。这就需要众多高校合理分析学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前提制定更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振鹏,任艳. 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7)

[2]袁磊.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8)

[3]潘红红.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术问题研究,2012(02)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论文篇三

《 浅谈民办高校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 》

摘 要: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了民办高校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具备什么条件、做好哪些工作、做好这些工作能够达到什么效果。针对这三个方面,探讨了班主任是如何通过多样性的方式方法,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班主任;学生管理

一、提高管理者自身素养和能力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独生子女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也得以迅速传播。传统的以奖惩为激励机制,以正面灌输、集中训导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管理。由于本校的班主任,不同于其他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每天都要与学生密切接触。因此,作为一名班级学生工作的重要管理者,面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管理对象,就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思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工作。所谓自身素养,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

1.思想素养

班主任,首先要在思想上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进步有坚定的信念,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具备以上这些基础,才能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

2.道德素养

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以致社会文明发展相对滞后、价值观尤其是道德取向混乱的现实中,人们对物质的理解和追求不尽相同。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都还不十分成熟,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准确的判断力,需要班主任随时提醒和正确地引导。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抵御外来的诱惑;另一方面,要有奉献精神,热爱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3.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涵盖面非常广泛,它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这一品质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形成的,也是一个人内涵的侧面反映。作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才能在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并且正确地引导学生。

4.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二、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分类管理

1.深入了解并分析学生特点

随着国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人数大幅度上升、信息化手段的逐步普及,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媒体等渠道涉猎众多知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较为独特,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自我意识较为明显,这些都为新时期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现实可能。作为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首先要从专业入手,了解多数学生的共同点。不管学生专业的选择是主动或是被动的,每个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传播类专业,学生多数思维活跃,行为自由,不喜约束;理工类专业,学生逻辑性较强,性格开朗、大方、不拘小节;经济类专业,学生性格沉稳,做事认真细致等。其次,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1)学生来源。我校的教学层次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生生源有参加全国高考入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参加N+X考试入学的中专、职高生;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城市的;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2)家庭情况。在校生中有的来自健全家庭,家庭关系和谐,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也有来自贫困、不发达地区的。其中,半数以上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3)学生性格及心理状况。学生来源以及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娇纵任性、目中无人、孤独焦虑、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等较为极端的心理现象在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可以见到。

2.因材施教,分类管理

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和班级整体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班主任才能更好地采取管理措施:(1)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班主任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背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掌握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对未来的人生规划等,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对学生平时出勤、课堂听讲情况、笔记、作业、成绩以及在各项活动中的细微表现的观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2)对待特殊学生应实行柔性管理,制定目标,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普遍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个别学生,要讲究方性方法,采取阶段性管理,即“柔性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给学生一个适应、成长的过程。

这种柔性的、突显人性化的管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传统学生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强调用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系统控制、全面监督,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片面重视管理的“刚性”和“硬性”,忽视管理的“柔性”和“软性”,缺乏管理的人性化,使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脱节。对于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两类学生”――贫困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更应加强关注,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适时地引入专业人士的辅导与治疗。 专科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由于自身或家庭的因素,他们习惯于自由发展,放纵自我。因此,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刻,班主任不要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大道理,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教育方式,这只会激化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转变工作方式,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出发,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在他遇到困难时及时有效地为他提供指导和帮助,让他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爱”,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认真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改正自身的缺点。

二、通过各种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从小事做起,全员参与,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如:建立干部轮岗制,给每位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定期召开班会,统一班级思想,交流感情;建立班级博客,及时发布班级动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在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动员全体同学参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的工作,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策划活动方案,到组织实施,再到活动后的总结,全部都由学生来承担,让学生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位置。

2.在各种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班级就像是一个团队,班主任则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要想增强凝聚力,团队活动就十分重要。适当的团队活动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增进彼此间的感情。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每一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班级变得更加和谐与团结。

综观上述各项,做好一个班主任着实不容易。对学生个体而言,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还要经常关注学生个体的变化,亲近学生,感受班级学生的状态以及情感波动,适时地与学生谈心,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周到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切实的关爱。

对班集体的管理而言,班主任不仅要处理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给予学生展示、提升自我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建设出一个和谐优秀的班集体。

总而言之,不管运用何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悉心引导,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姚祖军.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有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论文推荐:

1.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论文

2.有关民办高校管理论文

3.浅谈民办学校管理论文

4.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5.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论文

6.浅谈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