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短篇励志故事素材
同学们无论是在写作文还是写演讲稿在时候,都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名人短篇励志故事作为素材,那么名人短篇励志故事素材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短篇励志故事素材:郑振铎炒股
作者:龙振昼
1942年6月,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使得中国政局动荡,经济也遭受重创。由于物质匮乏,满目疮痍的中国物价逐日飞涨。如何赚钱维持生计,成了国人心中的头等大事。
处于象牙塔中的文人,也感知到了这种“生之艰”。著名作家郑振铎的妻子高君箴,有次买菜回家,发现忘了买丈夫最爱吃的莲藕,待到转回市场时,价格已经翻了一倍。那晚有朋友造访,谈及当时的形势,郑振铎对朋友说:“太可怕了,今后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朋友对他说:“我听说最近股票市场正在兴起,有很多人买股票赚了钱。”
郑振铎闻言,详细向朋友打听了相关事宜,觉得这是一个生财之道。其时,因战事的影响,好多报社稿费低,且经常因故停刊。依赖稿费过日子的郑振铎考虑来考虑去,最终痛下决心试一试投资股票。在征求家人的意见时,他对妻子说:“我先购买一些股票,试试效果如何。”
初入股市的那几天,郑振铎频繁奔波于银行与股市之间,原本就清瘦的他,不几日,就更显憔悴。
有一天,郑振铎在路上碰到好友老舍,老舍见他这副模样,关切地问他:“听说你近来炒股,怎样了?”
郑振铎听后,幽幽一叹:“我每天都去股票交易市场,看到股票价格上上下下,心里的变化如天气一般忐忑不安。我这一生还从来没有那么在意过一件事情,为此甚至茶饭不思。所以,我决定,到此为止吧。”
老舍听后,同情地看着郑振铎,说:“每天那么疲于奔命,这样的行为无非是为了利益,股市浮沉,人心随之,太可怕了。”
第二天,郑振铎来到投票交易市场,股票又大跌。他咬咬牙,卖掉了手中最后一只名叫“新光”的股票。算下来,单单这只股票,他就净亏了16万余元。
回到家里,本来亏得很惨的郑振铎却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坐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而后,他拿起自己最喜欢的书本,又开始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书可荡涤尘心,更有助于修养。”当晚,从残酷的股市中折戟而归的一代文学家,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也许,这就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领悟吧。
名人短篇励志故事素材:井柏然——暖暖话,谦谦心
作者:吕保军
一部《捉妖记》捧红了“暖男小生”井柏然,人气呈井喷之势,锐不可当,赢得了粉丝支持、同行赞誉、导演青睐的大好开局,这不仅得益于他一贯低调谦逊的行事作风,更得益于他真诚坦率的说话之道。
面对偶像,坦率交心显真诚
在电影《失孤》里,井柏然和刘德华配戏,两人共同踏上寻亲之旅,一路上就像一对父子般亲密相处。井柏然坦言,能和华哥合作,一开始觉得特别开心;然后又非常紧张,因为华哥是天王,就像一幅海报,从小就贴在墙上,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因此思想压力巨大,生怕自己表现不好。但进组接触之后,发现刘德华特别有亲和力,跟他的距离感还是有,但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夸张。本来井柏然在片中是需要跳舞的,但他不会,就有点儿着急,没想到刘德华专门去香港请了个老师来教他,这让他很感动。当井柏然状态不好的时候,刘德华也会骂他,骂完之后还是会在后面保护他,提点他,就像个大哥或父亲一样,这让井柏然觉得非常温暖。整个拍摄过程中,井柏然多次得到刘德华的指点,从如何注意摄影机的位置,到怎么揣摩和感受戏中角色的状态等等,让他受益良多。后来,井柏然内心的压力就完全没有了,他说:“其实我想得挺明白的,因为华哥毕竟是天王,这个戏怎么拍对我来说都是占便宜的事儿。演不好,跟天王在一起,没有人会责怪;演好了,反而加分。”
一句“就像一幅海报,从小就贴在墙上”的妙喻,自己对刘德华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井柏然坦白能与刘德华合作拍戏,从最初的开心,到后来的紧张有压力,再到完全被对方的魅力所折服的心路历程,自然而然地盛赞了刘德华的人品和艺德。最后又真诚地和盘托出,能和偶像刘德华配戏,怎么说都是自己占便宜,这样显得既坦率又交心。
面对粉丝,温暖贴心送真诚
近日,井柏然为电影做宣传时,所到之处都受到粉丝的热烈追捧,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多次造成机场拥堵、道路中断的情况,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追“井”热潮。井柏然多次对粉丝说:“很幸运看到这么多人对我的喜爱,非常感谢,但是不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颜值高、演技棒,对待粉丝又如此温暖贴心,难怪井柏然的人气会如此高涨了。当记者夸他心态好,你的优势就是无欲无求时,井柏然大笑后说:“其实也不能说无欲无求,你说我不想红,不想去跟好的演员和导演合作,这是不可能的,否则为什么要做演员呢?反正我比较顺其自然吧,有呢就高兴,没有就等着。”然后又真诚地说,“其实我一路走来还算挺顺的,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了不错的机会。选片什么的,都是顺其自然,走得踏实,才心里有底。”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深谙此理的井柏然,在与人交谈时从不虚张声势、故作高深,讲起话来往往真情流露,发自肺腑。因而,他的话语总能给人一种亲切、诚恳的韵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与他缩小了心灵上的距离感。这,就是说真话的魅力!
面对危险,踏实敬业露真诚
不少媒体把2015年称为井柏然的“井喷年”,让他坐稳了“最卖座国民小生”的头衔,却很少有人知晓他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艰辛。作为一名高颜值的帅气偶像,井柏然曾在拍摄《捉妖记》最后一幕用大火赶走胡巴的镜头时,自己的脸差点被大火灼伤。当导演紧张地问他有没有事时,他只说了一句:“没事,就是睫毛烧了一下。”这样的轻描淡写,只是为了让导演放心,让粉丝不要担心。难怪合作完《捉妖记》后,导演许诚毅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极力肯定井柏然的敬业与努力,并一再说:“找他来帮忙,我们很幸运。”
很多人认为,井柏然是非常幸运的。但是,他在电影《失孤》中曾三度烫伤,却依然坚持拍完动作戏,这不是幸运;他在《捉妖记》中抛却偶像包袱、颠覆形象的演出,这不是幸运;他为了在剧组赶进度放弃回家过年,这不是幸运。看似幸运的背后,是更多汗水与艰辛的付出;漂亮成绩单的背后,是异于常人的努力。井柏然在采访中说得最有感触的话是:“这一路我走得很踏实,我觉得能对得起支持我的人、对得起我自己,就够了。”这些真诚的话语,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面对殊荣,铭记责任表真诚
2015年7月21日,井柏然被正式授予联合国人居署青年创新创业奖青年形象大使称号。此前,只有周迅、姚晨被授予亲善大使,井柏然是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形象大使称号的内地男演员,也是年纪最小的艺人。井柏然在现场发表演讲时说,能够得到联合国人居署的信任和肯定非常开心,希望能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影响更多有大大梦想的青年,触发更多意念强大的内心。然后他又说,在任期间,他将积极配合并出席该项目下的信息发布会、颁奖盛典等活动,参与项目下全球性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在谈到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时,井柏然诚恳地说:“我是一个演员,拍出更多好的作品,才是对支持我的观众和粉丝最好的报答。我会继续将正能量传递下去,也希望可以利用自己公众人物的身份,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失意不丧志,得意不忘形。面对此次形象大使的授予,井柏然坦言自己根本没想到会有如此殊荣,这对自己来说是份荣幸,更是一种责任!面对殊荣,井柏然没有虚头巴脑地感谢这个感谢那个,他首先想到的是一种责任,并希望这种责任能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以后在生活工作的领域,更好地把自身的正能量传递下去。所谓心诚话必真,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身为新生代力量演员中的佼佼者,井柏然在中国乃至亚洲拥有着高涨的人气和强大的号召力,这源自于他在成长道路上的不断积累,演技越来越成熟,更得益于他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诠释了自己的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名人短篇励志故事素材:不是糊涂是境界
被誉为“当代草圣”的书法大师林散之(1898-1989),晚年双耳失聪,但还常被人请去开会。因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清,开会纯属浪费时间,所以每次开会林老只是象征性地去一趟,待大会开始不久,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
一次,林老像往常一样“溜会”,刚走出会场,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陪同他回家的人:“今天开会怎么没见老钱啊?”“老钱”即钱松喦,林老曾与其同住一幢楼,两人关系一直很好。陪同见林老询问,立即大声答道:“钱老是美协的,当然没来参加。”
“那这是什么会?”林老一副惊讶的样子。陪同有些不解地望了望林老:“这是书协开会啊!”林老更惊讶了:“书协?还有书协?”陪同乐了:“林老,您可是咱们书协的名誉主席啊!”林老一路嘀咕着“还有书协”,走回了家。
如果说普通人把“作协”误作“做鞋的”,而把“书协”误作“输了鞋的”,还可以当做笑话来听,而身为书协名誉主席的林散之,竟不知世上还有个“书协”,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
仔细分析一下,林老不知书协,大概有这样几种可能:一是他老糊涂了,得了健忘症;二是他生性幽默,故意逗乐;三是他挂名太多,一时忘了书协;四是他淡薄名利,把时间全用在了创作上,而对除此之外的事物无动于衷。
先看前两条:我们知道,林老一生身体强健、思路清晰、创作活跃,活了90多岁,即使临去世前数月仍在挥毫不辍,因此糊涂一说不能成立。倒是幽默有一些可能,不过我们从林老听到“书协”二字时的惊讶程度来判断,幽默一说似乎也站不住脚。
再看第三条:挂名太多!当今社会,的确有一些官员喜欢附庸风雅,为了显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喜欢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挂个名,什么名誉主席、名誉会长啦等等,挂的名多了,有时自然就难免会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这些官员显然不能和林老同日而语,纵观林老一生,他始终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终生潜心诗书画,虽然曾做过“七品芝麻官”(江浦副县长),但他对权位从不迷恋。到了晚年,他更是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到了艺术创作中,曾自谓“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这样一位把毕生都奉献给他所热爱的艺术事业,有着“笑把浮名让世人”境界的大艺术家,怎么会对书斋外的喧嚣、浮名动心呢?
可见,这个书协名誉主席,只因没人“敢”挂(林老晚年名满天下,当时曾流传这样一则轶事。郭沫若来南京,有人请赐墨宝,郭沫若当即拒绝:“有林散之在南京,我岂敢在南京写字!”),才“众望所归”地被“挂”到了林老身上。这个名虽挂得“专业对口”,但其实并非林老所愿,他自然也就不会把这样的虚名放在心上了,以至于闹出了不知世间有书协的“笑话”,这和某财政局局长竟然不知“农民也是纳税人”之类的笑话完全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