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政治第七课知识点

2017-06-19

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八年级政治知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一框 财产属于谁

1、财产按归属划分为哪几类

分类: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读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

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公民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切实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法律明确做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5、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p72--73)

6、当财产所有权收到侵害时,公民应该怎么办? (P74第一段)

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收到侵害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非法占有人返还原物。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损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1、什么是遗产?遗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P76)

遗产含义: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条件: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2、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3、法定继承人包括哪些人?

法定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驻父母。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4、遗产继承的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5、继承方式

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的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遗愿处分财产。

6、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相关链接)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其意思表示必须真实,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形式必须合法,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7、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8、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当怎么办?

①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③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框 无形的财产

1、什么是智力成果?(p81)

智力成果是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什么是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3、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称。

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4、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一)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1)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2)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3)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9项权利(p91)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权。

5、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要求)(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二)

维护社会公平

1、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p104--105)

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我们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你见到下列不公平现象,你应当怎么做?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检举揭发

当有人排斥异已、处事不公时: 仗义执言、主持公道 ,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什么样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为什么?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因为: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4、什么是“公平”?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