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教育论文

2017-06-06

差生的定义:第一种是努力学习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成绩差异使他们被区分出来,引发后续他们过激的违反教学管理的行为,第二种是本身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差生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差生教育论文篇1

差生教育策略

摘要:一、转变教育观念,防止教育“边缘化”倾向。二、讲究教育之道。1、维护学生尊严;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3、降低标准,区别对待;4、挖掘生活教育资源;5、寻找教育最佳时机;6、把准学生心理脉搏;7、掌握语言表扬艺术。三、重视环境的教育熏陶。1、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2、辨证看待社会环境的不良现象。

关键词:教育策略;边缘化;教育之道;环境

教育的至高境界是让学生都进步成才。重视差生培养,实现差生质变,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实施对差生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解决的一个教育难题。

1.转变观念,防止教育“边缘化”倾向

1.1转变教育观念。

由于差生总爱给老师制造麻烦,在成绩上拖班里的后退,所以,老师普遍不喜欢差生。不少教师认为教育转变差生是一项艰辛的工程,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有些学校以“精英教育”评定教师,教师把希望都放在了优秀学生的身上,从而弱化了差生教育工作,从而导致对差生教育简单、粗暴,违背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使得教育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转变对差生的情感和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寻求差生教育新突破。

1.2防止教育“边缘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差生思想情趣相投,他们极易走在一起,形成小团体。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互相熏染,丧失了道德观,一旦“小团体观念”变成思想意识主流,思想教育就很难凑效了。现在,不少的班主任采取惩戒差生的办法就是把差生边缘化。为了不影响优秀学生,把差生统统撵到教师的后面或角落处,这样,优劣经纬分明。殊不知这种方式却偏偏适得其反。这些差生在思想上便产生了失落感,他们集体与老师对抗,变本加厉,若是生非,把班里搞得鸡犬不宁,以至于搞乱了整个班级而后快。所以,以“边缘化”方式对待差生,只能使差生在思想就会被颠覆,从而坠落为差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不歧视学生,防止教育边缘化是成功教育的有效途径。

2.讲究教育知道

2.1维护学生尊严。人都有尊严,差生更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要时时处处维护他们的尊严。如果拿他们处处和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那样更容易使他们丧失信心,消弱了前进的勇气。他们成绩考差了,做了错事,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尊严问题。

2.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什么很多差生上网、吸烟、喝酒、打架…屡禁不止,关键在于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在学习中得不到成功的快乐。有些学校实行封闭式教学管理,学生的生活仅局限于校园之内,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对于差生而言,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他们势必将转移到自己赶兴趣的事情上,以寻求精神的释放。对中学生来说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适应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需求。他们在“活动”的天地里获得了成就感,填补空寂的心灵。所以,对这些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深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教师以人为本,真正为学生着想,为他们创设了快乐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搞活课堂;丰富课外文体生活,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对于差生自我教育莫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2.3降低标准区别对待。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根据差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能全班一个标准行事。比如,教师在提问题和作业布置上,教师要针对差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和量度,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对症下药。有些差生缘于成绩差,挫败感使这些学生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出现了迷惘的思想情绪。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教会其科学的学法和习惯,循序渐进,增强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决心。如果学生思想品德差,就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心灵之魂。

2.4挖掘生活教育资源。有些教师习惯于空洞的说教,但是,一般性说教很难引起学生情感触动。“晓之以理,动之以请”也需要切入点,只有打动其心灵,才能激起思想的涟漪,因此,我们要善于寻找和利用现实生活教育话资源,选择学生身边的那些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这往往会起到有效的效果。

2.5寻找教育最佳时机。

教育学生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思想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学生一个“融冰”的过程,教育的最佳境界是学生自我反省和教育。很多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犯了错误,头脑发热,甚至会失去理智。我们教师不能犯急噪病,要学会“冷处理”,耐心等学生情绪冷静下来,寻找到合适的教育时机,这时教育才能深入其内心。如果学生思想情绪和老师有抵触,这是的教育是排外的,在不冷静的状态下,我们还会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将矛盾激化,这样更不利于矛盾的解决,更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产生思想的隔阂,到这时,我们教育宣告走向失败。

2.6把准学生的脉搏。

有些差生,他们的心理特别古怪,这些学生大多与家庭生话有关,有些家庭关系不和,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有些父母离异或忙故等。这些孩子在家里缺少了亲情和关爱,长期失去管教,成为生活中的弱者,他们会产生受歧视的心理。为了获得尊严和别人的尊重,这些孩子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强势,所以,他常常欺负别的同学,不服从老师管教,人格缺陷,胡作非为,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多的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爱,研究他们心理需求,让他们体会更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真正融入社会,让其有一种归属感。收获感动,愧疚感会使这些学生自觉收敛放纵的行为。所以,把准心理脉搏,以“关爱”填补他们心灵的创伤,不失为的一剂教育良方。

2.7掌握语言表扬艺术。

从内心层面而言,人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成功的教育在于教师表扬的艺术性。差生的心理脆弱,敏感。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语气,他们都可能分辩出对他们的态度。我们或许在不经意之中便伤害了他们。这就需要我们真正不歧视他们,能够从小着手,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放大其优点,提高其思想境界。但是我们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和善,表扬要恰到好处,语言要富有激励性和感召力。当学生出现反复,我们要有容人之量,要有耐心,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再次伤害了他们,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前功尽弃。表扬他们要把握好“度”,过多的表扬会淡化教育的魅力。

3.重视环境的教育环境熏陶

3.1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不容忽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班集体。弘杨正气、团结同学、奋发有为的良好班风,浓郁的学风,这样的班级氛围对学生都具有很大的熏陶作用。

3.2辨证看待社会不良现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中学生抵御思想侵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差,学生会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在思想上产生错误的认知。这是,教师要做到旗帜鲜明,要教会学生辨证地看待社会问题,使学生增强自身甄别力。

对差生的教育要求新、求活、求变,符合实际。只要我们找到了教育症结,严格遵循教育的规律,那么我们的差生教育就一定会卓有成就。

差生教育论文篇2

对农村差生教育的探讨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差生的转化成了学校、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只要教师注意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差生实施转化,差生也可转变。

关键词:差生;成因;转化;方法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全面素质的提高,主张发展个性,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其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的教育影响下,挖掘和发挥其潜能,使其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础品质结构。而在如今的农村教育中,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边远农村中小学,还有许多因以文化课分数的高低为标准来确定学生优劣而被定义的“差生”。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落实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平等、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探索恰当的方法,积极地对他们实施转化、教育。

一、差生的心理现状及具体表现

“差生”的畸形心理状态,是由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客观因素来源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缺陷,主观因素则是来自学生本身。在家庭、学校、社会、升学和自身的多种压力下,至少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及表现。

1.努力追赶型

这类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上能下苦工夫。他们课堂表现和优等生一样,但学习进步不大。他们往往觉得对不起家长和老师,所以在学习上有较强的上进心和学习意志,不肯轻易放弃学习。这类学生虽然基础差,但经过老师、家长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他们中的部分人会转化为好生。

2.等待观望型

这类学生有较大的依赖性,不肯开动脑筋,属于学习被动型的学生。他们过多地寄希望于老师、同学的帮助,希望别人能给自己提供好的学习方法。若这种等待的心态处于长期状态而又不能从教师、同学那里得到满足,就会使他们力不从心,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了。

3.得过且过的“混”型

这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较优越,他们在发型、衣着打扮方面追求时尚,而对学习知识却持轻视态度。作业多是抄袭应付,每天都在混日子,生活没有目标。

4.自暴自弃型

这部分学生可分两类。一类是灰心丧气的自暴自弃型,这类学生有过对自己的懒惰和放纵学业的后悔心理,也为此曾努力过,但最终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另一类是报复型的自暴自弃,这类学生占少数,他们不爱学习,学业差,平时表现为课堂捣蛋,不做功课。他们不想学,同时也不想让其他同学好好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这类学生的转化、教育,以防其向品德差生滑坡。

二、差生的成因

学业差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统一体,归纳起来,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方面,家长不重视知识,家长对知识的轻视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家长“恨子不成龙,怨女不成凤”的责骂等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长期疏于关心和教育。二是学校方面,学校管理的缺陷及教师不能以一个平等、宽容之心对待“差生”,对他们缺乏理性的引导等。三是学生个人的原因,学生本身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或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差”便成了事实。

三、对差生应采取的教育方式

以上三类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要求,就是非常希望别人能理解他们的心理苦恼,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主动当好他们的引路人,使他们通过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摘掉“差生”帽子。

(一)如何给差生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

1.情感的投入。要转化差生,首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多鼓励他们。

2.保护自尊心。差生的心理特别脆弱极易受到伤害。他们的内心深处更需要来自别人对他们的尊重,所以教师要注意时时处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当众训斥、体罚他们。

3.赏识他们,找闪光点。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教师要帮助他们找找闪光点,使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无全才”的观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激发闪光点,让他从老师的激励与肯定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上成才之路。

(二)转化差生的方法

1.因材施教法

要对“差生”因材施教,首先得知“材”,其次才谈得上施教。

(1)针对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小学生喜欢富有同情心和支持自己的教师。初中生开始对智力刺激活动感兴趣,而“差生”的心理除具有上述的共同点,还由于经历了多次失败而产生的畏难心理、自卑心理,他们的心理比其他人充满了更多的矛盾。因此教学中应偏重于选择能引起师生认同和情感共鸣,同时又能激活智力的教学策略。

(2)针对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要针对其在学习动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策略。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采取“耐心+个别化教学”的策略,依据年龄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教师以指导者、诊断者、认知冲突的创设者、促进者和社会交往的推动者等身份发挥作用。

2.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法是遵循差生形成与转化的规律,按一定的发展顺序对差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就以学业成绩差而言,教师不仅仅要补习近期的功课,还要从差生的基础知识缺陷补起。教师可以精心编制程序习题组来辅助教学,习题组一般含三类题:A组为基础题,B组为引申题,C组为发展题。

3.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差生制订目标,从而激励差生消除偏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引导差生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跳之可获”。教师要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成就感。对完成不够好的,帮助他适当调整目标。

4.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法就是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差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变“苦学”“厌学”为“乐学”。如把游戏引入课堂,把枯燥的概念编成歌谣等。

5.隐恶扬善法

对于差生所做的错事,教师做些必要的和一定程度的“掩护”或开脱,有利于引导差生知错、认错、改错。教师的这种体谅之情,信任之感,能使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自觉地改正错误。

6.综合治理法

综合治理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对差生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一种方法。

(1)学校内部教育力量的综合治理,即教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综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三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差生转化才有可能。如果三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么不但差生无法转化,而且也不利于其他学生的成长。

(2)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综合治理,这是差生转化教育的难点与关键。学校要把教育转化差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差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与学习态度。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教师要主动地与家长、社会取得密切联系,使家长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家庭气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