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四字书法作品

2017-01-03

隶书是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既是篆书的快写,又是楷书、行书、草书的源头。其笔法、结字、章法相对其他书体来说比较严谨、简易,能使初学者更容易走进书法的世界。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隶书四字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隶书四字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四字书法作品1

隶书四字书法作品2

隶书四字书法作品3

隶书四字书法作品4

隶书四字书法作品5

隶书的成熟特点:

早期的不成熟的隶书与后来成熟的隶书都有此特点,而历来书家均把波磔的分明与否作为区别过渡性隶书与成熟隶书的主要标志。秦简数目众多,但都没有出现波磔,而西汉早期的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阜阳汉简等大量的竹、帛书都具有明显的波磔;波磔作为主笔比较突出,笔画形态也很统一,所以成熟的隶书在西汉早期已经出现。至于西汉中期的居延简、定县简则分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隶书形态了。

隶书中波磔的出现,说明先民们在实用的基础上时刻也在关心注意着美饰,这是自甲骨文尤其是金文以来“美的意识”传统的延续。但在这种延续中有着根本的差别,金文中的肥笔不符合文字应用的规范,各种装饰性的线条更不是实用所需。小篆统一时线条趋向规范之后,却又失去了变化多样的美,隶书波磔的出现是对金文书法装饰的书写变化方式,同时又是对小篆单一线条的反叛,因此,正是波磔成为隶书最典型的代表性技法。

隶变,无论是在文字史上或是在书法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字形上说,隶书摆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的象形为主的“随体诘屈”的文字构成方式的桎梏,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中国文字外形的发展至此告一段落。由于“线”特别是提按顿挫、起伏有致的线条,郑重地走上了历史舞台,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隶变”纯化了线条,也解放了线的空间结构,这对书法艺术来说正是决定性的一步,由此,汉字笔画和结构单位所组成的单个形体内部、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所蕴含的诸种对立统一的形式因子,在书家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之前提下,便可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于此,文字的空间构造便转入了书法的空间构造。在书法观赏的四个层次的空间中,只有走向第四层次的“书法空间”时,才会理解为什么书法对空.间有如此大的敏感。是隶变,使汉字充分具备了艺术性的素质和本质。

由于笔法的丰富,如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束毫与铺毫,疾势与涩势,轻与重,方与圆等对立因素的统一在技巧上的要求充分展示,中国书法开始注意到:线除了构筑字体的空间之外,线形自身的形态及其变化即是一个丰富无比的语汇系统——线条自身终于独立地走上了历史舞台。从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到范铸的青铜铭文以及秦时的刻石和权量铭文,字体数经变异风格每每不同。这些风格的不同主要是建立在空间构筑的基础之上的。而运动的感觉消失在自足的个体完善的构架之中。在甲骨文金文里,先民们对空间构筑的稚拙,掩盖了对线条运动感觉的迟钝,到《石鼓文》时期,运动的感觉便由迟钝转向僵化,到了秦始皇的小篆时期,这种僵化进一步变化为运动感觉的接近消失。秦小篆对空间结构绝对均匀的切割,使它无力再顾及线条自身的丰富变化,小篆成了所有字体中最富有“静态美”的典范。从发展的历史观点看,如此的“静态美’’很可能会窒息书法的艺术生命。所幸小篆从来也未成为中国书史上的典型书体,即使在秦始皇时期,除了正规的封禅之类的重大盛典,除了作为文字规范有它的一席之地之外,使用范围极其狭窄。小篆既未受到实用的支持,又失去了艺术生命力的支撑,成为一种空泛的存在或曰礼仪、楷范的存在,这样才会对比地理解秦汉隶书崛起的意义。秦汉隶书对小篆一个根本的背叛是彻底打破了小篆的僵化之气,代之而起的是开放的结构和运动的线条。中国书法史早期审美的重点由对空间形态的建构转向了线条自身的运动和变化。如果说甲骨文、金文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线”的道路,其秘密在于上古人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演变成净化了的抽象的结构和线条,从而奠定了中国书法走向“线的艺术”的基础的话,那么秦汉书法的审美内容在于使线条在时间进程上的流动美与对空间切割形成的构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时间带动空间,以时间控制空间的高级形态的艺术形式,从而使中国书法成为“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故尔在书法史上,把隶变的过程指为书法艺术自觉的前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