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黑板报设计
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或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元素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那么关于中国风黑板报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风黑板报图片与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风黑板报图片:
中国风黑板报图片一
中国风黑板报图片二
中国风黑板报图片三
中国风黑板报资料一:
1.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2.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4.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5.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6.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7.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8.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9.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0.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1.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12.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4.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15.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6.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7.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18.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中国风黑板报资料二: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中国没有经历过西方的大工业时代,也没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中国的音乐一直非常完整地保留着农业时代的原始形态。这恰恰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作曲家与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拥有广阔而丰厚的未开垦的处女地。
因此,前辈作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开掘和研究,尽管各自的途径和方式大不相同。萧友梅、黄自等前辈,就曾倡导用民歌的素材来创作外来形式的器乐音乐。肖友梅先生所说的“从旧乐及民乐中搜集素材,作为创造新国乐的基础”,就是这个意思。在四十年代,贺绿汀根据一首蒙古族民歌改编成同名管弦乐《森吉德玛》,马可根据一组陕北民歌创作了《陕北组曲》,冼星海以五首中国民歌为素材在苏联完成了管弦乐《中国狂想曲》。
与此同时,另一些从欧洲、日本回国的作曲家,如马思聪、丁善德、谭小麟、郑志声、江文也等,也在创作实践中探索民歌旋律同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马思聪的《思乡曲》就直接引用了《城墙上跑马》这首内蒙民歌,他的《回旋曲》主题用的是另一首内蒙民歌《你走那天刮了一阵风》。江文也的《台湾舞曲》不仅在和声方面,同时也在节奏组织和管弦乐配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些探索,为后来中国民族交响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交响音乐(这里指的是用交响乐队演奏的各种形式和体裁的器乐音乐)是伴随欧洲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它已经成为西方音乐中表现力最丰富,适应性最广泛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同世界各民族独特的传统音乐相融合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会生活,表现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的风格多样的交响音乐作品,并成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所说的包括交响音乐在内的欧洲专业音乐,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理疆域产生的人类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涵盖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极其丰富的音乐遗产。欧洲专业音乐是从西方宗教音乐发端而以严格的节拍记谱法和统一的和声理论为基础的,它一方面拓展了音乐的多声部张力,完善了音乐的逻辑性结构,另一方面却使旋律、音色和节奏的发展以及音乐的个体表现力受到了制约。
而这些方面,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则有着西方专业音乐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神韵和丰富积淀。这些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灿烂音乐遗产向我们展示了无比广阔的艺术创造天地。
“中国风”的宗旨,就是以交响音乐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作为联结东方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空间差的桥梁,作为联结古代与现代不同时代审美需求时间差的桥梁,使中国传统音乐打开同世界文化隔绝,同现实生活隔绝的封闭状态,从而在去粗取精,消化融汇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取得开放性发展。
更多“中国风黑板报”相关内容:
1.中国风黑板报边框
2.黑板报花边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图片
4.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
5.关于中国梦黑板报设计图大全
6.中国梦黑板报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