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

2016-12-22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备受欢迎。那么,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吧!

红楼梦为什么受人喜欢?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经久不衰、受人欢迎的原因有:

《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描写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情节曲折;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并创造出了贾宝玉这个新人的形象,思想意义深刻。

文章:我为什么喜欢《红楼梦》

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红楼梦》这一部作品能独占一学----“红学”,已经对它谈了千言万语,相信还有万语千言还没有说出来。这部作品的神奇魅力在于,一些你以为有了定评的人物,随着知识渐增阅历渐长,又会出现新的评价,好象对你来说,是永远常新的。

中国人是是如何要求男人的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圣人要求,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英雄要求,有“文质彬彬”的君子要求,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不是要求的要求,当然,还有要赚银子越多越好的通俗要求。从这些要求出发最能看出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以前不喜欢贾宝玉,就是我生活的文化环境,象他那样的人,一般都视为异类,他不符合我上面说的任何一类要求。中国的男人,按曹雪芹的说法,都是女娲炼成的 顽石,拿来补天用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这块弃置的石头,又叫“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

中国的男人,圣人、英雄、君子、无赖、流氓、,还有披张人皮的畜牲,都承担了补中国文化之天的重任,只有贾宝玉派不上用场。所以,以中国文化作为参照系,贾宝玉是无法定位的,一块价值无边的石头才被称为“假”宝玉,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欠缺他身上的某些品质呢?

中国人容易害怕,害怕官府,害怕鬼神,害怕一切能够伤害他们的力量;但顺民和暴民可以转瞬换位,烧香拜佛差不多就是贿赂和给回扣的虚拟,服从多出于暴力的威 逼绝少内在的自律,一旦不再害怕,无法无天伤天害理的事是很容易干得出来的。这是中国文化少有带给人们敬畏的心理素质呀。

敬畏首先是内心世界有一块不容亵渎的净土,贾宝玉对他的小厮说:“这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浄的,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敬畏对象的指向我们大可不必认同,但这种敬畏的心理素质,不得不说的确是中国人欠缺的。

敬畏不是对现实的屈从,而是对虚灵的信服;不是有功利性的低首俯拜,而是无目的性的仰望求索。贾宝玉把女儿视作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样的话,我们不应该嘲笑,我们懂得这是对敬畏的诠释吗?害怕使人心浊魂臭,敬畏使人神清气爽。这是不 奇怪的,基督教的美学家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只有敬畏,才能有神秘和神圣的观照,才能和美的深奥内蕴接近。

有人从中国人虐杀动物的食谱中,从观看杀头的欢呼声中,读出了中国人心灵中爱的匮乏,这是正确的见解。但爱的匮乏很大程度上不能从社会制度上找原因,不能以为物质匮乏就会造成爱的匮乏,不能以为邪恶的皇权就可以成为中国人心灵应该荒漠的借口。

爱是什么,正如巴尔塔萨所说:“在一个爱的在中会蕴藏着许多奥秘,但这奥秘是光。在爱中有无限的深度,但绝非冥暗。”,“爱是一切物的意义和目的,爱不去无奥秘地看穿自身。爱是非实体性的神秘。”

我是认为,贾宝玉看待女儿和水的方式,是可以成为中国人寻觅爱的源头的参照。我们来看看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为海伦打了十年,死伤无数,但他们认为再打十年 也是值得的,只要抢回了海伦。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给海伦安上“红颜祸水”的称号,揣测她“狐媚惑主”的动机,指控她“祸国殃民”的后果,更不会把她的美说成 是罪孽的载体。到是中国人往往把女人当成自己卑鄙无能和下流的挡风墙和掩饰体。

海伦的神话是不是无关紧要,最为重要的是希腊人的这种价值取向,他们懂得,以敬畏之心对待美,在神秘中才会有爱;以爱诱发的神圣感受,才能为道义的真正存在找到藏身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宝玉是在中国古今人物中,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他是最接近希腊人的。

宝玉的言说,如果放到现在,是比较接近自由主义者的,他是这样讽刺“文死谏武战死”的爱国贼:“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战死,这二死是大丈夫的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

每人都有一死,如何死得有价值,则是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决定的。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永恒,那是呵护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理念和信仰,所以耶稣和苏格 拉底的死,死比生更有价值,他鼓起的希望和爱的力量,定能使他们死而复生,他们是高贵的。而那些把人生意义和价值与世俗的政权、国家、民族、集团、家族等 等结合起来,造就的一定卑劣的人种。所以,“爱国”和“贼”结合起来,看似奇怪,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贾宝玉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乃是寄托在“还泪”的真情上,这种以深情为根的人生,比“忧国忧民”的人生,照我看来,要有价值得多。贾宝玉多些,爱国贼少些,中国这个社会会美好许多。自由主义者也和贾宝玉一样,呵护着人性的真纯。

无论是古希腊的哲学,还是希伯莱的圣经文化,都赋予了爱以极高的精神价值。柏拉图《会饮篇》中通过蒂俄提玛传达的启示,就是说,只有爱才能使一切分裂重新聚 合,人只有爱才能获得不朽的生命。而基督教的核心,正是救赎之爱才赋予了天国的精神力量。所以,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虽有内在的冲突,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 这就是:爱不是效力于生命的活力,而是通过爱,生命才获得和永恒相联系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的历史,有一个朝代不是“更向荒唐演大荒”的演变史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相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中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遗传密码,当一种病症 在每一代都会出现时,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文化基因病变或者是基因缺失的问题了。这是不是我们的文化太看轻了类似于贾宝玉式的着眼于个体的爱,是不是把伦理 和社会色彩浓厚的儒家“仁爱“看得过高?是不是无情的“忠义”可以取代深情的向上帝的祈祷?是不是我们可以向各种无情的历史法则屈服的同时我们又可对纯净 的一往情深加以热讽和冷嘲?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贾宝玉就是要赞美的。

曹雪芹这部小说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试图唤醒我们中国文化天空上“爱”和“情”的缺失,这种缺失导致的后果是: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没有超验的感受,没有彼岸的光照,没有温柔的神辉,没有悲悯的同情,没有寓于希望和爱之中的深切价值感,那么,一切的繁华盛景,都免不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笔游至此,该收尾了,那就把这块石头上的偈作为结束吧: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