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7-06-12

汝州市是河南省省直管县级市。 汝州是汝瓷之都、曲剧故乡;河南省省直管市。小编为你整理了汝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汝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胜利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开展“三查三保”活动,注重抓要素,防风险,稳增长,保态势,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在经济增速换档、下行压力叠加的形势下,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事关全局的突出任务贯穿全年始终,建立服务企业常态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保障要素供给,积极帮助解决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用工需求等问题。全年组织产销对接会3次、人才招聘会15次、银企对接洽谈活动12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17件,排查消除经济运行风险31个,引进各类人才1475人,报批土地9141亩,供应土地3134亩,解决企业资金需求60亿元,资本市场融资103.5亿元。加强经济指标监测分析预警,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直管县的位次普遍前移。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70.4亿元,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282.8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亿元,增长13.1%。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注重建机制,上项目,增后劲,促转型,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在投资需求不足、结构矛盾凸显的情况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建立了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责任单位、首席服务专员和项目通报、督查制度,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86个,26个项目建成投产,120个项目实质性开工。汝瓷电子商务文化产业园陶瓷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落户汝瓷生产企业20家;巨龙工业园加紧施工;机绣产业园快速推进,落户企业104家,进厂设备714台。“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商企业集聚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产品生产仓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现代陶瓷、生物医药、机绣纺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先导产业初具规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新建高标准粮田4.3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2个,面积59.9万亩,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市。夏粮、秋粮和粮食总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增产1亿斤,农业增效转型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开展规划建设年活动,注重绘蓝图,强基础,抓管理,优环境,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为进一步解决好城市功能不全、城乡环境不优的问题,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推进,城乡总体规划报省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基本定稿,“七大园区”和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规划展示馆建成投用,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规划体系,描绘了汝州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汝登高速及引线、城东“三横一纵”路网具备通车条件,南环路片区路网、安国北路、西环路等10余个旧城区路网改造项目基本完工。207国道改线等工程开工建设。北汝河五、六期及洗耳河一期治理基本完工,幸福渠综合整治项目开工。智慧城市、宽带城市创建和数字汝州建设顺利启动。完成数字电视转换6万户。蓝天、碧水和林业生态建设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庙下、石庄3个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初步建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淘汰黄标车2968辆。治理露天烧烤56家;取缔“十五小”企业17家;申报国家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11个;完成造林3万亩,森林抚育1.4万亩,低效林改造0.3万亩;廊道绿化工程全面启动,流转土地4.8万亩,绿化面积1.4万亩;城区新建公园游园29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打造精品小区48个。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拆除违法建筑1325宗,面积24.7万平方米;房地产清查21930户,处置6200户;划定早夜市摊点15个;查扣三(四)轮车1601辆,免费办理牌证2649副;综合整治12条街道市容环境,7条精品道路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垃圾中转站9座、公厕20所,7条主干道快车道实现机械化清扫,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建成一星级示范村89个,二星级示范村6个,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抓创新,强主体,破难题,激活力,改革开放成效明显。为破解市场活力不足、竞争日益加剧的难题,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电子商务率先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运营中心、京东汝州特色馆、苏宁易购特色馆投入运营,建成村淘点120个、京东农村服务点100个,发展电子商务企业4000多家,其中省级电子商务企业41家,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全省县级市唯一一个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纳入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申报范围。米庙村被阿里巴巴确定为全国首个旺农贷信用村。成功组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41家。新增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各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申请省著名商标2件,延续认定3件。开展工业企业“五比”擂台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市场主体4580户。巨龙生物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新增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家,进入20xx全省民营企业100强企业2家、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企业3家,天瑞集团以356亿元营业收入位列双100强第1位。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政府机构改革、交通运输执法体制、运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商事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全部建立权责清单制度,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6大园区实现和乡镇街道套合管理。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和临汝镇、寄料镇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启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利用“一母七子”投融资公司,深化与省农发行、国开行、农商行、中信银行、中原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全年融资21.4亿元。首批8亿元的城投债顺利获批。推广运用PPP模式,7个项目纳入省PPP项目库,3个PPP项目开工建设。开放招商成效显著。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4亿元,同比增长9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519万美元,同比增长17.7%;实际利用外资10349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居直管县第1位。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注重解民忧,增民利,强保障,惠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全年民生投入3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3%,同比增支8.2亿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超额完成目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99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78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25元和115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800元和2800元。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康发展。农村教师补贴、山区贫困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全部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阳路小学建成招生,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科教园区启动建设,市委党校新校区、市一高新校区等项目进展顺利。民办教育发展迅速,汝州外国语学校、青坪双语学校建成招生;欧文未来星、阳光国际学校开工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工建设。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70元,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达到40元。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实施,乡镇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曲剧、宋氏中医外科被纳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福音堂、来安寨等6处古建筑被纳入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夏店山顶村、蟒川半扎村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成健身路径41条,健身站点50个,户外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现对贫困村精准扶贫全覆盖。完成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7500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建成保障性住房2160套,开工建设公租房622套,改造农村危房1700户。南关、赵庄、张鲁庄、郭庄、二里店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具备入住条件。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新增及更新公交车35台,其中电动公交车18台。完成天然气长输管网铺设,天然气置换有序进行。涉及21万农村居民和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三水厂开工建设,一二水厂供水能力稳步提高,保障了夏季用水高峰群众正常用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依法解决信访群众利益诉求,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被推荐为全国民主法治创建先进单位,杨楼镇小程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务员队伍素质持续提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风清气正的氛围更加浓厚。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弘扬汝州精神,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工作,驻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审计、统计、物价、档案、史志、盐业、气象、移民、保险、通信、“三会一部”清欠兑付、民兵预备役、老区建设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

20xx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为 “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省直管重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干成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干成了不少多年想干干不了的要事,干成了一批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实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突破。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370.4亿元,是2010年的1.43倍;人均生产总值39562元,是2010年的1.4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支出突破4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7.3亿元,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6倍。

——产业结构稳步调整。现代陶瓷、生物医药、机绣纺织、“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健康服务业初具规模,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实现跃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比重调整为10.0:48.4:41.6。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直管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实现省全面直管,在全省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4件。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实际利用外资从无到有,累计实现7.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

——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城乡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七大园区”初具雏形。汝登高速及引线基本建成。5年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综合治理北汝河、洗耳河,建设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路网,改造老城区路网,实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绿化、住房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市功能和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财政民生投入累计12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68倍和1.91倍。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4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1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47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3.8万人稳定脱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

总体上看,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地位形象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困难挑战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驻汝单位,向驻汝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汝州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足和差距。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订单不足,效益下滑;项目开工不足,投资拉动作用减弱;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有限。二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仍不均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需下更大气力解决。三是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还需要在创环境的深度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四是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个别单位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与新常态要求不适应,个别干部不作为、不愿为、不会为问题依然存在,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努力让人民更加满意!

汝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汝州爬坡过坎、攻坚转型,建成豫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力抢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保持发展定力,努力开创汝州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省“十三五”总体安排和市委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汝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会议,提请审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增强省全面直管的机遇意识,着力加快动能转换,优化空间格局,培育现代产业,强化基础支撑,增进民生福祉,打造生态汝州、智慧汝州、文明汝州、幸福汝州,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行列。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和主要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总体改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田园城市、文明城市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特征更加凸显。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新生活。

各位代表!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百万汝州人民的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汝州一定能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汝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汝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重点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汝州又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更具备加快发展、重铸辉煌的有利条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速实施,全省“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直管县改革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我市支撑能力建设叠加效益加速凸显,综合竞争优势加速彰显,都为汝州发展开辟了新的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全市上下在积极进取中展现了担当,在逆境突破中砥砺了意志,在克难攻坚中锻炼了队伍,在推进工作中历练了能力,在创新发展中提升了水平。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期待,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和衷共济,锁定目标、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进出口总值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7900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发展。

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研究制定陶瓷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陶瓷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汝瓷大师园、汝瓷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强汝瓷原产地保护,吸引现有汝瓷生产企业和五大名窑知名企业集聚,大力发展工艺陶瓷、功能陶瓷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传统陶瓷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现代陶瓷产业工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工艺陶瓷之都。加快机绣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和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完善产品检验检测及贸易服务等设施,引进电商物流、批发交易等配套企业,吸引绍兴汝州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广东等地企业家投资兴业,提升机绣纺织产业规模和水平,争创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市。加快巨龙工业园建设,支持巨龙生物、宏翔生物等企业加快小品种氨基酸、酶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推进中药材深加工、中药饮片和传统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支持以中药为基源的食品、保健品开发,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努力打造全国中医中药产业基地。

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实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依托天瑞铸造、郑铁三佳、煜达阀门、森地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工业4.0”在装备制造业的深度应用,规范发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基地。综合运用延链补链、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降本增效等举措,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支持能源化工产业延伸补强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推进朝川焦化煤基多联产项目建设,扩大高附加值产品规模。提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和装配式建筑产业,提高新型环保建材产品和精深加工制品占建材产业比重。开工建设东方集团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打造全省县级第一家现代住宅产业化基地。支持梦想食品、东都粉条等知名品牌企业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推动中宏康馨、坤元农牧等企业内引外联,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熟食加工,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壮大食品加工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高成长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建设一批电商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企业,争创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支持生产制造企业开展原材料、工业品网上交易、定制、销售等业务,加快建设电商大厦、电商展示体验中心、物流服务中心、展示交易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打造区域性“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加快金融服务一条街和金融大厦建设,恢复人民币发行库,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五洲国际、碧桂园等项目建设,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物流基地和转运分拨中心,加快申通物流等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等物流服务新模式,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及商贸物流中心。深入挖掘汝州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全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游客目的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旅游区。加快科教园区、中原健康养生文化城、铁西养老健康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东区三级甲等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搬迁、济仁糖尿病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加快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执法“四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四大工程”建设,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新建高标准粮田11万亩,新建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标准化示范方5个,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创建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5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强与河南建业、北京康顺达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一河九园”休闲农业特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打造以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

(二)着力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树立系统思维,促进“多规合一”,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完成城市控规、各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和各乡镇总规编制审批,实现各类规划全覆盖。持续保持“双违”整治高压态势,依法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完成房地产清查处置工作。明确城市管理职责,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协调协同,加大“六城联创”力度,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打造“安全、舒适、和谐”的城市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高标准改造老城区,全面推进“五旧五新”10个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和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2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棚改任务1.5万户,建设安置区180万平方米;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健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机制,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按照“五通七有两集中”的标准,同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搬得进、住得好”,生活得更幸福。围绕建设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一核两通三覆盖四平台”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全光网汝州”建设,构建智慧应用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城市地下管廊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城市供暖和南水北调郏县至汝州引水工程,加快建设三水厂,实现城区80%以上居民用上天然气。

提升“七大园区”承载能力。突出“产业为基、产城融合、以产兴城”理念,按照“七大园区”发展定位,加快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温泉特色商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技教育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促进各个园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推进路、水、电、气、暖和公园游园、学校、医院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汝瓷电子商务文化产业园、机绣产业园、巨龙工业园、“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铁西养老健康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持续推动“七大园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

加强中心镇区和新农村建设。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推动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小屯镇、临汝镇、寄料镇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支持温泉镇依托温泉资源,加快镇区整体开发。调整米庙镇、风穴路街道区划,设立紫云路街道办事处。支持临汝镇、寄料镇开展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围绕“十个一”标准,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蟒川镇半扎村、夏店乡山顶村、焦村乡王楼村和张村、大峪镇袁窑古山寨群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300个标准化村室,解决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2公里、中小桥梁30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实施域外“一铁三道三高”、域内“三路五桥”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07国道、344国道、242省道改建升级工程和风穴路北延工程,建设城区至温泉快速通道,实现汝登高速及引线、东区路网全面通车。启动建设向阳路东延、永安街、油库北路、梁丰南路、东环路改造、城垣路北延等工程,规划建设滨河北路、滨河南路、新西环等主干道路,打通望嵩路、龙山大道(向北)、城垣路至滨河大道、十字街至滨河大道等断头路,加快主干道交叉口“渠化”改造,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健全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公交汽车总站,规划建设长途汽车总站,推进公交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增加换乘站点,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方便群众出行。

(三)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找准创新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眼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造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一母七子”投融资公司增资扩股,多渠道融资,争取全年融资100亿元以上。加大PPP项目筛选推介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发行第二期城投债。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推进巨龙生物在A股主板市场上市,宏翔生物、森地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创新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实施基金化改革。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扩大进场交易范围,推进交易全过程电子化。依法依规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出台城市落户措施,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工作。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力推动国有企业、商贸流通、物价、电力体制、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双创”“互联网+”等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协调的创业创新格局。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家以上。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扶持计划,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强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发挥科技孵化器作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各2家以上。继续实施商标强市、质量强市战略,培育优势品牌,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新培育省著名商标1件以上,新注册商标100件。

(四)着力推进开放招商,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展开放招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内外联动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抓好开放招商。坚定不移实施“双融入、双转移”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与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战略合作的机遇,探索建立电子通关口岸,全力推进机绣纺织、汝瓷等外贸产品通关便利化,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培训孵化基地、公共海外仓。积极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查验场所和保税物流中心。丰富汝瓷等文化交流活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文化产品交流中心。实施开放型经济培育发展战略,创新招商模式,鼓励链式招商、集群招商、精准招商、中介招商,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突出“七大园区”招商主平台作用,建立招商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推介,组织开展定点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活动。加强落地项目后续服务,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签约项目督查,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提高招商实效,确保实现“3个100”目标。

优化开放招商环境。扎实开展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跟踪督查机制和评价奖惩机制,推行外来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和项目联审联批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健全外商投诉权益保护机制。强化资金、土地和用工、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着力解决好制约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促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继续开展规模以上企业“五比” 擂台赛,鼓励支持企业发展。持续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不论涉及谁,都将从严处理、绝不手软。

(五)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建设美丽汝州。持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

修复城乡生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园林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新建公园游园20个,开工建设北汝河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滨河公园、望嵩文化广场等工程,实施机关庭院、住宅小区增绿工程,对现有公园、游园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特色园林、文化园林。实施“两城三渠四库五湖六河”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打造“两大水系”,做好沿岸生态景观绿化,构建人水和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五小”、“十五小”企业和非法违法开采。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廊道绿化和矿山复垦复绿,完成廊道绿化1400公里,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2.7万亩,绿化新型农村社区30个,增添城市灵性和韵味。

严控污染排放。突出抓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餐饮油烟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继续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全部淘汰城区燃煤锅炉,彻底取缔煤砂露天堆放现象,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减少雾霾天气发生。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将北汝河、洗耳河及二五跃进渠城区段沿岸所有排污口全部纳入城市管网。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实现产业集聚区、石庄、庙下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加强种植、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

节约利用资源。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从严控制高耗能项目。倡导绿色出行,建设自行车骑行系统。强化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推进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实施电厂余热暖民工程和节能节水行动计划,促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发电厂、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餐厨垃圾清运场、医疗废物处理场,开工建设静脉产业园区,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整治城乡环境。加快推进6个高速出入市口及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完成七条精品道路综合整治任务。建设专业市场4个。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推进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20座、大中型转运站3座,新建改造公厕50所。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1星级示范村60个、2星级示范村40个、3星级示范村20个,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定达标村标准。

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环保红线和底线,推行环保网格化管理,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责任。探索排污权交易,促进环境容量市场化,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打好脱贫攻坚战。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基本方略,健全脱贫攻坚联动机制,采取转移就业、扶持生产、易地搬迁、政策兜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等措施,强化脱贫攻坚保障,因人因地施策,实现全年1.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退伍军人就业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城镇新增就业7900人以上,转移劳动力2.7万人。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落实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农村教师补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和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保障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并轨运行。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建成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推进乡镇标准化敬老院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新建朝阳路、南环路小学,改扩建城北、东关小学,迁建市五中,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入学难问题。推进市委党校、市一高、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专、技工学校、中医药学校加快搬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危改、薄改进度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完善助学体系,全免文明村高中生、贫困高中生和中职教育学生学杂费,发放初高中住校学生生活费,提高偏远山区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医疗队伍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救治工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书香汝州”。加强张公巷窑址、宋魏王陵、法行寺塔等文化遗产保护,推进《续汝贴》刻碑建园。建设规划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及老干部活动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市民之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汝州精神,倡树新风正气。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立体化防控体系,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工作制度。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工农关系协调工作。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坚决杜绝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汝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推动军政军民融合发展。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支撑能力。做好行政审批、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审计、物价、史志、档案、盐业、气象、移民、保险、“三会一部”清欠兑付、老区建设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

实现宏伟蓝图,完成全年目标,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以新理念引领政府改革建设、总揽政府职能转变、贯穿政府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完善政策举措,着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决取消一切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权力,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坚决向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吃拿卡要”等行为“亮剑”,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权责清单公开,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中央 “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激励奖惩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督促公务人员履职尽责、勤政有为、真抓实干,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准则》和《条例》,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朝气蓬勃的干事创业环境。

每一名政府公职人员都要牢记使命和职责,紧盯目标和任务,树立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用心想事、主动干事、努力成事;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以上率下、朝夕勤勉、永不懈怠,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

实干创造未来,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作为、奋发有为,在建设生态汝州、智慧汝州、文明汝州、幸福汝州的征程中砥砺奋进、铿锵前行,共同开创汝州美好未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