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一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摘要:描述了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来源,分项分析了污染(水、汽、固废)处理技术的关键点,阐述了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企业环境报告书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及框架结构,结合海尔的案例,分析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世界及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78-01
一、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现状、来源及处理技术关键点
1.水污染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第一,物理法: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分离、反渗透。
第二,化学法:常用方法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药剂消毒等。
第三,物理化学法:常用方法有吸附、萃取、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
第四,生物处理法:该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2.大气污染。就全球而言,目前有以下问题:
2.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问题,即“温室效应”。
2.2臭氧层破坏。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约20至25千米的平流层中,并称为臭氧层。臭氧层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从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存在、繁衍和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逐渐增多,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2.3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和汽车尾气排放所引起。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腐蚀建筑物,顺还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等。
引起大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黑烟,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2)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3)工业生产过程不可避免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
对颗粒物污染的控制以除尘技术为主,包括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出尘;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法有燃料脱硫、低硫燃烧、废气脱硫;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方法有低氮燃烧、废弃脱氮;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方法有燃烧法、吸收法、冷凝法。
3.固体废物污染
“十五”时期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递增率分别为7.5%、6.5%、6.3%、19.5%、12.0%,平均年递增率为10.36%。“十五”时期生活垃圾较“九五”时期增长了48.9%。全国生活垃圾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主要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个重点城市。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数据,“十五”时期,天津市垃圾产量呈递减趋势,上海市和北京市垃圾产量增长率都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分别为3.5%和2%,重庆市垃圾产量增长率为4.77%。
二、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以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为例。
首先,整治工程恢复了河流的自然面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有关数据显示,清溪川复原前,高架桥一带的气温比首尔市区的平均气温高5℃以上,而在清溪川复原通水后,河面上方的平均气温要比首尔市区平均气温低3.6℃。
其次,整治工程拆除了横亘市中心的高架桥,取而代之的是改善后的城市公交系统。据统计,与2003年12月份相比,2004年7月新公交系统投入使用后,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增加了11%;与2003年6月份相比,利用地铁出行的人数增加了6%。
第三,目前大多是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上的好处,而不是出于社会、环境责任,因此企业不愿公开其环境目标。环境报告书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实施有重要意义,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只有在环境报告书的作用下,它才能有实际的效果。
从2005年起,海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环境信息公开活动,连续三年发布环境报告书,对集团的物质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环境会计等工作进行集中披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公众的认可和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近年来,海尔通过实施“设计制造零缺陷、资源消耗零浪费、废物污物零排放”战略,把节能减排工作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经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回收”的节能减排体系,实现了清洁生产,不断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竞争力的提升使海尔在家电这个利润薄如刀片的领域实现了健康发展,并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正在开展探索的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的末端控制来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己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寻求新的模式。生态工业园是人们在这一领域多年探索的产物,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可使区域内不同企业间,企业、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人与输出优化,从而达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可待续发展的区域综合体随着生态工业园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人,它将成为全面协调人类工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模式,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娅.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8:92.
[2]山西省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
[3]刘利刚.结合城市控规的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1.
作者简介:付德祥(1965-),男,现供职于吉林省东丰县环境监测站。
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篇二
《关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摘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加强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91-01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逐渐增加,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着人居环境,足应引起我们居住的人类高度关注。以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已刻不容缓。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主要也是对森林资源而言的,森林的生态建设是指针对人类社会面对的越来越严重的的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保护、恢复和建设生态林业系统的规划和措施。本文就如何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2.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2.1林业生态保护法规缺位
国家没有专门的林业生态法规,在《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中也没有具体条款内容,导致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无法可依,影响林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实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经常遇到阻力。林农为了从经济利益出发,只种植经济林,不按计划进行砍伐,对生态林不重视。
2.1没有科学规范的林业生态长期规划
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山多田少,粮食欠缺,我国多数地区比较重视林业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对林业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近些年来,在国家林业部的协调安排下,部门地区进行一些规划,但有的不太适合实际,如林种结构和分布等。
2.3破坏林业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偷盗和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历来都是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头痛的一件事情,而在打击力度上仍然过软、过宽,打击不力。诸如对盗伐林木之类的犯罪,法院有的只是判处罚金和缓刑,犯罪分子没有得到实际的执行,起不到震慑作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情枉法现象。
2.4林业生态环境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国家法规明显缺位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省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的政策,这对基层各级政府和组织在维护本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林业政策法规在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上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林农没有得到实惠,没有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林农的积极性。
3.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3.1完善森林保护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天然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应依据森林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森林用途管理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森林应实行依法严格保护,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确保森林生长量不少于采伐量。加强对开采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开采计划,违法必究。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
3.2加大森林保护投入
首先加强森林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强化对森林退化机理、气候变化及生态演替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重视遥感信息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在森林保护与建设中的应用,保护好原生态物种,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大经济适用技术推广利用。其次进一步加大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人工造林、林业基地建设、天然林以及森林虫害防治的投人,提高森林生产力,转变林业生产方式,为减轻天然林压力提供物质保障。再次当前由于生态林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不断扩展,林业资金更显不足,此资金除各级政府相应的财政拨款外,林业部门可依自然地理位置条件建立各式各样的森林公园及观光旅游胜地,争取资金投入林业,还可以争取各界人士奉献、投资自然资源保护工程。
3.3坚持科技兴林政策
实践证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各级各部门都应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名优特经济林良种栽培技术;节水和抗旱造林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应用生物及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此项技术可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不受药物的污染。充分应用自然力促进天然林的迅速发展,最有效办法是大量开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发展生态林业的最好办法。同时,对现有大量的针叶树低产林、老头林进行技术改造,强度或适度间伐,套种适宜的阔叶树种,改变单一的林分结构,促进生长,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3.4引导发展混农经济
可持续的混农林业高级生产模式,就是在一定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综合利用森林林下小气候、土地、水体、生物资源,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进行农作物包括粮食品种、药用植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的栽培,使之成为物质良性循环,能量合理流动,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相互促进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引导群众开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树种和经济价值较较高的药材等,如树―果―药,树―菜―药等,增加群众收入,既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5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给一直以来发展基金匮乏的林业带来一片生机,而森林生态旅游同时也是一种寓教于游的环保宣传新形式。因此。我们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使森林生态环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6加快替代能源建设
沼气池建设是解决农村群众生活燃料能源的有效途径,既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配套“三改”的建设,不但使农村的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根本的治理,而且是改善村容村貌,创建干净、卫生、文明的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近几年来,虽然各乡(镇)进行了沼气池试点建设,但是建设进度缓慢,其覆盖率还不到我国农村群众总户数的20%。因此,必须加快沼气池的建设速度,有效缓解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林业资源来维护生态平衡。人们要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林业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味只要经济的发展而过分利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节制地利用林业资源又能充分地利用林业资源来发展林业经济。
参考文献
[1]杨玉清.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53-54.
[2]杨永刚.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与开发利用[J].现代园艺,2015(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