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2017-03-27

茶道作为自古就有的生活艺术是涵育人生修养的途径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人生哲理,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人生哲理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儒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儒道。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日本茶道是美的宗教,中国茶道可称之为美的哲学。

其一,中国茶道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

其二、中国茶道美学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如“和”、“道”、

“气”、“神”、“气韵”、“意境”等等。

其三、中国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释、道、儒三教的哲学理念。

其四、中国茶道美学强调的不是从美学的一般表现形式上去欣赏和理解茶道美,而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要求“涤除玄鉴”、“澄怀味象”从小茶壶中去探求宇宙的玄机,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悟人生百味。

其五、中国茶道美学不仅仅是茶事活动中追求美感的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从哲学的高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看茶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茶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一茶通三教,不可谓不高深,不可谓不博大。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用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总之,中国茶道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茶道的涵义

茶道是以饮茶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为主要内容的。与茶的药用和饮用比较,有质的区别。随着社会的进步,饮茶活动从单纯的喝茶满足人体生理需要,逐渐提升为品茶、茶艺、茶道,它不但满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茶的药用满足人们治病和健身的需求,茶的饮用满足人的生理需要,是维系有形的人的肌体健康,现代语上来说是硬件建设。而茶道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思想需求,增益文明修养、人文素养、艺术造诣、综合气质及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等等,以及更为透彻、更有意义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是人体的软件建设。

修养原是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是切磋琢磨,养是涵育薰陶。引伸至人生修养,约定俗成是指人的精神文化、思想品德等方面,这些无形的精神文化、思想品德可以通过行为举止反映出来,如言语、礼仪、动作、位置、姿势、服饰等。

相对应于“饮茶与人体健康”,“茶道与人生修养”是能够为茶文化人士所认同的。前者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已被现代科学解剖得细致入微,条理分明。由于它的物质特性,容易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后者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形态,尚在不断的了解与认识的过程之中。饮茶有益于健康是由于茶汤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与药理成分,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防病治病。茶道活动能涵育修养是因为茶道活动中的规范、礼仪、审美,社交特性、动手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积累等能多方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