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2017-04-08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家长事业的延续,作为新时代的7080后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进孩子广阔的心灵世界中去。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对您有帮助。

7080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都非常艳羡这一代的孩子们,“你们赶上了好时候”,也就是说,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学业竞争也越来越惨烈,我们会非常同情地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

七零后、八零后大多有过上树捕蝉、下河捉蟹的经历,滚铁环、跳房子、捅马蜂窝是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一代人基本到了初三、高三才进入白热化的学业竞争,而平常的他们还保有一定的闲暇和自由。而现在,当七零后、八零后为人父母,“赢在起跑线”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学业竞争不断被提前,不仅高考、中考、“小升初”让家长念兹在兹,甚至连入园、入托都需要家长使出全身解数,动用各种社会关系。

中产阶层最关心的是孩子和房子。于是,兼顾孩子与房子的学区房成为最受追捧的投资品。“择校热”席卷全国,家长们需要提前数年开始筹划购置学区房,以便把孩子送进户口对应的幼儿园和小学。

中产阶层父母对孩子学业的介入也登峰造极。以往,学校是教育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父母最多提供一些课外辅导;而现在,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参与越来越多,他们还常常与孩子一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习,一些示范幼儿园和私立学校甚至要求母亲是全职太太,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辅导。家长们还会通过QQ和微信群自发组织起来,相互交流,相互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和 “别人家的父母”给彼此带来了巨大的群体压力。

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一

家长把孩子们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或老师们的课外辅导班,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程内容,其实质就是“抢跑”。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家长用短跑的心态来指导孩子的马拉松。当每个人都悄悄抢跑的时候,其结果就是起跑线的不断前移。无休止的“抢跑”让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家长们常常这样给孩子打气:“再加把油,等考上大学,爸爸妈妈就不再管你的学习了!”这就是悖谬所在:拼命学习是为了将来不学习。

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它在本质上排斥青少年的参与,是一种缺乏自由选择权利的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与“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其实差别不大,只不过应试教育填充的是“书本知识”,素质教育填充的是各种“才艺”。这种素质教育“费钱”的一面,使得穷人的孩子和农村的学生被排斥在外;它“功利”的一面,使得参与其中的孩子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更为荒唐的是,大家都说孩子没有童年,都痛恨奥数和培训班(对学而思的攻击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情绪),但没有人愿意退出,因为退出就意味着掉队。示范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掉链子。竞争压力造就了“虎爸虎妈”,而“虎爸虎妈”又进一步恶化了竞争氛围,这是一个自我循环的体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困境。“幼儿园大战”、学业负担过重以至于孩子没有童年,这些问题家长都看在眼里。大家都知道孩子们一窝蜂学奥数不正常,但谁都不愿意主动退出,万一我退出了,别人没有退出,我的孩子不就输了吗?中产阶层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源于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这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全世界的中产阶层都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自己有一天会掉队;东亚社会又尤其注重孩子的教育,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欢比较孩子的成绩,激烈的竞争放大了人们的焦虑;此外,中国社会的评价标准非常单一,孩子比成绩,成年人比财产或权力,标准越单一,失败者越多;标准越多元,失败者越少。为什么会焦虑,就是因为有不确定性,如果注定不能翻身,你肯定不会焦虑;如果地位巩固,你也不会焦虑。只有那种上不上、下不下,可上可下的状态,才会让你焦虑。中产阶层就处于这么一种状态。

7080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构成了教育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它们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由于各自的教育特点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和不同的教育地位。有人把教育比喻成种树,家庭教育是培根,学校教育是开花结果,社会教育是气候(阳光、水分和空气),这个比喻比较恰当。现在人们共同的认识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补充。

人的成长是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孩子生下来后至学龄前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即使孩子以后上了小学、中学,接受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仍是不可缺少的。

家庭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性格塑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指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集中在学龄前期。这一时期,人的智力、个性,、品德等心理的发展不仅迅速,而且是不可逆转,即不可补救的。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缺乏基本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必然出现重大的缺陷。孩子最初几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是他一生所受教育的基础。

一个孩子成了好人,成了有用之才,社会受益,集体受益,邻里受益,但活得最充实、受益最大的,还是他的父母和他自己。

一个孩子成了坏人,社会受害,集体受害,邻里受害,但受害最重的,还是坏人自身和他的父母。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得到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事关重大,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应努力营造好每个家庭,使之成为孩子茁壮成长的乐园。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