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2017-06-1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行为,为人民做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篇1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以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与企业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文章试图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的控制制度以及设想以后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系统的建设,而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内控系统但不尽合理,生搬硬套,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些单位虽然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弱于执行。

2.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坚持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遵循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3.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部分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跨部门、跨单位无法进行资产配置,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内审部门应将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审计评审对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要针对发展中财务及会计核算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4. 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5.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跟着不断的修改,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显得犹为重要。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篇2

为贯彻**集团建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精神,更好的揭示和防范公司风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了内控评价工作小组,按照《**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依据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总体情况

本公司于 年 月成立了内控评价工作小组, 任组长,组员包括等。自 月 日开始进行内控评价工作,至 月日完成调查取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范围、过程与方法

1.评价范围

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重要的经营活动,即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以及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子公司管理状况等进行了检查。

2.评价程序与方法

本公司内控评价小组成立后,召开了内控评价工作启动会,要求各部门归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各种制度、办法文本的归集,各项工作流程等,在规定时间内向内控评价小组及时提供;内控评价小组在认真分析搜集上来的各种资料基础上,分别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谈话,听取部门工作职责介绍,对公司内控的意见建议,形成访谈记录;结合谈话内容及对制度规定的分析,到各部门对内控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穿行测试,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公司内控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对公司内控工作的缺陷进行认定,形成初步评价报告,将报告内容与各部门沟通并向公司决策层进行汇报;根据汇报结果形成最终内控评价报告,并将评价过程中取得资料,整理归档。

三、内部控制评价具体工作

(一)内部控制环境

1. 组织架构

(1)法人治理结构

本公司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架构,成立了董事会、指定了一名监事人员,设立了总经理。

目前公司由于历史原因,董事会的部分成员以及监事是由原规国局部分领导挂名,成立至今未作变动,造成现在董事及监事的职责不能很好的履行。而且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公司应设监事2名,其中1名监事由城投集团公司委派,1名监事为公司职工代表出任,目前没有按章程规定任命职工代表监事。

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运转。但目前公司未制订关于经理层的议事规则。

(2)内部机构设置

公司根据经营业务需要设臵了计划经济部、前期策划部、工程管理部、征地管理部、资产经营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并制定了《部门工作职责列表》。目前公司未设立内审部门。

公司根据业务发展形势需要,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但《部门工作职责列表》未进行更新,而且公司未发布岗位职责。

在各部门既有职责分工下,部分职责存在交叉或划分不准确的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a.建设项目房地产权证登记工作

《部门职责分工列表》中规定,征地管理部主责建设项目房地产权证登记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立项的建设项目房地产权证登记工作由前期策划部负责,征地管理部配合提供征地手续。负责此项工作的主责部门需要重新认定。

b.土地看管工作

《部门职责分工列表》中规定此工作由征地管理部负责,但对于无立项的储备用地未能平移或出让的土地看管工作牵扯精力,由资产管理专业部门负责。

c.经营规划与公司战略

资产经营部负责的经营规划与办公室负责的公司战略存在部分交叉重叠,此项职能划分需要重新认定。

d. 目前公司现有项目以成立项目部的形式进行管理,但项目部与公司工程管理部之门的职责与分工没有具体规定,需要制定项目部的职责内容及岗位职责。

(3)经营决策机制

公司对关系到投资、融资、经营等领域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能够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但目前公司的审批权限不够明确,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补充办法)》中对工程结算资金的支付规定了具体权限,其他制度中未明确具体审批权限,也未单独制订权限列表。

2.发展战略

公司委托南开大学制作《盈利模式和融资模式纲要》初稿,本拟继续深入研究,因公司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该项研究已不适用,至今未再进行公司战略的相关研究。

3.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结构

目前公司员工 名,其中:高级管理人员 名,中层管理人员名,普通业务人员 名,人力资源结构趋于稳定。

(2)人力资源引入环节

公司每年根据业务要求编制人员需求计划,经集团批复后公司组织招聘,通过人员需求计划控制人力资源的引入。

目前公司尚未制定完整的招聘管理制度。近几年公司招聘的人员没有社会招聘行为,大部分属于内部调剂,即使是集团以外的工作人员也是关联单位中比较了解的人员,因此未再进行面视、试用等环节,直接通过领导班子会议决定,报集团审批。

公司制定了《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细则》、《关于续订劳动合同工作的实施办法》,规范了员工劳动合同的管理。

(3)人力资源开发

公司尚未制定培训管理制度,但发布了《**公司鼓励员工获取职称、职(执)业资格及参加学历性教育实施意见》,以此来鼓励员工学习。

(4)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

公司颁布了《考勤管理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员工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员工的日常出勤,保障职工的利益,并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努力向上,并通过《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年终进行考核及民主评议并排名,其结果直接与职工薪酬挂勾,奖罚分明。

目前由于公司办公地点的迁移,实际工作中已不再执行《考勤管理规定》中的打卡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篇3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以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与企业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文章试图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的控制制度以及设想以后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系统的建设,而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内控系统但不尽合理,生搬硬套,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些单位虽然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弱于执行。

2.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坚持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遵循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3.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部分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跨部门、跨单位无法进行资产配置,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内审部门应将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审计评审对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要针对发展中财务及会计核算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4. 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5.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跟着不断的修改,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显得犹为重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