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2017-03-16

摘 要:自2013年起,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明显提速,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2013年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开始运行;2013年12月8日,央行发布了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和交易细则。我国将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进行最后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至关重要。本文期望通过借鉴国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外经验;存款利率市场化

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近两年开始增加,众多学者集思广益,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盛方富(2013)认为要通过市场的创新动力,探索、发展替代存款的金融产品,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条件。王于鹤、韦欣(2014)认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应“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总体;先易控制,后难控制;先冲击小,后冲击大。”

研究发现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以及改革的主要路径一致,就是维护宏观经济与金融环境稳定的基础上,加强银行经营管理,提出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因此,比较多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经验,得到更有效的改革路径与方法,为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借鉴。

一、各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经验

(一)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70年代初,由于滞涨,美国银行存款需求下降,理财产品需求上升。银行开始不断金融创新以规避利率限制,也呼吁政府放开利率管制。

1970年6月美联储发布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市场化,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开始分阶段取消1933年实施的“Q条例”。至1986年4月,所有存款利率基本被取消,美国彻底废除“Q条例”,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美国的实际利率长期明显低于GDP增速,但利率市场化之后,实际利率与GDP增速基本趋近。银行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期间波动剧烈,但利率市场化之后,较之前明显上升,并保持稳定。

(二)日本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1973年的石油危机,结束了日本长达30年的增长,开始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而存款利率管制,使大量资本流出银行,流向高利率金融产品市场。银行存款量大幅下降,要求政府废除利率限制的呼声不断高涨。

日本首个利率市场化的存款品种是1979年商业银行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由发行机构和购买者自主协商。1984年,日本大藏省明文规定废除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日本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了从长期到短期,交易金额由大额交易品种扩充到小额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后使得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竞争激烈,最后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银行经营开始入不敷出,中小银行破产、被兼并等时常发生。

(三)德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各国开始取消外汇管制,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而德国的资本账户自由化,使德国国内利率受到国际利率的影响,还激励德国商人到海外投资。资本的大量流出,降低了德国银行的存款收入。德国各银行为争取存款采取一切手段避开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需求加深。

1962年,德国修改《信用制度法》,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1965年3月解除对2.5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管制;1967年2月,由于经济不景气,金融形势缓和,德国政府认为即使放开利率管制,金融机构也不会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因此趁势废除利率管制,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德国完成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盈利略有减少,倒闭、兼并现象略有增加,但总体来看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变化相吻合,储蓄存款利率也比较稳定,金融创新更加活跃。此外,由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仍为银行主导,使得德国在利率市场化后M2增速和经济增速走势依然高度相关;相反,美国和日本由于“金融脱媒”和直接融资的高度发展,导致其利率市场化后M2与经济的相关性逐渐消失。

(四)美、日、德三国改革经验对比。综上所述,美、日、德三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基本上顺利完成,但由于改革背景以及各国之间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差异,最后的利率市场化效果也有所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美、日、德三国利率市场化对比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改革背景 经济衰退+高通胀 经济放缓+高通胀 经济、通胀稳定

汇率水平 波动剧烈 波动剧烈 平稳

实际利率 大幅上升 大幅上升 平稳

改革期存款增速 下降 下降 稳定

利率曲线斜率 变陡为主 变平 平稳

存款利率刚性 否 否 是

融资结构 直接融资迅速发展 直接融资一度发展 贷款主导地位稳固

M2有效性 逐步消失 逐步消失 仍有效

存贷款利差 保持稳定 急剧下降 基本平稳

银行业危机 出现 出现 未出现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通过三个国家的而利率市场化效果对比,可以发现德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市场冲击最小,这与其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即全能银行制度有关。

二、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

上文对美、日、德三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接下来就要通过借鉴三国的成功经验,选择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以及避免利率市场化后相同的风险再次发生。

首先,由日本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发现,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会急剧下降,但美国和德国未出现此现象。那么我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分析宏观金融市场环境,会发现现在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足,且资金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那么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一定会下降。而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利率市场化后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会很大。这就很可能会导致美国和日本出现的银行业危机。

对于存贷利差问题,可以学习德国的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当然也可以增加银行业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让本来不合理的存贷利差变得合理,这会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就是其最好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其次,利率的市场化,使资本逐利的本性显现无疑:从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向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在扭曲资金有效配置的前提下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富,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拉大区域差异、破坏社会稳定。

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当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就要做好正确的引导。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颁布的《1980年银行法》及《高恩――圣杰曼吸收存款机构法》,都值得我们借鉴。而且政府要加强金融监管,德国的统一监管模式值得借鉴。银行业混业经营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但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分业监管的局限性就会凸显,成立统一监管组织成为必然之选。

参考文献:

[1] 陈娜.印度央行关于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讨论[J].金融发展评论,2012,06:6-21.

[2] 曹诚,王彦东,朱琳.美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部金融,2012,12:38-40.

[3] 陈晨.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41-44.

[4] 陈立刚,潘立敏.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3:59-62.

[5] 番丝东.新时期推进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探析[J].时代金融,2014,17:48-49+57.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