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那么,出现痛经后要怎样治疗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痛经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痛经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通过解释说服,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精神负担。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二)抑制排卵:
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则口服避孕片(复方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孕酮片)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应用口服避孕药物,90%以上症状可获得缓解,可能由于内膜生长受到抑制,月经量减少,pg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导致子宫活性减弱。治疗可试服3~4个周期,如疗效满意,可继续服用;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加用pgs合成抑制剂。由于要在整个月经周期用药,而发生效应仅在周期末1~2天,除非需要同时避孕,一般不受病人欢迎。
(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pgsi):
1、芬必得 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服用方法:一般于月经来潮痛经开始前连续服药2~3天,1片/qd,痛的厉害的可予以2片/q12h,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初的48h释放量最多,早期用药可纠正月经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过多。痛时时再服用可能效果不明显,而且最少要3小时后起作用。消炎痛也行
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暂时肾功能损害。
(四)β-受体兴奋剂:
通过兴奋肌细胞膜上β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转而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一方面促进肌质网膜蛋白磷酸化,加强ca++的结合;另一方面抑制肌凝蛋白轻链激酶活性,导致子宫肌松弛,痛经得到迅速缓解,但同时有增快心率、升高血压之副反应。
近年临床应用单独兴奋子宫β2受体之药物,副反应显著减少。常用的β2受体兴奋剂有:羟甲异丁肾上腺素,商品名舒喘灵(sulbutamol)及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商品名间羟舒喘宁(terbutalin)。给药方法有口服、气雾吸入、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给药等。
在剧烈疼痛时宜用注射法:舒喘灵0.1~0.3mg,静注或间羟舒喘宁0.25~0.5mg,皮下注射,4~8小时1次。中、轻度疼痛可口服,舒喘灵2~4mg/6小时或间羟舒喘宁2.5~5mg/8小时,亦可气雾吸入0.2~0.25mg,2~4小时1次。以气雾吸入较好,因用药量少而起效迅速。气雾吸入时应注意:①首先大口把气呼完;②开始深吸气时把药液吸入;③吸气完摒气3~4秒钟;④然后卷唇将气慢慢呼出。常用量每次吸入2口,可维持4~6小时。但一般反映β受体兴奋剂疗效不太满意,且仍有心悸、颤抖等副反应,因而未能被普遍采用。可是气雾法应用方便、作用迅速,仍可一试。
(五)钙通道阻滞剂:
该类药物干扰ca++透过细胞膜,并阻止ca++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而松解平滑肌收缩,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一项重要进展。应用硝苯啶(nifedipine,尼福地平),商品名:心痛定、利心平20~40mg治疗原发性痛经。给药后10~30分钟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持续5小时,无特殊副反应。
(六)维生素B6及镁—氨基酸螯合物:
利用维生素b6促进镁离子(mg++)透过细胞膜,增加胞浆内mg++浓度之作用,来治疗原发性痛经。每日量200mg,4周后可见红细胞镁含量显著增加。亦可与镁—氨基酸螯合物合用,每种各100mg,日服2次,治疗4~6个月,痛经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呈进行性下降。
(七)棉酚:
醋酸棉酚20mg,日服1次,连用3~6个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达95%以上。但可能产生明显副反应,如乏力、心悸、恶心、水肿、头晕、潮热、厌食、渗透性腹泻等,严重的还可发生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等。
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
【鹿胎】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鹿胎性温,对经血亏虚、运行不畅,宫冷畏寒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鹿胎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痛经首选的纯天然动物药。
鹿胎 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用于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用法:鹿胎目前常见的剂型有鹿胎膏、鹿胎胶囊、鹿胎素、鹿胎颗粒等。服用可按产品说明书单独服用或配合配伍其他中药。请遵医嘱。
其他中医治疗 体针(一)
取穴
主穴:分2组。1、承浆、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阿是穴位置:下腹部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效不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浆穴,以28号1寸针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针感后,快速提插捻转约30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大椎穴将针刺入皮下,向深部缓慢进针,使针感向背部下方传导,亦留针30分钟。十七椎下,以28号1.5~2寸针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对准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转提插,针感要求向下达子宫,并朝会阴方向放射,待剧痛缓解可根据症情,持续提插捻转运针5~10分钟,予以留针30分钟。阿是穴用艾卷作温和灸,距离以局部温热不灼烫为度。承山穴双侧均取,以6寸毫针速刺入皮,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留针15~30分钟。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转,使针感扩展到小腹部,留针15分钟。上法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经期腹部稍感不适;有效:症状减轻,随访1年内仍有复发;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
共治182例,临床痊愈148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4%[3~6]。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按证型分3组。1、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2、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3、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
配穴:肾俞、次髎、地机、天枢。
(二)治法
据所辨之证型取主穴,酌加配穴。用28号2寸长之毫针,迅速破皮,然后沿皮下刺入1.5寸。针刺的方向,腹背部穴均向下,四肢穴均向上。然后施行提插加小捻转的补泻手法,气滞血瘀型用泻法,寒湿凝滞型用平补平泻手法,气血两虚型用补法。但刺激宜轻。留针20~30分钟,每隔3~5分钟运针1次。针后,关元、足三里及归来可以艾卷作温和灸15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4例,痊愈93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