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卷及答案人民版

2017-06-13

做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卷,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2.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3.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 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

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 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

4.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土壤和空气 B.阳光和温度 C.水和空气 D.水和肥沃的土壤

5.观察下面的两幅图,左图表示葵花朵朵向太阳,右图表示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

明( )

A.葵花受阳光影响,粮食作物受水的影响

B.葵 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作物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6.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7.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9.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与b之 间是捕食关系

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C.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

10.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互利共生关系 D.竞争关系

11.右图为草 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C.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

12.下列生物在我国一般不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危机的是( )

A.水葫芦 B.巴西龟 C.非洲大蜗牛 D.澳洲袋鼠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是( )

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细菌、真菌的 分解作用

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

14.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蜣螂 ⑩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 ⑥⑦⑧ C.③⑥⑨ D.③④⑦⑨

15.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

A.生活环 境 B.非生物因素 C.生态系统 D.生物因素

16.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 D.消费者的数量太多

17.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牛和人分别所扮演的角色依次为(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消费者

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 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 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2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

21.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D.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22.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4.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 成了( )

A.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 D.以上三项都有

25.被喻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5分)判断题。

(1)生物能适应环境的任何变化。 ( )

(2)生物的种类很多,它们对环境的要求都是大同小异的。 ( )

(3)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 )

(4)高等植物能适应环境,低等植物也能适应环境,但高等植物的适应能力强。( )

(5)一片森林里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

27.(4分)我国的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试分析下列诗句,并回答问题。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绿的原因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晚开的主要因素是 。

28.(10分)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 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体内食物的成分

小鱼 蜻蜓的幼虫

小球藻 —

蜻蜓的幼虫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

(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 制造的。

(4)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5)该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

29.(12分)请分析下面两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回答问题。

(1)食物网A描述了具有多种生物的生态系统,其获取食物的路径具有较多选择的生物是

和 。

(2)介壳虫在食物网A和B中 处于不同的位置,假若它同时在这两个位置上消失(死亡),那么对于 的后果更严重(填“食物网A”或“食物网B”),说明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好的 能力。

(3)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30.(5分)仔细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回答问题。

生态农业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例如保定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种植收获的玉米籽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牛和鸡加工成人们食用的美味食品。人、牛、鸡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1)根据上述人工生态系统中提供的内容,分析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玉米→鸡→人→沼气 B.玉米→牛→ 人

C.玉米→人→沼气 D.玉米→鸡→牛→人

(2)如果附近工厂排放的铅、汞等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那么有害物质富集最多的

是( )

A.人 B.玉米 C. 鸡 D.牛

(3)在上述人工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牛、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属于 。

31.(14分)下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 ;没有画出的细菌和真菌属于 ,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 关系建立起来的。

(4)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5)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很难 恢复原样了。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卷参考答案

1.C 解析: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荒漠气 候 干燥,缺少水分,水分是决定荒漠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2.A 解析: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片之间均匀排列,没有重叠,互不遮挡,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照,所以此时影响爬山虎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3.A 解析:A项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B、C、D项说的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是桦尺蠖体色对树皮颜色的适应,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是为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

4.D 5.A

6.B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 苗稀”体现豆与草在生存中的竞争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的生殖方式。

7.D 解析: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说明能适应环境;能防风固沙,说明能影响环境。

8.A 解析:雷鸟的羽毛随着季节变换而改变,是对环境的适应。四个选项中,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是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9.C 解析:食物链是由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形成的,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后面都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会出现分解者。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多。

10.A 解析:捕食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猫头鹰以田鼠为食。

11.D 解析:蛇和鹰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它们还有相同的食物来源——鼠,所以还存在竞争关系;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重金属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在鹰的体内积累最多。

12.D 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A项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可覆盖住整个湖面 ,导致生态危机;B项巴西龟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 强、生长繁殖速度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并 且觅食、抢夺食物的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而且基 本没有天敌,将严重威胁我国本土野生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入侵;C项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十分贪食,繁殖力强, 抗逆性强,可危害100多种草本、木本、藤本植物,对蔬菜、花卉、甘薯、花生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吃光植物枝叶;D项澳洲袋鼠的繁殖力虽然也很强,可是生态适应能力有限,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13.B 解析:植物的花凋谢后,在腐生细菌和真菌的 分解作用下,变成无机盐和水等,又重新被植物吸收。

14.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的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一些腐生的动物也可以承担分解者的角色。土壤中的细菌、朽木上的蘑菇是分解者, 蚯蚓以腐烂的植物碎屑为食、蜣螂以动物粪便为食,也是分解者。

15.C 解析:土壤、水、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属于生物部分。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6.B 解析: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吃掉,一种生物也可以以几种生物为食,食物链之间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17.D 解析:根据食物链的组成判断,牛以玉米为食,属于消费者,人吃牛肉,属于消费者,玉米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18.D 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19. A 解析:据题图可知,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甲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丁的数量减少,导致丙的数量增加。

20.C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则是单向流动 ;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

21.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等。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只是整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22.B 解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部分细菌和真菌能把 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是分解者。人也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和间接以植物为食,应该属于消费者。

23.B 解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4.D 解析:因地球环境而形成多样的生 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海洋 生态系统等。

25.C 解析:森林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26.(1)×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环境的任何变化都能适应。

(2)× 解析: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

(3)√ 解 析: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生产者的角色,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可以供自身生长所需,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

(4)√

(5)×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7.(1)水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2)温度

解析:(1)春天江水变绿的原因是水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2)山中要比平原地区温度低,所以桃花盛开的时间晚一些。

28.(1)小球藻 (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 (3)光合作用 (4)小鱼

(5)自动调节

解析:根据 表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小球藻是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此向生态系统中输入物质和能量。有毒物质或某些重金属如汞等沿食物链进行富集,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其浓度不断增加。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9.(1)寄生蜂 蛇 (2)食物网B 自动调节 (3)太阳光(光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1)通过仔细观察图A不难发现,寄生蜂和蛇的食物种类最多,各有3种。

(2)食物网B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小,所以介壳虫消失后,食物网B受到的影响更大。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光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0.(1)B (2)A (3)分解者

解析:(1)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它们之 间是被吃与吃的关系。选项A、C中的沼气是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是不正确的;鸡和牛之间不是捕食关系,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 确的;只有选项B能够正确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2)在生态系统 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所以在最高级消费者中积累最多。 选项中的人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人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3)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分解,属于分解者。

31.(1)太阳光能 (2)消费者 分解者 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食物 (4)适应 (5)自动调节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生态系统的综合题。

(1)太阳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

(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真菌和细菌属于分解者,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而建立 的一 种联系。

(4)体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是一种保护色,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5)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 有限度的,外来干扰一旦超过这种自动调节的限度,生态 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