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散步的读书笔记

2017-02-16

龙应台散步这篇散文写出了作为晚辈应该好好孝顺老人。大家读完后都有什么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龙应台散步的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龙应台散步的读书笔记篇一

这篇散文写了龙应台和她的好友家萱,为了使她们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安心,分别制造了“银行证明”和大字海报。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亲人。

我曾经有一位老太。她是我妈妈的奶奶。老太活了86岁,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在老人院里度过的。

我的父母不像龙应台有那么多时间可以陪着她的母亲,所以,就让外婆请了一个保姆过来照顾老太。可是保姆让老太看不上,老太要求住到老人院里去。在老人院住了一段时间,在我们去看她的时候,她又开始要求回家住。据爸爸说,当时他们大人觉得老太只是一时的想法,因为当初就是她自己提出要住老人院的。于是,大人们就没理会老太的哀求,以“最近很忙”为借口,回绝了她。我们走后,又在门口偷看。只见老太在窗口高喊:“三轮车!快把我送回家!”这声音听起来让人十分不忍。但估计最近大人们真的很忙,于是我们就走了。但不知道,这竟是永远的诀别!

又过了几日,老太就这样在老人院去世了。这让我们追悔莫及,妈 妈说这是她永远的遗憾。我觉得,应该趁老人活着的时候,对他们好一点,孝顺一点。不管怎样,这次老太的事情,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我们家的老人只剩下奶奶和外婆了,一定要对她们好一点。

老人虽然老了,可是还会想着为下一代多干些事;而我们还年轻,就更应该为老人多做些事。乌鸦还会反哺,何况我们呢?龙应台能细致入微体贴老人,我们应该也能够。

龙应台散步的读书笔记篇二

《散步》一文中,开头写作者的老母亲因为身体不好而不想出来散步,但最后还是出来了。看到这里,我们都会以为作者的母亲是被作者强迫拉出来的,其实作者本意不是这样的。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作者也是想让多病的母亲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锻炼一下身体,这对老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从这儿我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从老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不禁让我想起了《荔枝》一文。这是作家肖复兴写的,文中主要是讲作者给母亲买了一些荔枝,但是母亲舍不得吃,却给了她最心(快乐的元旦作文)爱的孙子吃了。

种种事迹都表明,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们都要去爱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其实,我们的亲人都深爱着我们,我们也应当爱他们,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们的亲人吧!

龙应台散步的读书笔记篇三

在读龙《目送》之前,非常惭愧我并在不知道龙应台是何许人氏,起初认为这应该是男作者才能驾驭得起这么霸气的名字,又或者这仅仅就是一个笔名,犹如鲁迅先生。直到大学毕业前夕友人将这本书送予我时,翻开扉页的那一刹那,我才知道,这本书注定将和她的作者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存在。

之后又陆续读了她的《野火集》,惊叹于那疾风卷沙般的文风,女子笔下如此爽利果敢,岂止是难得!这般豪气犹如百年前夜里挑灯看剑的剑湖女侠,她们心里怀着同样深刻的情感—— “无可救药的爱着这片我痛恨的土地”!那时的她正当而立之年。龙应台不惑之年的《百年思索》,有着深刻的理性反思,笔下仍这般冷峻理智,她脸上的线条已变得柔和,不似二十年前那么硬朗,但仍旧闪耀着她所独有的那份理智的光辉。而今的她,已知天命。一本《目送》拿在手里,百转的惆怅,让人知道,大漠的狂风已吹入林间,在枝桠间穿行,与溪水低吟,与草叶倾诉。

这本书,是龙应台几年来散文作品的集结。其中少了政治论述,多了人生感悟;少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多了丝恬淡深沉的哀伤。书中写母亲的老去,写父亲的诀别,写孩子的疏离,写人生的困惑,写经历失败的颓废,写成功过后的淡漠,写身处闹市的孤独,写面对生死的迷惑,读着读着,赫然发现那支犀利如匕首的笔,竟然也能有如此温婉忧伤,惹人落泪的笔触。那支能够在华语文坛掀起龙卷风暴的笔,也可以如此平静而冷彻,看着她的那些对自己生活点滴的描写,渐渐恍然大悟自己的短暂人生。龙应台是那个气势磅礴的龙卷风没错,可她也是个真实世界的人,是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她也有一个母亲的酸楚,面对生她养她父母的衰老与逝去,她也有为人儿女的悲恸。或许随着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人越来越怕生命的老去,情感也越来越多愁善感了。当看完这本书,潸然泪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本书,读过以后又多了一种更深的体会,在龙应台柔情的一面里,还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深沉的,沧桑的,茫然不知所之的,很彷徨,很沉重;另一种是比较平和的,比较看得开,甚至比较欢快、比较享受的。前一种,是写到父母的;后一种,是写同辈、儿子、自己的事的。看《目送》,这两种感觉很分明。看《如果》到《散步》,一连六篇,一路压得心头快喘不过起来,很沉,很重,对父母的感情就像一座大山,在心头,是无法轻易承担的。接下来的一篇是《为谁》,顿感轻松,写自己与儿子,虽然涉及的还是为人父母,文字却活泼了许多。甚至插图都不一样,前面的插图是泼墨残荷,是空洞原野,是荒凉窗景,后面配的则是母子相娱。 龙应台常说她是逃民,是一个无根的人,不系之舟。这种漂泊的流离感、不安全感时刻流淌在她的血管里,如影随形。然而无根之人,最在意的、最放不下的、最流连忘返的,就是这种她时刻在企求、在挽留的记忆,与童年、成长、父母相关的记忆。对她来说,记忆,是比将来让人害怕得多的东西,尤其是与她试图挽留住的童年、成长、父母相关的记忆。这些童年、成长都是与父母相关的,而父母已经逐渐远去了,虽然母亲还在,也已经看得到另一端的情景了,已经定格,只能往回看,无法更改,无法重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念着。而与儿子、与朋友,还有那么长的路,可以慢慢来,慢慢玩。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了,一种还在继续。孩子还会长大,而母亲只会更老,写的感情怎么能一样呢。

家,在变,从前是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后来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目送,也在变,先是目送父母,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然后是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一前一后的背影,一前一后的目送,就是人的一生了。龙应台就在这一前一后,像一片孤舟,在芦花深处,听着杜鹃啼血,深深凝望。

龙应台散步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散步读后感300字

2.龙应台《散步》阅读答案

3.龙应台寂寞读书笔记

4.龙应台目送读书心得体会3篇

5.散步阅读训练及答案

6.中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7.龙应台小说《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

8.教你改变自己的书籍分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