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2016-12-02

一些太极的爱好者已经把太极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洗脸刷牙、排队等待时,可以把重心放在一只脚上,两只脚一虚一实。

擦桌子、拖地,用腰腿、身体带动手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擦桌子可将按、捋等推手的内意融入进去,拖地可将枪法的一些内意融入进去。

电梯里,有其他人就站无极式,自己一个人可以站一下三体式。

地铁上,如果不是很拥挤,把座位让给别人坐,自己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手不扶其它东西,根据车况调整重心。

走路时,迈步如猫行,要放松、轻松,求轻,不求快。轻了以后,自然而然就快了,而且省力。

背包时,肩放松,将包的重量通过腰腿松沉到脚底,就不累了。

坐着的时候,可以把头轻轻地向上提起来,注意不可后仰,下颚含住,这样颈椎就解放了。肩放松,不要挺胸,也不要凹胸,自然就好。脊椎放松,从最下面一节节向上轻轻地拔起来,腰也放松,提肛。这样颈椎病、肩周炎等很多问题可以避免发生和得到有效改善。

睡觉时,心静,不要想别的事,全身放松。先在心,后在身。心静了,身体自然就放松了,这样有助于睡眠。

以上所述,只是略举一二,相信朋友们随着习练太极拳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渐渐地,行止坐卧皆纯任自然,与道相合,便达天人合一之境了。

相关阅读:

太极拳的内容简介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她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太极拳这枝中华武术奇葩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太极拳发源地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

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温县人民政府聘请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对陈家沟文化旅游区进行全面规划,按照传承、弘扬、养生、功夫、产业五大功能区设计,建设包括太极拳展示基地、教育培训基地、休闲度假基地、文化产品基地、研究传播基地在内的陈家沟世界太极拳文化中心,开展对太极拳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整理、推广,描绘出了陈家沟世界太极拳文化圣地的美好蓝图。河南省文投集团等单位已经入驻,开始建设美丽陈家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