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作文
写作文是需要思考的,这就培养了七年级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作文,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作文篇一
我最敬佩的人要问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人就是我的爸爸。
他的身材瘦而高挑,皮肤黝黑,头发浓密。笑起来会露出一大片牙龈和一口洁白的牙齿。
从小到大,我的爸爸就没有打骂过我,甚至是一句重话都没说过我。在我犯错的时候,他会很耐心地给我讲道理。
在暑假时身在重庆的姐姐来北京玩儿,我们商量着去欢乐谷好好享受享受。前天晚上,我们很安心地就睡了。第二天才知道,他在前一天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详细的计划。哪些地方值得一游,哪些地方几点开放,在记事本上写地清清楚楚。甚至还准备了激流勇进时穿的泳衣。他的细心着实让人敬佩。
他也爱练字,讲究蚕头蛇尾,没事就喜欢练,还教我写毛笔字。他还讲:“练字时心要静,切急躁。做事也一样,一着急就容易乱了阵脚,这样就麻烦了。“
有时,总感觉他像一个智者,遇到难题也常常帮我解决。记得刚来八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又因为害羞,不好意思上前搭话。他告诉我,不要着急,慢慢来就好了。
还有一次,同学上我家来玩。一边儿和我聊天,一边东看看西看看。她忽然看见艾薇儿的明信片,很是惊讶:“你父母同意你追星?“我笑了笑答道:“当然啦!“还颇有些自豪的成分在里面。她扁了扁嘴说:“好羡慕你哦,你的父母真开明。“
我爸爸虽然对我很好但也不盲目的宠爱我。妈妈虽然比较严厉,但舍不得让我做家务。所以呢,我洗衣做饭骑单车都是爸爸教的。
每次我看爸爸去哪儿3时,总觉得我爸爸很像夏天的爸爸——夏克立,幽默风趣,教育孩子很有方法。
我的父亲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最亲最近的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作文篇二
从那以后,我不再任性
在我七岁以前,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孩子,家里人都把我当掌上明珠看待。骄横而任性的我总是喜欢口无遮拦的嘲讽别人,但家里人也只会把我的话当作是“童言无忌”。直到那天,我终于不再任性。
那是初冬的下午,天阴沉沉的。我的外公“奉命”前来接我放学。刚走出校门,外公立刻从一旁走出来,拉住我的手。我随意地把沉重的书包往外公一扔,就迫不及待的钻出人群。“慢点!别摔着!”外公跟在后边,喊道。我很不高兴地停下来,望望天上的乌云,担忧的问道:“外公,你带伞了吗?”外公心虚地把头别向一边,讪讪笑道:“没有……我忘了……”“哼,果然人老了就容易忘事……”我撇撇嘴,嘀咕道。
没多久,天空果然下起了雨。风裹挟着尘土往我脸上刮,雨点也争先恐后地降落到我的身上。我几乎睁不开眼睛。外公去哪儿了?“外公在这儿……快过来!”忽然,一个大手抓住了我,旋即便被一片温暖温柔地包裹住。风不再呼啸,也没有冰凉的雨点,有的,只是这仿佛无边无际的温暖。一股熟悉的烟草味瞬间扑面而来。这……我反应过来,原来是外公!透过外公大衣上的缝隙,我看到外公正用他苍老而瘦弱的手臂,徒劳的遮挡着无孔不入的雨滴,他花白的头发上也不停地滴落着一滴一滴的水珠。雨,一点又一点的雨,砸在他瘦削的肩膀上,憔悴的面庞上,孱弱的脊背上……外公用一只手紧紧的抱着我,身上的大衣脱下了,紧紧地、严严实实地包住我。他的身上,如今只剩一件单薄的毛衣……
我的心中不断地翻涌着一种奇怪的情感,暖暖的,又有些酸涩。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也分不清脸上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我就这样怔怔的看着外公,任由雨水和着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我还是第一次这样哭,第一次为亲人感到心疼,第一次为自己的任性感到惭愧,第一次为他人的爱和付出心生感激……
那一个雨天,我告别了曾经的我,告别了那个骄横任性的自己。我在心底反反复复的告诉自己:你已经长大了,你不能再任性了,你的态度,你的任性,终将会辜负了那份美丽的爱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作文篇三
关于读书
读书是什么?
是陈寿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还是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依我看还是苏东坡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最妙。其意就是经典文字虽简短,但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才能仔细玩味。
读书,大家都会,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能将书读”百遍“的人却并不多见。
当然,除了熟读书,还有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
大量的书籍是完善自我的必修之路,因为它可以让你和诗人、文豪隔空对话,他们高尚的情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
光熟读书,多读书是不够的,还要读好书,这,才是最重要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许多好书值得我们阅读。从论语,孔孟到诗经。从唐诗宋词到元曲,甚至连很多外国名着都有许多新鲜的精髓。他们的写作风格各不相同。比如欧亨利的诙谐机智,泰戈尔的深度细腻,大仲马的的语言生动有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尤比如中国的四大名着,可以让人细细品味,揣摩。在精神文化的洗礼中,经典总是永存的,它们是我们精神的支柱,让人感到灵魂的升华。
当然,读书也要有好的习惯。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爱看书也是我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从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到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到柴静的《看见》。甚至到了现在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这些都是我在不同时期较为珍爱的书。还记得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独爱黄蓓佳,因为我总觉得她的文字是有魔力的,是一种让人想和她一起飞的那种魔力。她在每一本书上的自序——是谁让我如此牵挂,让一个作为学生的我与她产生了共鸣。
大意是这样的:她说每当她敲出最后一个字时,心中不免惆怅。她认为他们像鸟儿一样”扑领领“地就飞走了。
还有人说,读一些无用于考试的书就是浪费时间。实则不然,读书并不是考试的工具,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被尊敬的权利。
而且,我会通过网络来关注我喜欢的作者。我了解到,其实写作是个苦功夫,许多书都是通过作者日日夜夜的打磨而最终被呈现出来的。同书籍一样,创作它的人同样值得被尊敬。
这就是我对读书的态度,关于我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