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欣赏
父母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即使我们再忙再累,孝道也不能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欣赏:浅谈孝道
古往今来,孝道是人们恪守的一项遵旨,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百行孝为先的解读可谓是贯穿每个人生命的一条暖流!
从孔子的那个时期,就早已有了忠孝礼仪的广为传播,孔子游走全国,倡导礼仪,用行动宏扬“孝”的重要性,座下的弟子们更是将他的这种思想作为一生探讨的话题!
而我们现代人对于孝道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脑海中渐渐失去了根基,或者说,只是挂在嘴边的一种自我安慰,未曾懂得“孝”这个字的真正含义,包括其中暗藏的深意,细看这个字的构成,就像是一堵为我们遮风挡雨墙壁,随着时间的飞逝,在岁月凋零的撞击下,一道醒目的裂痕,似乎剥夺了它挺拔的腰杆,作为子女,我们难道就这样任由坍塌吗?
而我们就是那根支撑的木桩,是父母背后的永久的基石,作为每一个子女,我们都应该有义务,有责任去赡养自己的父母,人之常理而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生命就是那份大爱的延续,既然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珍惜与爱护,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能够安享晚年,毕竟我们也会为人父母,其中的道理想必人人都能体会到!
并不是说,我们给予了多么好的物质生活,多么好的生活保障,就是最大的尽孝,那些都是一些表面的虚构,作为父母,我想更多的是希望子女们能够常回家看看,当人慢慢衰老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孤独的,一家人能够高高兴兴地围在桌前,吃一顿幸福的晚餐,儿女们承膝欢下,围着老人,讲述生活中的琐碎,那也是充满乐趣的福音!
都说婆媳关系是最大的,最头疼的问题,两者之间的矛盾也不是用简单的几句话语能够阐述的清楚的,在婆媳之间产生的火花,造就的裂痕,就像一块烧熟的红薯,拿着烫手,丢掉也会摔得支离破碎,媳妇孝敬婆婆,按理来说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呢?
我认为其中的契机还是在于一个做儿子的调和,一个是养育多年,含辛茹苦让我们长大成人,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一个是陪伴自己一生,共度余生的伴侣,两头的分量,没有谁比谁重一分,也没有谁会少一两,作为中间人的身份,这种分寸的拿捏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爱人,对婆婆的孝顺更能体现做人的本质,同时也会流露出家庭的和睦,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相互猜忌,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浓浓气息,用爱装饰的港湾,用一份大爱的态度,用一颗博爱的灵魂,让家的人情味更加浓烈!
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欣赏:孝道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何为“孝道”?
“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孝心没有具体的表现内容,它可以是对父母长辈语气温柔的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家人的一丝挂念,常回家看看这些都会成为父母永远温馨的回忆。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以说,孝不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百善孝为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父母在,不远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人们的意识上,孝不再是“封建伦理”,而是成了应该发扬的美德。发掘孝贤人物,讲述孝道故事,用平凡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去感染、教育更多的人。让人们去感悟孝道这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温情与感动,让孝道故事去温润每个人的成长之路,让孝道文化不断传承。
孝道也是知易行难,有个同学,早先是冠生园的小姐,家景殷实,现今退休在家,服侍两老,老爸九旬,已住疗养院,她每周多次看往;老妈独居也要每周多次关心,家中小孩仍需照看,每天忙忙碌碌,忘了自己,若有生病就加班加点,没了自己;有时外加公公婆婆之事,她会忙里忙外,辛辛苦苦,没有了自由,我心中点赞她。
还有同学,又要工作又要服侍两老,老父年老大病,老母多病年老,她一人管三家,乐观开朗的她仍阳光彩烂,但言行中也有力不心的感悟。我心中有忧。
还有同学,本身有大病,长期生病已贫困交加,但仍愿为大家管理网络,赢得尊敬,同学们也关心爱护,使她荣归故里。
行孝道,其实,个人的力量是杯水车薪,社会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国家的力量尤是必须的。
人民是国家的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办好养老事业。“割麦留边角,收麦遗麦穗”,让大众体面的生活是先辈的希望。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养老;照顾养老;造福养老,我们的明天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我们国家才能进步。
明理而行,需大家的行动,登高而呼各尽所能,受点滴之恩,理应为人民呼;为人民告。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去造就万民大福。
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欣赏:我的孝道观
我仔细的阅读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感动;一个故事,就是一本教科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人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在生活条件逐渐富裕的今天,好多老人缺少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他们缺少的是心灵的关怀,他们害怕孤独和寂寞,极需要和晚辈情感交流。
可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忽视老年人的存在,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老人,便是孝顺了,殊不知,老年人同样需要交流,同样渴望情感的关怀。对老人冷漠,无视他们的存在,其实也是一种暴力,一种家庭冷暴力,孝顺老人,关心老人,这是一种天职,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论你工作有多忙,不论你与父母相隔多么遥远,都要在节日的时候,在双休日的时候,在父母想你的时候,需要你的时候,回家看看,不需要带更多的礼物,父母只是想看看你,听你谈谈工作,听你谈谈家庭,这就是他们心灵最大的满足!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让自己心灵得到很大的震动。她说,孝顺长辈要乘早,不要等到了长辈不在的时候,空留遗恨!那时的后悔比什么都心痛,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父母身体尚健,不需要时时去探望他们,总是找种种理由,为自己不去父母那里辩解,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是对不起他们,父母是那样将我时刻挂在心上,不需要我的任何礼物,只望着我去看看他们。是的,父母是伟大的,无私的,但又是孤独的,寂寞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敬他们,就是这样,我们也永远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实,天下的父母是最能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无论你是多大的官,还是世间潦倒人,无论你是百万富翁,还是穷困贫子,在父母的心里,你都是父母的骨肉心血,你富了父母的也不想贪,你贫穷爹娘的也不嫌弃。唯一的一点就是孩子有孝心即是最大的安慰也。你有钱就多给,这也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钱少少给,父母也不会责怪,也不会有怨言。没钱哪怕买个小礼品、哪怕是爹娘爱吃的一块饼、一条鱼甚至一粒糖,也是孝敬之心,父母也是高兴的,我想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宽仁也。再退一步,你实在没钱也没关系,因为孝敬父母,并不完全在于钱物礼品,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你的孝道是否真心、诚心。
我认为:孝顺父母不一定要有钱给父母才是孝心,而最重要的是做子女的要有孝道、要真心爱父母、让他们欢悦、心喜、享受天伦之乐,哪怕你没钱没物,也应给精神上的奉献,天下第一快乐事,首数父母俱存。要知道父母恩深终有别,父母之年,日日减少、年年不多、渐至哀老,近在眼前。如若父母百年之后,想尽孝道都来不及、后悔都太迟了。所以做儿女的应该在父母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顺父母,从物质上、从精神上、从生活上、从心底深处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都知道,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父母为儿女所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千辛万苦、难以用语言表达。我看过一篇小说,里面有一句话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六十岁时,还能和父母一起吃饭。多年来,每当想起这句话,都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伤感,人生斯美的有些壮烈,时间如云一般飘过,再也无法找到如父母一样无私无微待你的人。而自己,能做的又有多少呢,我和夫君最简单的就是,每周一定抽出时间带着礼物,回家陪老人吃顿饭。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拖拖地、洗洗衣服;甚至是帮老人洗一次脚……在老人的心中,一周最期盼的一件事,也是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这个家族中的十四口人的团圆饭。别看是行动不便的老骨头了,但却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那首歌我们都会唱: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替爸爸揉揉后背捶捶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只图个平平安安!这就是天下父母的真情写照。
记得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总喜欢给我们讲关于孝道的故事;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讲故事的爷爷早已作古,尽管我的知识比爷爷的多,但我相信爷爷的那句话依然是至理:老人是有用的,善有善报。我的公爹和婆婆都是年近九旬的人了,他们是一部历史,他们是跨世纪的故事;公爹讲不够的是参加抗日战争的红色记忆。婆婆叙不完的是战争年代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每当回到家看到他们往那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利了。”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呈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祥。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
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儿子听,讲给我的孙子听,现在,写下来,讲给亲爱的朋友听。
祝天下的父母都快乐长寿!愿天下的子女都孝道。
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关于孝道的优美散文
2.传统文化有关孝的散文
3.孝道感想散文
4.经典亲情文章:百善孝为先
5.感恩孝道的文章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