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英教育相关论文

2017-03-01

中国的教育有其本质特征——应试教育,而真正了解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人并不占多数。英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指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尽量发挥个人潜能,并将这些潜能加以培训和发挥,进而贡献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英教育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英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一: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业在不断发展,一批批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及其思维形式,探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短。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性,本文着重以中英为例来比较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中英 高等教育 差异 分析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这足以凸显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英国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性,我们应找出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吸取其优秀的办学经验为我国所用。

二、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由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具体国情都不一样,使得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存在的较大的差异。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并结合自身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这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地探讨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实质、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功能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教育的成效。中英两国由于各自的基本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同,使得两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成年,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其个人的价值,努力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则认为,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需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单纯的个人追求是不允许存在的,高等学校如何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关键看社会的需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永远是为社会服务的,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价值,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社会本位论”教育观忽视了个人需求、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会阻碍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发展,从而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英国高校不指定上课专用的教材,使用什么教材由任课老师自由选择,这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会向学生推荐多种资料或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不同学者不同的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而且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外,更注重知识的前沿性,注重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该领域的新动态、新方向,保证学生跟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成为时代的骄子;而中国高等教育大多有一套固定的教材,老师授课的内容大多是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有些老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只是照本宣科,加上教材内容陈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且英国高校设置的课程与市场的发展联系密切,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向。英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初级专业课、高级专业课以及实战专业课三个方面,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上除了一些专业课外,还有更多的德育课、思政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固然能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很多高校设置这些课程的比例过大,大一开设专业课很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课时减少,导致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偏少,专业能力不强。此外,中国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上是人云亦云,看到其他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学课程,自己学校就想方设法设置心理学,看到别的学校设置了生物科学课程,自己也开始效仿,从不考虑自己学校的特色,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中国高校一个样,没有什么特色,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就业形势一再严峻的局面,而且不论是文科教学还是理工科教学,老师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性很少,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殊不知,有些工科技术,如计算机操作、电器安装技术以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等光靠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不好的,关键还在于实践能力,中国高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严重脱节,导致有些高校毕业生虽然上的学校很好,学的专业不差,但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现象频频发生。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差异。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英国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除了老师在课上讲解外,更多的是采取讲座、讨论以及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座虽然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但讲完后老师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讨论,而且老师还会经常安排学生进行讲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课和辅导课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掌握好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讨论和辅导的正常运行。讨论主要有生生讨论以及师生讨论,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某些有疑问的问题、某些知识点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桌讨论,也可以是小组间讨论。对于学生讨论过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给予辅导,辅导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智慧水平,对某些地方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以及答疑,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在于解题方法的讲解。而中国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于中学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灵活了一些,老师会安排一些发言、讨论等问题,但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在讨论中也不够活跃,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在长期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懒于思考,甚至形成一种惰性,缺乏自我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差异。

相对于中国而言,英国高等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多方面、全面的。学习成绩考核是一个基本的考核点,但是老师在给予成绩时更注重学生观点的创新以及是否具有批判性。英国高校考试中闭卷考试很少,考试注重综合性和设计性,以写论文和做课程设计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大量的课程设计以及现场演讲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做毕业设计、写论文前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而中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考试仍然以闭卷考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标准答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出现差异的原因

在高等教育工作上,中英两国之所以出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1)两国的政治背景不同,使得在高校的管理理念方面,自然高等教育也就不同。在英国,高等教育组织机构,为教授行会以及院校董事、行政人员等之间适度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模式。各所大学已获得自治的法人团体,有权开展本校的各项管理。基于此种背景,英国高校为了发展,一般会通过评估,及时发现不足,进而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进而获取社会以及政府等的支持和认可。而在我国,政府是直接管理高等教育工作的,政府不仅是举办者还是管理者,更是监控者、评估者,所以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带有集权色彩;(2)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使得意识形态也不同,自然高等教育会存在差异。英国大学是基于绅士文化的传统渗透下,永远保持高等教育的强学术性。英国有着学术自由以及学术自治的权利,而这就造就了英国大学扎根扎底的自治信念,进而英国高校越发重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而在我国,大一统的思想牢固,使得我国对高等院校实施统一的集权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阻碍我国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3)两国的高等教育在评估实践时间长短不同,使得高等教育存在差异。如我国往往在高等教育工作上,存在不自觉、不够重视的一面,高等教育相关的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而英国则不同,其激昂高等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来看待,而不是像我国当做一种权利来看待,社会各领域普遍重视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和英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差异。如何正确看待这几个差异问题,以拉近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距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而笔者认为,中英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例如:(1)中国和英国的政治背景不同,使得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理念也不同;(2)中国和英国的文化背景不相同,使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国的意识形态也就不同;(3)中国和英国得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实践历史的不同。等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机构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其教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变革,我们应该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健全高等教育体制,完善高等教育工作,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满生.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孙立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3]刘忠,张维明,张勇.英国高等教育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04).

[4]王新凤.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整合的进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10).

[5]胡义伟.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发达国家经验为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中英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二:浅谈中英文化差异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思维方式、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的不同造成了中英文化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充分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的不同。在教学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文化差异作为切入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英文化差异 高职 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41-01

1 中英文化差异在英语教育中的体现

1.1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差异

传统文化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中国人的顺向思维和西方人的逆向思维在语言上都有反映,汉语多用从大到小的词序而英语则惯于使用从小到大的词序。比如在描述地理位置时,汉语都是先省份、再城市,最后到具体地址,而在英语中则完全与此相反。人们常说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混乱,好像由大量动词堆砌而成,从表面无法看出句间关系,但句子的意思却将之联系起来。

1.2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

语言文化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的环境。正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渐渐形成。因而各自的文化被赋予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有浓厚的地域风采。 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英语中常用和海水渔业生产有关的词句。而中国则身处内陆,长期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汉语的很多习语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如英语中形容力量强大时使用“as strong as a horse”,但在汉语则叫“气壮如牛”,虽然意思一样,但是从“牛”和“马”的不同使用,我们就明白了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

1.3称谓与敬语的差异

英语中,敬语谦词的使用体现出和中国人不同,英国人认为you就是指讲话对象,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 “您、某处长、某总经理”等敬语。汉语之所以重视敬语谦词是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西方人喜爱追求平等,尊重个人价值,乐于表现自己,所以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除 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这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眼中,称谓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

2 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

2.1相比本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基础较差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招生策略,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时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学习方法,无法提升英语学习成绩。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时,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只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目的一旦达到,他们就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培训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2英语学习工具性动机突出

高职人才的素质重点是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即能熟练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能主动、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根据高职各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点,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

3 将文化差异与高职英语教育结合的尝试

3.1强调语言教学目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语法和翻译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并翻译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实际上,从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来说,以往的教学目的已经失去了意义。学生们“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学生在没有很好的理解语言运用规则前,往往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生搬硬套。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所以,笔者认为,在讨论高职英语具体教学问题之前,有必要再次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那就是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中如坠烟海,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3.2文化差异与英语电影教学方法的结合

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更是如此。高职学生原本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抱有排斥甚至恐惧心理,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图文并茂,有情节有故事的电影无疑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而有效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选择的影片应该是具有西方文化底蕴,影片的故事情节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文化内容,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中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等语言现象,还有许多英语成语、习语、俚语、地方口音等。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语境在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学生能在相关语境中学习,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其中,取得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影片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炼影片里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习惯,将之与中国文化和汉语语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巩固学习的效果。

3.3文化差异与行业英语教学的结合(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行业英语教学是目前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目的的延伸和发散。行业英语教学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职英语“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基层、面向今后学生可能从事的工作一线、面向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岗位职业要求,根据行业发展,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内容中必须承载文化教育,也就是文化背景教育。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做到“少而精”、“用得着”,与经营环境、业务环节和涉外交际活动密切相连,和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应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遍的指导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刘卫东.论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2]汪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6.

[3]梁悦.浅议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0,(4).

浅谈中英教育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中英教育差异论文

2.浅谈中学英语教育论文

3.浅谈大学英语教育论文范文

4.大学英语教育优秀论文范文

5.浅析高校英语人才培养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