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收音机的散文

2017-02-22

总觉得午夜仍在听收音机的人是孤独的。夜深了,而这些人的灵魂却是清醒的。他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灵魂深处的那份漂泊无依,那份孤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回忆收音机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回忆收音机的散文:收音机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年纪还较小,只有五六岁。那时没有多功能的、多用途的、丰富多彩的、十分诱人的计算机,没有方便的、实用的、小巧的、美观的手机,也没有精彩纷呈的、多种频道的电视机。在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收音机。每当收音机传来动人的音乐,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在感觉上,它十分悦耳动听。我怀揣着一颗向往的、羡慕的心,聆听着当时“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乐曲。在心里,在感觉中,音乐拨动了心弦,触动了灵魂。于是,我与收音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读中学的时候,我看到了邻居大哥的“三用机”,集唱歌、收音与录音三种用途。那时,那是一种神奇的电器。每当打开收音功能时,看着竖针左右移动,频率跟着变化,收音机传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收音机音质清晰,令人欢喜又激动;有时收音机音质嘈杂,令人厌烦又无奈;有时收音机寂静无声,令人郁闷又失意。但是,那种超乎想象力的收音功能,震荡着我的心海,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牵引着我无限的热爱。在内心,感觉既新鲜又兴奋,既热切又刺激。于是,收音机成为我心中认定的稀奇之品。

读大学后,自己有了多余的生活开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于是,在商场里,在透明的玻璃柜前,我游览着款式多种多样、色彩纷呈、琳琅满目的收音机。在内心,我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暖流,表现出一股喜爱之情,闪现着一种期盼的眼神,不由自主地显露一种关注。营业员看到我专注收音机的样子。他拿起多个收音机,展示收音机漂亮的外表,多彩的颜色,介绍它的各种功能。收音机频率有微波、短波和长波之分。收音频率范围广,收音效果良好,物美价廉。原本动心的我,加上我早就渴望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我以3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部黑色的收音机,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满足了我的热切的欲望。

拿着心爱的收音机,我爱不释手。那悦目的外观,小巧玲珑的机身顿时吸引了我。机身一半是喇叭,一半显示收音频率。银白色的、有魔力般的长针静静地吸引着我。我用各种各样的频率收听了多种多样的节目。其中,流行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魅力飘扬,显示了磁性的吸引力;故事节目,通过标准的普通话在耳边响起,亲切的、熟悉的、动听的言语让我春风得意,暗自窃喜;各地各种精彩的节目不时吸引着我,让我沉浸在收音机的世界里。

在大学里,在我们八个人的宿舍里,我的收音机备受关注。每个人都调过收音机的频率,收听过里面精彩的节目。我们时不时把他摆放在中间的桌面上。它神采奕奕地发出悦耳的声音,发挥着重大的功能,非凡的作用。在夜里,柔和的、动听的、婉转的、亲切的、清晰的声音,在宿舍的空间里飘荡,舒服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甚至可以说,在某个时候,它具有无比雄浑的力量,成了同学们的一种娱乐工具。收音机,在众人的宠爱里,灿烂了不同的时间角落。在许多时光里,它像老朋友似的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而静美的日子,又像一本本书解读了不少的知识。通过收音机,我们了解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收听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有时成为生活里的焦点。收音机,时常拨动心思,飘向美丽人生。

收音机,也帮助过我通过公共英语四级考试。那时,收听到地道的英语发音,我尽力理解里面的内容,包含的意义,蕴含的知识,包罗的万象。他提高了我的听力水平,提高了对英语的兴趣,也增长了各方面的能力。收音机,它随着我走过了充实又长见识的许多时光,伴着我迈进了亲切的语言环境,提升了我的语言感受能力。

收音机,我的良师益友,常伴在我的青春年代,也常跟在我的身伴。年轻时,他是我的生活里的伴侣,经常陪在我的耳边,让我的耳朵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

回忆收音机的散文:木壳收音机

第一次见识的收音机便是木壳的,非常老式在那时却绝对新鲜。那晚,吹灯入睡的时候,父亲忽然提了只木盒子模样的怪物,匆匆赶回家里给我们开洋荤。“快起来快起来,我借来一只会说话会唱歌的收音机。公社广播站的老张死活不肯,害得我送给他一包新安江香烟呢!”此刻的收音机恰好播完新闻联播,正在唱国际歌。一家人激动极了,我与姐姐更是兴奋难耐,耳朵贴紧它的喇叭不放。神奇之物自天而降,我们还睡得着吗?

这晚上果真睡不着。夜深了,父亲还在津津有味地调着电台,收音效果极差的它不时发出呜呜哇哇的古怪杂响,黑暗中异常可怕,吓得我钻入了被窝。我担心它还将发出更为耸人听闻的鬼怪之声,又不敢破坏父亲的兴致,只得心惊肉跳地祈求它唱京戏、说人话,可夜间的电台竟都是那么的嘈杂混乱,这木壳收音机确是一只怪物无疑了。那晚的我在惴惴中勉强入睡,伴随电台怪叫所作的恶梦自然极尽恐怖之能事。但次日早晨,我被它嘹亮雄壮的音乐唤醒,吃早饭时它说的故事很有趣,它里面说话的叔叔阿姨声音也像鸟似的特别动听。木壳空荡,声音绕梁,一切都是那么的妙不可言。当父亲拎起它出门,准备还给广播站时,涌上我心头的已只是留恋。

深铭心间的最初一幕是难以忘记的,尽管它神秘叵测、不可思议,可拥有一只木壳收音机已成我少时的奢望,但这奢望直到参加工作后方才实现,其实这时流行的已是收录机,外壳也都是塑料的金属的了。所以,当我好不容易寻见,兴冲冲地买来旧式木壳收音机时,同事们都笑我太落伍了,像个书呆,像个老者。可我喜欢,我喜欢它素朴敦厚的模样、简单率直的功能;我喜欢在闲暇之时旋开旋钮,调谐电台,谛听播音。当然即便是在深更半夜,胆魄忒大的我也不会因正常的杂音而惊惧了。就这样,这木壳收音机伴了我十多年,直到它破损不堪、发不出声音,束之高阁。

如今,木壳收音机居然成了最时髦的摆设品,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一个朋友偶然在我灰尘扑面的杂物间,发现了这个蓬头垢面的废弃物,高兴得直蹦起来,粘牢我非要卖给他。我说你又不是收购旧家电的小贩,何况这东西早已成了哑巴,拿去也是没用的。他急红着脸说,我就是要个哑巴收音机,你看它的木质外壳多厚实,外表造形多古朴,这玩艺儿放在我的新房里,多少现代,该有多派!当我稍一犹豫,终于奉送给他时,这老兄不顾西装上沾满灰尘,死抱着它,生怕它长翅膀飞了。哑然失笑之余,我也不由得生出一份感慨:世事无常,风水流转,谁能说得清其间的奥妙机杼?这样小小的一只木壳收音机,竟也经历沧桑流变,不要说更为纷繁复杂的种种人间物事了。

回忆收音机的散文:记忆中的收音机

记忆中,家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灰黑的颜色、砖头块般的模样、还有那圆圆的小喇叭......

80年代,爷爷爱听收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政新闻、听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听单田方播讲的评书段子、听名角们演唱的河南豫剧......渐渐地,爷爷桌子上的收音机成了我寂寞童年里的忠实伴侣。早晨起床时,会听到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我不喜欢听,只是男女两个播音员行云流水般的声音,可爷爷却听得很仔细,有时会戴上老花镜,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我只是祈祷着上午赶快过去,因为到了中午,会有半个小时的评书连播。那情节曲折的《三国演义》、豪情万丈的《隋唐英雄传》、略带幽默的《三侠五义》......一个完整的评书要几个月才能播完,于是每天午饭时,单田方的铿锵和柳兰芳的激情响在耳边,给平淡的馒头咸菜、糊涂面条增添了许多调味品都难以调出的美妙韵味。

夜晚来临时,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会有很长时间的戏曲节目,这时,村庄里的人们会把音量调到最大。夜风习习、星光点点,与之相伴的是咚咚锵锵的锣鼓、咿咿呀呀的唱腔。爷爷躺在破旧藤椅上满足地打着拍子,父亲经常心血来潮地评论着演员的唱腔,正在刷锅的母亲也会小声哼唱几句。隔着矮矮的院墙,我听见东边婶子家的收音机也在大声唱着。闭上眼睛,我仿佛沉醉在天籁之音的包裹中,顿时,眼前便浮现出庙会戏台上的一脸粉墨、一声哀怨、一片华彩、一蹙柳眉......我大多听不出戏里的情节,可是等钻到被窝里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便缠着母亲给我说戏里的故事。母亲感叹道:“崔兰田唱得好啊!一听《秦香莲》,就想骂那陈世美;一听《三上轿》,我就止不住要掉泪!”听母亲说得动情,我撒娇似地喊着:“给我讲讲呗!”母亲伸出中指戳一下我的眉头,似笑似嗔地说:“你还不懂哩,快睡......”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一个能让母亲落泪的名字——崔兰田。

八岁时的一天夜晚,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要播放崔兰田的唱腔,我决定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第一段是《桃花庵》选段,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唱词里的那一大段排比句——“为奴夫”,听着听着,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剧中人很思念“奴夫”,也为“奴夫”做了许多事情。接着是《卖苗郎》,是一个男演员和崔兰田的对唱,我能听明白戏里苗郎的爷爷要打苗郎的母亲,苗郎的母亲万分委屈地诉说着什么。正听得起劲时,我发现灶台边刷锅的母亲已是泪眼婆娑,昏黄的灯光下,眼角的泪水依稀可见。那时节父亲在外面做事,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夜里母亲搂着我,我隐隐觉察到了她的伤感,半夜醒来,她依然没有入睡......

不过更多的时候,听收音机是一份快乐、一种享受。

乡下的孩子很少有课外书,哪怕作文选都不多见。小学高年级时,我开始听各个电台的文学节目。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名叫《文学爱好者》的节目,节目里会有一些理论文章,我当然听不懂,不过更多的时候则是播音员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诵散文作品,还会用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渐渐地,我听出了人世间许多幸福和美好,也发现了自己身边那些瞬间的温情、感动和真诚,于是便把这些点滴感受写在作文里。那时,我的作文几乎每周都要被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小小的满足感也在悄悄滋长着......

到90年代初期,广播节目更受欢迎了。因为大多电台都有《流行音乐排行榜》之类的节目,听广播能听到最流行的歌曲。那时广东的歌曲很火,像《涛声依旧》、《大浪淘沙》等,均取材于古诗词,歌词写得委婉、含蓄又富有文学气息。不过,刚读中学的我更加痴迷文学节目。探讨纯文学的节目已经不多了,而“心灵鸡汤”类节目很是火爆。当时驻马店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节目叫做《810夜话》,里面所选的文章或令人感动、或充满哲理、或启迪智慧、或温暖心灵,身边的许多同学都会在做完作业后收听,也会偷偷地给主持人写信。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悄悄地寄到电台,没想到竟然被编辑选中,一个月后某个夜晚,我的文章被《810夜话》的主持人深情地朗诵着。几天后,有一张写着我名字的“稿件采用通知单”寄到学校。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我开始尝试所谓的“写作”。几年时间,我的文章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信息电台选中多篇,每篇文章除了有十到二十元左右的稿费外,还有一张明信片一样的“采稿通知单”,看着它,我便会骄傲地想:当我的文章播出时,得有多少听众在欣赏啊!除了写文章,我还参加了驻马店人民广播电台的歌曲征集,我作词的三首歌曲先后获奖。有一次领奖时,编辑老师问我跟谁学写歌词的,我说没有学过,是自己一时激动就写下了,说罢不好意思低下头。现在想来,这些都得益于收音机里文学和音乐节目对我的长期浸染。

参加工作时,已是新世纪初期,收音机里的声音也悄悄改变着,很多的“专家教授”坐在电台的直播室里推销起了保健品。我喜爱的豫剧依然在唱着,不过我更习惯于在网上搜索喜欢的段子;我偶尔闲下来时也会写文章,更多是发送到纸媒的投稿邮箱里。收音机似乎已被我遗忘......

前些日子带儿子回老家,儿子无意间发现了那台老式收音机,它被丢弃在院子一角。儿子捡起它,用小手拨着旋纽,脸上写满了好奇,而我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父亲依然保持着听收音机的习惯,爷爷、母亲却已变成一捧黄土离我远去。岁月何时这般无情,收音机里,那扣人心弦的评书、那感人至深的豫剧、那洗涤我心灵的音乐和文学......如今,都已被我淡忘!留给我的,只有儿子眼神中的疑惑和追问!

我来到父亲房间,找出了一台小小的唱戏机,它既可以下载豫剧唱段,又可以收听广播节目。我打开开关,快速地寻找着自己熟悉的声音,令我欣喜的是,我收到了河南电台戏曲广播的信号,节目里正在播放豫剧唱段。我小心翼翼地把收音机放在儿子耳边,儿子黑白分明的眸子眨了眨,好大一会儿,他淡淡地说:“听着还行,好听......”我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小脸,有一种温情溢满胸口,就为那句“听着还行”!我以为儿子会像许多孩子一样对收音机不屑一顾,会在听到戏曲时猛地捂上耳朵。是啊,儿子虽然没有沉迷于“我是歌手”和“好声音”之类的流行娱乐节目,但他的生活不会像我的童年那么寂寞,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有没有一台收音机,用朴素的评书、戏曲、文学和音乐熨烫他的心灵?

耳边再次响起那首熟悉的歌,歌名叫做《老式收音机》,我也想轻轻地吟唱——

岁月匆匆

转眼二十年已经过去

小时侯的故事还是那样清晰

老收音机给我留下多少回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