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2017-02-23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二政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第一,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这一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第二,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在下册人生观部分,许多内容都是以这些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3)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2、能力目标:

(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不仅懂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

(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学会全面的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3、觉悟目标: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思想教育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事例归纳法,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1、 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领悟生活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 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客观性"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生态系统图、长江洪灾的原因等多个实例的分析,将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思维训练法:在本节讲课,我在每一部分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学会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

四、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引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导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用“秦山核电站为什么要买羊”引出联系的含义,让学生谈谈对联系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普遍性。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先请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归纳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然后让学生分析一张生态系统图,相互讨论,从这张图中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3、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提问:是不是人想有什么样的联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围绕课本第46页的议一议“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带8的号码?”,展开讨论(略)。得出结论:人不能主观臆造联系。然后通过一段有关长江洪灾的分析,得出结论:人不能消灭联系。学生可以自己举例,例如:非典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毛泽东50年代提出除麻雀等四害导致广大农村虫害增加;无锡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导致太湖水质变差。

4、人能够认识并利用客观事物的联系。分析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到我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说明这个问题。

最后,进行课堂讨论,设计两个情境,一是“在坐的同学与英国某个名叫琼斯的人毫不相于,没有任何联系,何以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进一步连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致于有了‘地球村’之说,这难道不能说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主观创造的吗?”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一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然后请学生小结,并进行课堂练习,布置课外小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