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小编整理的嘉善教师职称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嘉善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教师怀旧情感研究
社会转型推动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的标准化、程式化、行政化改革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教育的经验化、灵活化与专家化。在激烈的教育改革转型中,教师心理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少教师觉得越来越没有归属感了,越来越没有师道尊严了,教师越来越没有权威了,学校越来越行政化了,教学越来越死板而不是灵活化了,学生一届比一届差了,现在的学生比起我们读书那时差得远了……凡此种种,皆为教师怀旧情感的表现。该情感是如何产生的?该情感对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学绩效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教育部门又该如何利用与控制这种情感?这些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一、教师怀旧情感的结构维度
长期以来,怀旧情感结构维度沿“个人—群体”和“直接—间接”两个向量横向展开,并把怀旧情感分为个人怀旧、历史怀旧、真怀旧、伪怀旧。[1]
Goodson认为教师怀旧可以分为社会怀旧和政治怀旧两个维度。社会怀旧是与家乡、家人、社区有关的记忆。怀旧是一种“回家之旅”。现代人普遍处于一种精神上的“无家可归”状态,社会转型与变革对人的精神冲击使人处于一种不安全感之中。怀旧可以克服这种不安全感,使人回到“精神家园”,并得到暂时的慰藉。激烈的社会与教育变革,使老师不得不与之相抗争。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认为以前人际关系更可信,学校结构更简单,教师更敬业,学校使命更明确,学生学习更自发主动。总之,以前的学校更像家,更有归属感。
政治怀旧是教师对以前的地位、权利、权威等的怀念。Fullan认为,标准化的教育改革是促使老师怀旧的一个原因。标准化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教学方法整齐划一,忽略了教师的权威、经验、灵活性与创造性,强化了教育行政化。教师,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成就感强的优秀教师,要改变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宝”,这使他们产生怀旧与抵触感。
二、教师怀旧情感的影响因素与产生机制
教师怀旧情感的产生过程分为内化和唤起两个过程。内化过程是指教师在社会、文化等外界因素和个体自身经历、性格、年龄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下,内在、稳定的怀旧倾向逐渐形成的过程;唤起过程是怀旧倾向这个内隐变量转化为外显的怀旧强度过程。在怀旧刺激的作用下,教师的怀旧倾向会被唤起,并产生外显的怀旧强度。
教师怀旧倾向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社会怀旧的影响因素有:变故、排异和求真。教师政治怀旧受变故、变老、性格与过往经历、孤独以及从悲伤中康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文献中,提及怀旧倾向影响因素的有很多,但系统研究这些间接因素如何内化为内隐、稳定的怀旧倾向的却不多见。
教师怀旧强度可以由感官经验触发,可以由与个体家乡有关的东西引起,可以由与安全性有关的东西引起,甚至可以由文艺引起。[2]Hirsch认为特定的气味可以唤起被实验者个人幼儿时期的记忆,以及整个青年时期的幸福情景,即使是不知名的气味也能产生某种记忆。Barrett的实证证明怀旧音乐可以唤起令人振奋、愉快的记忆和美好的情感。Christina Goulding的实证研究表明:照片、特定的食物口味可以唤起人的怀旧情感。
三、教师怀旧情感对教学绩效的作用机理
对教学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教学绩效影响因素无非涉及学生(基础、态度、努力程度等)、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投入、教学方法等)以及教学媒介等。在外界感官体验刺激以及教师个体怀旧倾向双重作用下,教师会产生怀旧强度,进而影响教学绩效。Goodson认为:怀旧情感会损坏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违规问题开始增加,教师开始责备学生与家长,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强化行为准则,而不是自身心理调试上。余安生认为教师经过努力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加上激烈的竞争,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其产生了紧张和焦虑心理。教师在怀旧情感的作用下,会倾向于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和成绩落后仅仅归因于学生的素质差,导致其不能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还会使教师失去教育好学生的信心与耐性。此时,教师会怀念过去成功的体验,从而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使其求得心理平衡。
现有学者只是从现象分析层面进行了探讨。[3]大部分人认为怀旧情感对教学绩效有负面作用,但也有人提出有正面效用。如Stern认为:怀旧的兴起受一种文化潮流影响。在过渡时期,人们倾向于回首过去来寻求情感支持和安全感。Brown认为: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动荡的时代,怀旧可以为教师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庇护,减少教师的压力。不管怀旧情感的功能如何,目前在教育领域,教师怀旧情感的效用都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四、主要结论及管理建议
从以上分析归纳教师怀旧情感的“产生—作用”模型(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结论:
(1)从怀旧情感的结构维度来看,怀旧情感分为社会怀旧与政治怀旧。社会怀旧是与家乡、家人、社区有关的记忆,社会怀旧往往属于集体怀旧,是对一个时代的留恋,往往与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经历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教师的生活有关;政治怀旧是教师对以前的地位、权利、权威等的怀念,政治怀旧往往属于个体怀旧,它不是对时代的留恋而是对个体过去经历的追忆,它与教师的职业工作有关。
(2)从怀旧情感的内在层次上来看,怀旧情感可以分为怀旧倾向与怀旧强度。怀旧倾向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认为过去更美好的的倾向性。怀旧强度是一种外显的、易变的,对过去经历或时代的留恋程度。前者是一种可能性,后者是已经呈现出来的一种刻度。
(3)从怀旧情感的产生过程来看,怀旧倾向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怀旧倾向这种内在特质,在各种刺激媒介的作用下会被唤起,从而产生怀旧强度。
(4)不同种类的怀旧媒介会产生不同的怀旧情感,不同的怀旧情感会对教学绩效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社会怀旧主要特征的唤起媒介所激发出的怀旧强度,很大程度上会减少教师的压力。教师偶尔的缅怀过去美好时光,会产生良好的心情,从而对教学绩效有正面的影响。而以政治怀旧为主要特征所激发出的怀旧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教师抗拒变革,抗拒新的东西,教师一味地觉得自己以前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方法比现在的好,从而与现在教育管理者,甚至与现在的学生之间产生摩擦,进而对教学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怀旧情感的产生与作用机制”模型,在教育政策制订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开发针对教师怀旧的干预路径与相应的管理策略。总的来讲,教育管理机构应该针对教师不同的怀旧情感,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
针对教师怀念家人、怀念家乡、怀念社区的社区怀旧,管理者不应该干涉,而应该任由其发展,吸收这种怀旧所激发的温馨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心境与心情。
针对教师怀念过去的教学方法、过去的学生、过去的教师权威等政治怀旧,因其对教学绩效很大程度上有负面影响,所以管理者应该进行适当的干预。干预路径大致包括:第一,要学会宽容学生,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因为时代在向前发展,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好学生”评价标准;第二,对教师的“老一套”教学方法,不能一味地否定,因为新老教学方法各有优劣,一味地要求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替代老的,也不一定就能够提高教学绩效;第三,学校应该树立尊师爱教的氛围,尽量避免教育行政人员高于专家、学者的情况;第四,对于陷入强烈的怀旧情感之中,而对现行的教育方式、方法大加批评、指责、抗拒,甚至是聚众违抗的行为,教育管理部门则应该在私下采取方法来缓解其怀旧程度。
参考文献:
[1] ACHARYA N,PAUDEL K P,HATCH L U. Impact of nostalgia and past experience on recreational demand for wilderness[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09,16(5):449~453.
[2] HOLBROOK M B,ROBERT M S. Nostalgic bonding: exploring the role of nostalgia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3, 3(2):107-127
[3] 余安生. 教师的怀旧心理与教育行为[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5(1)
嘉善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谈教师的“范”
摘要: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以德服人。
关键词:教师;素质;广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说明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学识、品德、仪表、能力上先“正已”,给学生做出示范,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学习。
一、学识宽“范”
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要上好每堂课,我们教师就必须经常地博览群书,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之流,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
教师只有具备了符合自己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得以充分显示。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还是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斟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巧妙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老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沉浸在这位老师精湛的讲解中,以至于当这位老师问学生:“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全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听课的,竟举手说:“我!”。苏霍姆林斯基称赞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我要说:“这才是最具学识魅力的老师。”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二、德服众“范”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文件、书报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三、仪表端“范”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个人的“形”就是其容貌外形,集中体现于一个人的面部,并通过一定的形貌,尤其是眼睛散发出来。如曾国藩所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气,具乎面部”。从相貌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一个人的内在特征。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人到40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当时林肯的一位好友向林肯推荐了一位人士,但因为其长相很是不雅而受到拒绝,朋友不解地问道:“怎么能单凭相貌来判定一个人发好坏呢?”面对朋友的疑问,林肯这样回答:“40岁以后,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原来一个人的智慧深浅、心志的高低,品质的好坏,都会在长久的岁月中影响到他的相貌,渗透于其中。
四、才艺广“范”
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力理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已的学生”。同时,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启迪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五、言行示“范”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事或成绩差,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训斥、向家长告状,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情绪。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
总之,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