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2017-05-13

政治的学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但也需要做一些练习来熟悉考试流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单选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

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A.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文化建设就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B.弘扬民族精神是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要弘扬民族精神就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网站转载了一条“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报道,引起一片反对之声。大多数网民认为,“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地位不能动摇。大多数网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龙马精神”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以龙图腾为核心和灵魂的

④龙图腾昭示了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奋进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④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把“风水决定祸福、兴衰”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对此,需要我们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B.否定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有舆论指出,由于农村的文化生活匮乏,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致使一些农民转向赌博、搞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为此,我们应该

A.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B.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C.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弘扬和培育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必须

A.放弃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B.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C.保护公民的监督权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对于流行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流行文化是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不应干涉 ②对于流行文化我们要正确引导

③流行文化是某个时期的先进文化,应大力提倡 ④流行文化最终都会成为经典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共产主义接班人为目标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水稻之父”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儿粮食不怕,若少一点儿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是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②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能够解决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这说明我国当时的科技文化

A.处于世界的前列 B.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

C.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D.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

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因为长征精神是

A.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成的 B.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C.主要依靠当代青年学生来传播和弘扬 D.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陕西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对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体现了

A.政治推动经济的发展 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为弘扬“孝道”,2012 年8月13日,我国发布了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充满鲜活时代元素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②大力弘扬所有传统文化

③传统孝道将被新的孝道标准取代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时代特点,要全部抛弃

C.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②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③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④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茶文化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茶艺、茶道和茶理等一系列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A.文化引导和制约着一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C.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D.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华文化也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主要是由于

A.文化本身的保守主义传统

B.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中国文化本身缺乏宗教信仰的浸润

D.中国文化重视经验和技能而轻视理性与反思

【小题2】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驱者之一,其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一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A.只有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理念才能走向现代化

B.拯救民族文化不需要外域文化的帮助

C.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综合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决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4分)

2013年7月22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3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

“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12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首善、中国低碳第一人,陈光标以自己的大德大爱温暖着他所触及的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十年慈善捐赠总额已超过14亿元,帮助特困户超过70万……他向世界郑重作出裸捐承诺,他说:我这么做,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家的爱心和胸怀,也把我的慈善人生推到最高境界。

结合材料,谈谈青年学生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4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