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呕吐的妙招
呕吐,俗称反胃、恶心,是由于胃和肠道内容物(食糜)由于受到强力积压经过食道由口腔吐出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但是宝宝刚生下后几个月里,宝宝就出现呕吐的症状,而且还出现反复,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由于小儿胃肠功能尚未健全,呕吐是常见症状.呕吐是人的本能反应,可将吃进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就像晨晨患的急性胃肠炎,通过吐泻把毒素排出了一部分,接着用药调理,肠道功能可很快恢复.小儿呕吐多见于胃肠消化道疾病,也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要命的急性脑炎或急腹症。
宝宝经常呕吐的原因由于以下几种:
1,消化道疾病 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肠梗阻,肝炎,阑尾炎,胰腺炎等.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颅内感染,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均可发生呕吐,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肿瘤,硬脑膜下出血等,但这种呕吐性质为喷射性呕吐.
3,全身感染性疾病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遇到剌激容易发生过强反应,一些消化道外的感染性疾病在成人不会引起呕吐,但在小儿却容易发生呕吐,如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
4,周期性呕吐 这是一种反复发作,阵发性的呕吐.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好发于2-4岁的小儿,青春期前可自然停止发作.呕吐期间可无症状或体征,亦不能提示某一器官或系统有疾病.发作时呕吐频繁,呕吐物开始为吃下的食物,以后为胆汁与胃液,早期即出现酸中毒。本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情绪激动后发生.只要暂时禁食,及时静脉补液纠正体内代紊乱,呕吐即止。
5,药物反应 红霉素易引起胃部不适和呕吐,多动症小儿服用哌醋甲酯(利他林)也可出现恶心,呕吐.
中医认为小儿呕吐的原因主要为: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如乳食过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积滞胃中,引起呕吐。
胃有积热:由于乳母喜嗜油煎,辛辣食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以至积热于胃;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热积胃中;感受夏秋湿热,蕴于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职,导致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脾胃虚寒:若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亦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寒,易受客寒;或小儿过食瓜果生冷,因冷生寒;或病程中过服苦寒攻伐之剂;或感受风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中阳不运,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发为呕吐。
肝气犯胃:小儿亦有情志活动,如环境不适或所欲不遂,或遭受打骂等,均可产生情志怫郁,导致肝气不畅,横逆犯胃,气随上逆而致呕吐。
跌仆惊恐:小儿发育未臻完善,神气怯弱,易受感触,如目睹异物,耳闻异声,突然跌仆,卒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以致气机逆乱,扰动肝气,肝胆不宁,致肝气横逆犯胃,气随上逆,肝胃不和,而致呕吐。
指导意见:
处理:轻的呕吐对健康影响不大,无须治疗.重的呕吐不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电解质,出现脱水和酸碱失衡的症状,必须作紧急处理。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生活护理:
对于爱呕吐的孩子应该如何预防和护理?
注意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宜太饱;食物宜新鲜,清洁;不要过食辛辣,炙烤和肥腻的食物。
呕吐较轻者,可以进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宜少量多次进食;呕吐较重者,暂予禁食。
呕吐时宜令患儿侧卧,以防呕吐时呛入气管。
给药时药液不要太热,服药宜缓,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必要时可服一口,停一息,然后再服。